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的不懈追寻与突破——从《滕王阁序》看古代文人的不遇情结

来源 :语文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文人的不遇情结,源自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追求.古代文人表达不遇的诗文,在表达个人命途的悲慨之外,也往往浮现对生命的求索,对家国的担当.《滕王阁序》可以说是集不遇情结之大成的作品,通过对《滕王阁序》的解读,可以勾连各种类型的不遇诗文,一方面完成对这些不遇诗文的梳理探究,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不遇诗文的深度挖掘,认识诗文深层的文化内涵,由此激发学生更为深广的生命体验,以承继古人的探索,面对现实的担当.
其他文献
民族歌剧《沂蒙山》是作曲家栾凯先生音乐创作生涯中的首部大型歌剧,也是他厚积薄发的精彩佳作.该剧出色地践行了在新时代颂扬沂蒙精神的使命,至今演出逾百场,屡获殊荣,产生
新疆音乐元素是很多作曲家喜欢的创作素材.20世纪以来,以新疆音乐元素为主题的作品主要以声乐和器乐的独奏作品居多.随着时代发展,进入21世纪,新疆音乐素材引起更多作曲家的
此曲有感于苏轼的诗作《江城子》,为古筝独奏而作,奏鸣曲式.乐曲通过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法来表达诗人对亡妻永难忘情的怀念之情.乐曲的主部主题表现了诗作的上半阕:“十年
期刊
1998年,特大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百万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用汗水和生命保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祖海演唱的讴歌抗洪英雄们的歌曲《为了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
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岗位上,经过近40年的摸爬滚打,我是自信能够用心读懂这首诗的.rn未届弱冠
期刊
4月14日下午,以“音视频技术在文体旅游中的创新应用”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演艺科技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会议区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牵头主办,《演
期刊
以江苏大剧院舞台监督的实践为例,阐述舞台监督的职能、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和流程.
《南国印象》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1992年创作的钢琴组曲,该作品将中国民族音乐五声音调、旋律节奏元素与西方钢琴作曲技法巧妙融合,完美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特
总结中国照明学会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2020年考察调研吊挂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照明工程项目的情况,介绍企业发展现状、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及应用等,并对企业发展提
基于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成立等相关会议研讨,分析新时代舞台美术人才培养目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