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重压水安全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安全已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然而,中国的水资源到底能否支撑未来20年城镇化的发展,其会对中国水安全产生何种影响,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承载力所带来的诸种考验?
  《财经》记者专访了国内水资源研究领域的四位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以及中国科学院水资源中心主任夏军,他们就各自研究领域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详细解答。
  现实困窘
  《财经》:中国现实的水问题有哪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乐观?
  钱易:中国长期存在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首先是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不仅如此,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均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人口不断增加,缺水正在日益加重。
  其次,水污染状况更不容乐观。环保部公报显示,全国400多个主要河流的断面,能够做到饮用水水质达标的只有59.9%,这包括三江源、青藏高原这样人口既不密集,工业也不发达的地区。而在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城市密集区,水质达标的就更少。
  目前没有公布各个断面在每个省的达标率,就是为了不引起恐慌。各地自来水厂现在已经在想办法提高水的处理工艺,这样做成本很高,但是不这么做就不安全。
  综合起来看,中国的水问题主要就是三个:水太少、水太多(洪水)、水太脏。
  许新宜:想要确定各省有没有用水超标、排污达标的确比较难。以用水量为例,我晚上打了一盆水,先用它来洗脸、洗脚,然后再拿去拖地,可以用许多次,到底怎么衡量我的用水量?
  这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包含了重复计算的部分,非常令人讨厌。假如计量检测体系不建立起来,就很难约束各地。据我所知,目前水利部对到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是一筹莫展。以此类推,用水效率就更加难以考核,因为它和用水总量相关,总量都测不准,效率不可能准。
  城镇化重压
  《财经》:除了考核方面的难题,要守住 “三条红线”,还会遇到什么压力?
  许新宜:假如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这条红线守不住,最大的变量就是城镇化,目前看来,压力非常大。相较之下,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压力也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刘昌明:中国农业用水近些年来一直是“稳中有降”,国家最近的投入也很大,农业用水量不太可能有剧烈增加。
  有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需要有两点认识:首先,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肯定要走城镇化道路。其次,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水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承载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想办法来保证自身的水安全。
  《财经》:除了城镇化加速,中国的人口数量预计还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这两个相关的变量对中国的“水安全”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新宜:根据国务院规划,中国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60%。届时中国人口可能会达到峰值的15亿人,这意味着有1亿左右的农民将在未来十几年中变成市民。
  按照中国城市用水总量除以城市人口总数,可以得出每个人一年的综合用水量大约是100立方米,这是相对较低的用水标准。即便如此,这也意味着到2030年,仅新进城的1亿人口,就会让城市用水总量增加100亿立方米。
  以北京市为例,原本规划到2020年总人口为2000万人,可去年底就已经达到2020多万人。以目前北京城六区总人口数1200万人计算,总用水量约12亿立方米,平均每人的综合用水量能够达到100立方米左右。但继续按照每年75万人的规模新增人口的话,未来在北京生活,每人一年可能最多只有50立方米的人均综合用水量。
  还有一个变量需要注意:原本农民在农村里用的水无法随着进城,他们的用水只能由城镇想办法解决,而这会导致地区和地区之间、城镇和乡村之间水资源分布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财经》:上述问题应如何应对?
  许新宜:长期来看,只有在全国的城镇化进程最终完成,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之后,各个城镇的人口规模才能确定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统筹水资源的使用。短期来说,各个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状况,这就需要节约用水。当然,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节约用水。
  刘昌明:可以说,水将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性因素。因此,对于新兴的城镇来说,必须考虑当地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合理发展,真正做到以供定需。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虚拟水”概念来帮助缓解区域性缺水。贫水地区不要再继续发展耗水量大的产业,尤其是农业,而是从富水地区调运富含水资源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地区性迁移,就是虚拟水。
  钱易:西北地区的确应该采用“虚拟水”战略来帮助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除此之外,新疆等地所修建的地区性调水设施,也可以缓解一部分问题。
  但像南水北调这样的调水工程,水资源真的调到北方后,当地一定要拿出一部分去补充其超采的地下水。北方应积极学习美国加州的经验,把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建立“水银行”:地表水富裕了,就转存成地下水;地表水不够了,再从地下水中取用。长远来看,存起来的地下水还是属于当地的资源。
  《财经》:在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的过程中,水价等市场化的因素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为何中国水价改革一直进展较慢?
  许新宜:看水价的作用,英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年来其总人口上升,但随着水价的调高,总用水量却一直保持不变。精打细算节水的家庭主妇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假如北京市再涌进2000万人口,依照现在的价格,还是没有人会精打细算地用水,那城市肯定无法持续发展。按照世界银行的水价计算公式,居民拿出每年可支配性收入的1.5%到2%用以缴水费,这是合理的。以此标准计算,北京的水价即使变成每立方米10元也不算贵。
  但水价改革面临着两种主要压力:首先,计量设施不完善,想要实施“阶梯水价”,仅知道每家每户用了多少水还不够,还要知道每户到底有多少人口才行。问题是在北京等大城市中,一家人有几套房,都不清楚,因此根本没法进行统计。   其次,水价改革历来受到百姓的特别关注,为什么?因为水自古以来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百姓一直没明白凭什么用水还要收钱。电价涨,能理解;水价涨,老百姓就骂街。应该给老百姓说清楚:水价不是水本身的价格(有些地方已经在开始征收水资源费),是包含了建水库、水渠、管道等一系列的成本。
  “水安全”多途
  《财经》:为了保障中国的“水安全”,中国在哪些领域里已经做了准备,哪些领域还应加强?
  钱易:解决水资源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人们到底有没有水资源稀缺的概念,如果有了,行为就会不一样。
  其次,法治、政策方面仍需加强。水资源从“供给”到“需求管理”的提法已有多年,但有些措施执行得一般。例如,有关水污染的防治处罚力度还不足。目前《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在修订,我提的建议就是要加重违法的处罚。
  第三,要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科技。中国的钢铁行业原先用水量很大,因为要用水冷却和熄焦,但近些年采用了干法代替湿法,用水量急剧下降。2001年,中国1吨钢的平均用水量是52立方米,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4立方米,这种变化非常鼓舞人。当然,假如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用水最低水平,效率就更高,这就是潜力。
  夏军:为保障“水安全”,加强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不管是对流域机构还是流域整体的规划来说,不仅要注重“水管理”(water management),更需要“水治理”(water governance)。后者包含涉水政治体制的变革,亦有体制创新的因素。
  从水治理角度来说,中国有两个方面需要加强:首先是统筹各用水部门。现在的情况是,工业部门用水不会考虑农业,农业亦不考虑工业,为了实现总体用水效益最大化,流域管理部门必须将工业和农业放到同一个系统中考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2011年黄河委之所以拿到“李光耀水奖”,就是因为它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进步。
  其次,目前的难点在于各地还是“GDP至上论”。将来一定要做的是,将GDP增长和水资源消耗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解开,用水量减少,GDP还要继续增加。对于中国北方如北京、天津等城市来说,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路,也是一条非常痛苦、非常不容易走的路。
  《财经》: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中国未来还有多大的空间?
  刘昌明:我一直认为核心内容就两个字:节水。节水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根本,是让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核心。
  从工业和农业角度来说,节水都还有很大潜力。目前中国工业用水的平均值仍在200立方米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也不足50%,即使18亿亩耕地每亩都只提升1个到2个百分点的利用率,潜力已经很大。
  现在的问题是,节水还只是一个宏观的提法,具体落实还需要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其中之一就是WUE(water use efficient)指标。假如各行各业都能够找到其合理的WUE指标并认真执行,中国的水安全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财经》:从开发非传统水资源的角度来说,中国还有哪些领域可以涉及?
  钱易:最近欧洲比较流行的一个新观念是:污水、废水等是资源,而不是罪魁祸首。其中的水、有机物和氮磷钾镁等,都可以有效利用。欧洲人的办法是进行“源分离”,即在源头就把废污水的排放分开。因此现在欧洲不主张建大型污水管道,而是在小区内就进行处理和回收。中国要实现这一步还有待时日,但这是一个方向。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城市的污水当做农业的灌溉水源。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应该尽可能地把污水利用起来。
  不过,这个要分情况来看。首先,进行污灌之前,必须要把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净化掉。其次,污水要经过适当的处理,但是处理也是要有限度的,氮和磷是否去除,应该视下游河道的情况区别对待。
其他文献
6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回溯6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官员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再次公开表示,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而相关调研,今年下半年将会启动。  这已是两年来官方第三次就延迟退休试探民意。  2011年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
期刊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八连快”,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的有利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势头、如何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如何均衡农产品合理收益与CPI上涨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多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  (一)生产、消费结构变化加大了农产品供求的压力  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有
期刊
就美国战时对华政策而言,其遭受挫折的根源不是物资匮乏,而是所用非人。所有在美国指挥系统中扮演过角色的人,从总统到军部领袖,再到史迪威,都对这个结局负有责任,而其中尤以史迪威为关键人物。  美国军方对中国的态度,可以从一个迹象来观察。马歇尔将军视察过许多战区,但从未视察中国和缅甸战区。史迪威本人身为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除了西南部少数城市之外(如成都、昆明等),也没有时间视察广大的中国战场。  美国战
期刊
笔者在8岁之时,就随父母迁离杨树浦路附近的弄堂,搬至充满现代化元素的新式屋宅,然而初为人的那些记忆,却总萦绕在心,挥之不去。带着这种情感,翻开罗苏文教授的新著《高郎桥纪事》(下称《高郎桥》),不由思绪万千。  翻开《高郎桥》一书,如同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作者虽然将全书时间点的开端定在了1700年,但因需要回顾引翔港市镇的缘起,使得该书最初的笔触,已经上溯至明万历年间。《高郎桥》在导言中略论中
期刊
日本今年是平成二十四年。平成天皇年届八十,日前告诉国民,他死后火葬,不要像以往天皇那样营造大陵寝,以减轻国民负担。据说乃父昭和天皇死后营造武藏野陵,耗资100亿日元。传媒称赞皇上,说这是他最后的“革命”。  史上第一个火葬的天皇是702年驾崩的持统天皇,此后皇家多数都效法这位女帝。到1654年,皇权旁落,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执掌国柄,第110代的后光明天皇死于天花,循例火葬。但有个卖鱼的叫奥
期刊
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镇潘官营村,村口不足千米处,尚未竣工的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孤立在近百亩空地上,被周边长势喜人的庄稼围成了一座孤岛。  铁栏围起的园区内,野草蔓延,仍未投入使用的砖瓦已然变色。停工18个月后,看守厂区的保安已不见踪影,紧锁的大门左侧保安室内,桌子、床上积着厚厚的尘土。  秦皇岛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下称西部垃圾焚烧厂)是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伟明公司)与秦皇岛市政府合
期刊
1978年9月的一个黄昏,侨居伦敦的保加利亚流亡作家乔治·马尔科夫在一个公交站等车,有人用雨伞在他腿上刺了一下,第二天清晨他开始发烧,两天后在医院去世。警方从他体内检查出蓖麻毒素。此前,马尔科夫因批评本国政府的言论而多次遭到暗杀威胁。多年后,在他墓前,年轻的女儿问母亲:“如果爸爸爱我们,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东西?”  她的父亲长眠在英国西部一处乡村墓地,墓碑上刻着“为了自由”。马尔科夫1929年出生在
期刊
从今年5月15日至8月底,在北京,一场清理“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由北京市公安局集中开展。舆论对清理“三非”的热情,则因为4月间北京一起涉嫌英国人的猥亵案,以及在沈阳北开往北京列车上的俄罗斯人辱骂事件而点燃。继北京之后,在四川、重庆、延吉等地,亦先后掀起“三非”清查行动。  目前在北京的外国人有20万左右,约占全市常住总人口1%。如此高调的清理“三非”在北京尚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初,科幻作家雷·布莱伯利的名字尚未如今天般如雷贯耳,当他致电附近街区的消防站时,接电话的消防队长并未意识到这电话的意义。布莱伯利问他,纸张的燃点是多少,队长回答“华氏451度”——《华氏451》就此得名。  这部反乌托邦小说讲述在不远的未来,图书遭政府禁绝,消防员职责所系不再是救火,而是焚书。小说于1953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此书被评论界作出各种解读,还有人将它与奥威尔的《19
期刊
被强制引产24天后,22岁的冯建梅从朋友的口中听到了政府的调查结果:处理了七名当地官员,但与她此前的期待大相径庭:没有人移交司法,也没有人提到国家赔偿。  这是2012年6月26日晚间,陕西省安康市通报的对镇坪县妇女冯建梅大月份引产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这是一起强行实施大月份引产的违规责任事故。  七名干部中,分管计生工作的副县长于延媚记大过;镇坪县人口计生局局长江能海被撤销职务;镇党委副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