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的历程中看人的存在

来源 :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美的历程;根;历史透视;人文关怀
  美,是人类最平常而又最奇异的现象。人人皆可感知来自世界的美,人人都怀揣着一颗爱美之心,但于此同时,美也是难以给予清晰的把握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是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主体情感和感性的放大,人的存在在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1 “美的历程”的根
  对于中国史前文化中对于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在野蛮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在探讨来自那个时代关于美存在的根源时,我们无法从史料记载中获得,但恰恰是在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时得到了考证,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史前时代的标志和记号,我们看到了人的想象、创造以及实践,这时人的存在得到了彰显。
  中国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中,儒道互补自先秦以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基于此,汉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也体现出了在这个时间和空间上人富有个性的思想感情。在印度佛教艺术传入这片土地起,便不断地被中国化,最终儒道思想更是渗进了佛堂。古代中国,宗教是从属于、服从于政治的,佛教愈来愈被封建帝王和官府所支配,作为维护封建政治体系的自觉工具。在这个背景之下,人的特殊情感在汉传佛教中得到了体现,它的整个艺术具有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汉传佛教源于又异于印度佛教文化,其根源是根植于华夏文明的儒道思想消化、融合了佛教文化,人的存在对艺术的改造中又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美是具有时代性的,美的时代性恰恰展现了时代中抽象出来的特征和美感,又因为其无法复制更加具有欣赏价值。“美的历程”的根在于人,人的存在也把美变得流动性起来。
  2 “美的历程”的历史透视
  李泽厚先生说过,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前行。在这个过程中,美的历程中对这一历史的反映倒是十分深刻及真實的,在剖析青铜时代中饕餮的形象时,它被描述成符合“吃人”这一基本含义的凶怪恐怖的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巨大的、恐怖的、深沉的历史力量,使得在超越了几千年后仍然能够造成无可阻挡的美——崇高的。
  比较中国古时的盛唐和中唐时期,两个处在相同朝代的不同时期在艺术上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截然不同。以中唐为例,艺术作品更加注重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它们更加注重的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而是对人世的逃避。这种思想和当时批判和取代自魏晋六朝到初盛唐以来的意识形态和文艺观点以回到两汉的儒家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交相呼应,文学和政治伦理被紧紧捆绑在一起。可见,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我们往往能了解历史,透视历史,正视历史。
  3 “美的历程”对人的关怀
  在历史进程中,为了繁衍和发展,人的个性在集体的共性中往往都是被压抑的,渺小的个人在时间的海洋里宛如沧海一粟,不值一提。但美的历程中,我们一方面审视到它来自历史所积淀的力量,另方面我们又看到了个性的释放和人性的光辉,美事实上充满了浪漫的人文关怀。
  楚汉时期,先秦的理性精神在中国节节胜利,在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却充满着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感情。在作品《离骚》中一个充满了神话想象的环境里,主人翁是一位执着、痴迷、哀伤的对真理的追求者,这种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很显然得到了完满地舒展。
  从一定程度上说,艺术作品比现实世界更加自由且辽阔,想象空间能够创造的成果会比现实更加博大及深刻。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频繁的变迁使得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频繁的变化,造成了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大厦的崩塌。在这个时候,哲学得到重新地解放,在纯粹哲学和思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哲学是时代的灵魂,而此时的新思潮也同时是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在对抗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得到了伟岸的道德情操,独立的人格信仰,不可谓不是人存在的一种再塑和升华。人内在精神的博大使得艺术作品本身也变得博大,人的关怀使得艺术作品或者说美的历程本身也是充满关怀的。
  美的历程从不知久远的过去一直延伸出我们的脚下,指向未来。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美的历程中有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则彰显出了美的意义,两者共生,共存,共同成就了人和美双方。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商务日语;能力界定;ESP理论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各国之间的交易往来也越加频繁,日本就是我国交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形势下,商务日语也逐渐风靡起来,市场上对商务日语的人才需求愈发迫切,日语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语言、文化为中心的日语教学转变为商务日语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计划、商务日语的准确定位、商务日语的能力界定
[关键词]躲猫猫;监所检察;派驻检察  1 監所检察制度的内容及其模式  1.1 监所检察制度的内容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权能,是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对监管场所执行刑法活动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送交执行活动是否合法,收押罪犯活动是否合法,监管改造活动是否合法,释放罪犯活动是否合法,监管机关在刑法执行中是否按照《监狱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等。从监
[关键词]生活方式;民用家具;造型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已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现代科技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劳动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带给我们更多的便捷。而民用家具是我们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参照物,其造型变化深受现代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民用家具设计的现状,对生活方式影响民用家具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人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一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工作;挑战;思路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市场,政府作为数据的绝对拥有者,应抓住时代机遇,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但是仍然有很多政府部门对“大数据”不了解,思想上落后,工作理念陈旧,渐渐的适应不了新形势,这需要相关部门扭转思维,积极应对“大数据”的浪潮,将政府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1 大数据时代给政府工作带来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代理,越来越多
[关键词]榫卯结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  1 榫卯结构的历史背景  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建造木房,灵机一动产生了可拆卸的创意,因此榫卯结构比汉字的发源更早。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的部分被称为榫,凹的部分被称为卯,还可称为榫眼或榫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榫卯结构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经历了各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在基本形制
[关键词]驰名商标;混淆理论;淡化理论;法律保护  1 驰名商标的含义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4月通过的《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问题的解释》中把驰名商标定义为:“本解释所称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该规定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形式要件限定删除。目前,从大量司法实践的应用中可看出,我国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基本按照该司法解释的定义执行。  2 中国驰
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阅读的主渠道,其建设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及数量。为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笔者于2014年3-4月对某县9所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藏书数量、图书种类、使用状况、人员配备、书籍来源、购书经费等内容作了系统调查。  1 图书室建设急需加强  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场馆建设、生均馆舍面积、人均藏书数量、图书品种及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缺口。
期刊
[关键词]电子签章;电子商务;签字盖章;效力  1 电子签名的起源与概念  签名,按照大部分人的解释,是指写下自己的名字。在政务服务当中,文件上都需要签字盖章,用以表示文件的效力。通常,签字盖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体在文件上进行签字,主要是为了表示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不仅仅只是一种书面记载,而是具有法律意义与效果的表示形式。首先,它是一种证明行为,签名的人可以证明自己对物品、行为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