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主栽杨梅品种枝梢生长与结果习性观察

来源 :浙江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11月,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观察研究浙江上虞区‘深红种’‘Shenhongzhong’,‘水晶种’‘Shuijingzhong’,‘荸荠种’‘Biqizhong’和‘东魁’‘Dongkui’4个杨梅主栽品种的枝梢生长与结果习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开花从早到迟的顺序依次为‘荸荠种’、‘深红种’、‘水晶种’、‘东魁’,其开花顺序与果实成熟顺序相对一致;春梢发生数从大到小为‘深红种’〉‘水晶种’〉‘东魁’〉‘荸荠种’;‘深红种’杨梅以树冠中下部、中部结果为主,‘水晶种’则以树冠中部结
其他文献
对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幼苗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翁幼苗的株高、地径生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了水翁幼苗株高与地径的生长模型,决定系数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美花红千层Callistemon citrinus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组成,并通过抑菌圈法测定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
2014年对浙江省天台县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的花期物候、花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并测定其花粉生活力和雌蕊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天台鹅耳枥雄花始花期早于雌花,雄花
2015年对浙江省温州市主城区的绿地生物量进行实测,其数据与Landsat OLI遥感数据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利用2005年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对同时期城市绿地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得到绿地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分析温州市主城区绿地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建模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城市绿地生物量反演结果;城区内绿地主要以混合像元的形式存在,像元生物量密度普遍较低;随着建
以2年生杜仲(Eucommia ulmoides)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作A(正常生长)、B(水淹+喷清水)、C(水淹+喷水杨酸)、D(水淹+喷三唑酮)4种处理,研究水淹胁迫对杜仲苗的影响以及水杨酸、三唑酮对水
2014年5月4日对江苏省南京市一杨树人工林进行不同火强度点烧试验,5月3日和4日在试验前后分别采取土样,研究火烧后样地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即时变异。结果表明:火烧后24h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
2016年4月,在浙江省余杭区选择3块相邻的退化早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建立12个10 m×10 m的小区,设置0(CK),1 500,4 500,7 500 kg·hm~(-2)生石灰用量处理。施用后7个月,测定不同生石灰用量对林地土壤酸碱度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p H、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P<0.0
2015年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选取了6个毛竹林样地,采取6种不同的施肥方式,研究其对毛竹冬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腔施肥比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冬笋增产效果更明显,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