开放经济下的资本流动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俄罗斯的资本外流问题一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尽管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制止美元外流,但收效甚微。俄资本的严重流失已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消极后果,并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俄罗斯 资本流失 原因 对策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3)03—0092—04
其他文献
[编者说明]:德国《时代》周报2003年第23期(5月28日)发表该刊记者采访瑞典首相格兰·佩尔松的谈话记录,题为《你们现在不要灰心丧气》。佩尔松根据瑞典的成功经验指出,德国的改革必须从节约国家开支(主要是社会福利费用和行政机关经费)着手,要想维持福利国家,必须首先改革福利国家。现将这一谈话全文和采访记者乌韦·让·豪伊泽尔写的短评译出发表。
期刊
▲吴先生,您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写过许多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和著作。所以,我想就有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向您请教,请您畅谈一下有关看法。  ●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关注和思考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先后出版了一些成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共鸣。我愿意广交朋友,特别是愿意和青年同志们交朋友,和他们一块研究和探讨问题。  ▲首先请您谈一下目前加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期刊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解体,使国际战略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提出了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特征、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全新认识,对我国国际战略理论作出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安全观、伙伴战略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等。这些全新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把握国际战略斗争规律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指南
期刊
[编者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地位及建设重点,并把它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起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新贡献,也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理论创新。深入领会和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方面的关
期刊
[内容提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建构具有时代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已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必须确立合法前提,通过正确路径。这些前提和路径包括:返回马克思,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合法前提;立足当代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现实生长点;关注科学前沿,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必要环节;与其他哲学流派对话,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有许多显著特征,其中一个极其鲜明、影响巨大、延续至今并将长期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一球两制”,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和斗争,虽然还有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但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面貌,也使自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在当今中国众多的研究作品中,由于洪君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的《丰碑与警
期刊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民主讨论的气氛日趋浓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落实,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层出不穷。同时,形形色色的国外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国人的思维观念、话语系统、价值判断、行为趋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期刊
[编者按]托马斯·迈尔教授系德国著名的民主社会主义问题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影响甚广,在我国国内也有许多忠实的读者。2003年1月9日,我国访问学者罗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副研究员)在波恩拜访了托马斯·迈尔教授,就当代国际问题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期刊
[编者按]前法共全国书记罗贝尔·于在1999年发表《共产主义新规划》一书,论述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全球化、共产主义的远景设想和共产党的革新等问题,其中有关“二十一世纪的共产党组织应当是什么样的”一节,目前仍有现实意义,现将其摘译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期刊
1990年10月24日一11月5日,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就党员眼中的党、对联盟条约的评价与期望、俄罗斯的一些问题、国内政治形势四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的问卷结果综述如下,以加深对拥有1900万党员、执政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何以在没有任何痛苦和抗争的情况下自行消亡和解散这一问题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