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采空区下综放回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顶煤矿15#煤层,属于复合煤层,煤层结构极为复杂,有四个分层,且上覆煤层15-3、已经回采,而本次开采15-4、15-5和15煤层位于其下方,距离采空区最近3.5米,综放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顶、涌水、瓦斯突出、应力集中等安全问题,故此对回采工艺研究,确保安全回采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近距离、采空区、回采工艺
  中图分类号:S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236-03
  1 概述
  1.1 煤层概况
  大宝顶煤矿15#煤层分为15、15-4、15-5三层煤,间距为0.8~1.2m,其中15-4与15-5煤层具有明显的复合特征,煤矸互层,煤矸厚度累计为2.86m;15-4、15-5煤层与下伏的15#煤层具有较明显的分层特征,之间的夹矸厚度达到0.46m,15#煤层一般分为两层,中间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16m,15#煤层平均厚度4.92m。(见图1煤层综合柱状图)
  1.2 工作面布置参数
  该工作面布置为走向长壁式,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基本沿煤层底板布置,煤层倾角为32°~42°,平均为36°。属于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走向长度773m,倾向长度106m,面积81938m2,可采储量307267.5t(煤帮推进量)。
  工作面两顺槽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圆弧拱形断面,满足通风、运输及行人的需要见图2。
  2 综采放顶煤
  2.1 放顶煤工艺
  对于大倾角煤层,沿走向推进的工作面,需要研究沿工作面方向或支架方向的放煤顺序。放顶煤顺序有两种方式,及由上向下与由下向上放顶煤。
  由于沿倾斜方向放煤漏斗的不对称性,如图2所示,放煤漏斗线向倾斜上方偏移。
  考虑到上述特征,在大倾角特厚煤层沿走向推进的工作面,放煤顺序必须有所改变。另外,如果采用由上向下放顶煤易造成下部放顶煤时混矸,影响煤质;且与工作面割煤、移架等顺序相反,易造成工序混乱。
  因此,在本工作面大倾角厚煤层应沿着倾斜方向,由下向上放煤。这样放煤顺序既减少了矸石的混入,又便于工作面的管理。
  由于放煤漏斗向倾斜上方延伸,下部第一个支架的放煤量最大,之后,各支架放煤量依次减小。如图2所示。
  (1)放顶煤工艺的原则
  要求保证有安全的割煤、移架和放煤的间距,防止支架空顶,防止工作面的漏矸、片帮。要求把放煤步距、移架步距与直接顶垮落步距统一起来,要求依次、连续跟进、顺序地放煤,根据已回采21151、21153工作面的经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小于10Mpa时工作面严禁放顶煤。
  (2)放煤工艺
  根据我国十几年综放开采的经验,结合大宝顶煤矿综放工作面,放煤工艺应遵循以下原则:单轮、顺序、均匀放煤,大块破碎,见矸关门。
  2.2 放煤开始时间的确定
  本综放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为单向割煤,煤炭采放平行作业。所谓采放平行作业就是随着采煤机的割煤依次移架,依次放煤。放煤工序始终滞后移架工序进行。为保持工作面出煤的连续性及满足工作面运输巷设备的运载能力,放煤工序在空间上是机组上返空刀上行时操作。
  2.3 初次放顶煤的方法
  因为在初次放顶煤时,矿压未明显显现,顶板尚未开始活动,顶煤破碎不充分,因此,可以在初次放顶煤时采用以下方法:
  ①放慢割煤速度和移架速度,增加空顶时间;
  ②连续升降支架的顶梁和尾梁,使顶煤松动、离层、破碎和垮落,但升降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200~300mm之间;
  2.4 放顶煤工艺要求
  (1)放煤工作是在机组上返清扫浮煤时进行,放煤步距要保持0.6m。
  (2)放煤时,先收回放煤插板,并操作尾梁千斤顶,使尾梁摆到适当位置,以便能使顶煤直接流入后部输送机。放煤时,可多次反复地摆尾梁使大块煤破碎,便于放尽。放煤过程中如遇见大块煤,应用尾梁将大块挤碎或用插板将大块煤捣碎。见矸停止放煤,并伸出插板封住矸石,使矸石不能滑入后部输送机,最后完成放顶煤工作;
  (3)放煤时,必须注意后部输送机中运煤量的情况,可以从放煤量和放煤时间上进行控制,使输送机不致于超负荷运行,达到能均匀输送的目的;
  (4)放煤时,必须同时进行喷雾防尘,以利于工人身体的健康。
  3 特殊地段支护技术方案
  该工作面特殊地段主要包括:受构造影响的破碎带、采空区、端头等等。
  3.1 破碎带处理
  对于破碎顶板或破碎顶煤,在利用支架伸缩梁及护板帮、侧护帮等机构仍无法控制架间或架前漏顶的情况下,可在支架上方采用铺设顶网的工艺。铺设顶网工艺的目的就是使得在支架上方人为形成一层假顶,保证工作面支架上方的破碎体得到有效控制,以免使得支架上方漏空造成支架不接顶,从而使得支架失稳。铺顶网要求如图5所示。
  3.2 冒落区(采空区)—楼层支护法控顶
  楼层支护法是在综采工作面发生冒落高度较大时采用锚索、锚杆、钢筋托梁、金属网护顶,锚索、锁具、钢梁、木材构造楼层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楼层支护法是在高冒区顶板稳定后采取先护顶再架设楼层的支护方法。具体方法:(1)在冒顶区进行“敲帮问顶”等隐患排查,在矸石堆上打好排柱距为1.0m×1.0m的戴帽点柱并铺金属网临时支护顶板,(2)安装顶板离层仪;(3)锚索、锚杆、钢筋托梁、金属网联合支护顶板,形成楼顶;(4)用锁具正反安法稳固锚索以起吊钢梁;(5)采用半圆木架“#”型木垛,多台液压张力千斤顶同时拉紧锚索,以形成稳固“楼层”。(6)“楼层”以此循环至液压支架支护的高度为止。(7)在支架前端的位置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钢梁。
  3.3 端头处理
  机头上部分别采用单体支柱配合2.5m长新鲜半圆木支护顶板,柱距1.0m,排距0.8m。靠采空区切顶排柱距0.2m。特殊段采用架棚方式进行加强维护。
  3.4 综放期间工作面涌水及瓦斯涌出情况
  3.4.1 工作面探放水
  对上部老空区采用瞬变电磁仪,结合探放水钻具进行探测核实,期间实测工作面涌水量最大为2.4m3/h,最小为0.6m3/h,回采工作面采用输排的方式进行排水。
  3.4.2 瓦斯治理
  运用预裂和高压切割技术进行增透,采用顺层打抽排孔进行抽放,实测瓦斯涌出量绝对涌出量为:1.5m3/m,相对涌出量为:1.97m3/t。符合治理达标安全回采要求。
  4 結论
  (1)21152综放工作面巷道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回风巷处于上层煤煤柱应力集中区之下,且处于断层等地质构造区,上端头维护较困难。
  (2)针对破碎顶煤易造成支架失稳的问题,采取了支架上方全长挂(1.2×6.0m)的新工艺,解决了破碎顶煤的支护问题,同时在拉架过程中严格执行牵线拉架保证工作面“三直两平”,二次辅助调架防止工作面架前漏货;
  (3)针对大倾角工作面设备易滑倒的问题,采取了前后溜子安装防滑缸、下端头机头(机尾)安装单体戗柱的措施,拉架、推溜从下网上的方式,解决了大倾角工作面设备的防倒防滑问题;
  (4)工作面在安装期间更改了支架的侧护,将前后侧护分开控制。在发生支架甩尾时拉架过程中收拢前侧护,打开后侧护拉架便能解决甩尾问题。当遇到特别甩尾现象是,使用单体柱配合辅助蹬架。在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支架姿态,做到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岩层控制与工艺参数优选.作者:史元伟.超星阅读.矿业工程.
  [2] 综采放顶煤的发展与创新.作者:肖海涛.超星阅读.矿业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科技在不断发达,对于一个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来说,科学技术是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金钥匙。科学技术是带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采油工程中,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采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例如:信息技术、采油技术、各种电子探测技术的不断发达,都给采油工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进而促进采油工业的蓬勃发展。笔者通过本文详细阐述高新技术对于采油工程的影响,针对采油工程中高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油气田的开发也在不断深入这样也就造成了需要频繁的对油田油水井进行检修,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特别是对注水井,一直都是采用高密度液压井或者放喷手段来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成本高和时间长,而且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地下油水通道堵塞。本文是探讨带压作业装置在油田水井上的应用。  [关键词]带压作业装置;油气水
期刊
[摘 要]对航空企业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基于各个工作流程,能符合现代行业的发展特点,也能在信息技术应用下,为航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航空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类号:S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138-01  一、航空企业供应链  我国的航空企业是中央管理的一种特大企业,不仅具备富民强国的使命,在国际化发展下,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经获得了重大进展。相应的,空中交通管制也成了我国相当重视的内容。空中交通管理监视技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当前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简单介绍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及其分类,并针对新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分类;前景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电器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生产、工具制造与农业等各种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如今,社会的众多智能化设备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配合。但随着我国飞速的发展与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电气自动化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通过对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流程与设計思想进行研究,针对控制系统设计思想方面流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
期刊
[摘 要]温差太阳能互补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发电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无污染的广阔发展前景。本文阐述了热电发电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温差太阳能互补发电技术设计了一种笔记本散热器,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其优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太阳能 温差发电 笔记本散热器  中图分类号:S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245-02  1 引言  太阳能作
期刊
[摘 要]粉笔是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最常见的教学用具,为人类知识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相对的,粉笔也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粉笔粉尘能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器官,甚至引发癌变,所以粉笔粉尘的防治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黑板擦,是一种可吸附粉笔粉尘并进行粉笔再生的环保黑板擦。  [关键词]粉笔;粉尘;可再生;黑板擦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预警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应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具体探究了应当如何基于大数据开展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预警工作。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大数据;运行安全预警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231
期刊
[摘 要]连续波雷达的发射信号是连续波信号,以连续波信号的形式进行物体目标的具体位置与速度信息的获取,是一种便捷实用的雷达体制。这种雷达体制长期应用于军事方面,具有悠久的运行历史。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接收机性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接收机;性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169-01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S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244-01  从测量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具体事物外,参于测量过程还应有量具、使用量具的合格操作者和规定的操作程序,以及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赋值的功能,获得测量数据。这样的测量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数据制造过程,它产生的数据就是该过程的输出。这样的测量过程又称为测量系统。它的完整叙述是:用来对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