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类理性的“正当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1  钱锺书的《围城》是一部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享誉颇多。作品中引起最多关注的人物自然是方鸿渐,以及构成他人生主旋律的四位女性。方鸿渐的父亲方遯翁,似乎只是作为方鸿渐的背景出现,是供读者莞尔一笑之后并不会过多留意的人物。众多研究《围城》的文章中,也鲜有专门论及方老太爷的。但
摘 要:《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不同的文学评论家对其有着不同的认识。从古代金圣叹腰斩水浒与现代吴子林的症候批评来研究文学作品的阐释路线的变化。  关键词:《水浒传》;腰斩水浒;症候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02  一、金圣叹腰斩水浒  一个诗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诗人
该记住的,不给他篡改的纸  该忘却的,给他没有梦魇的黎明  文明的墓碑上,纪录着一笔笔  面向罪戾挥戟的真实  远远高过缄默苟延的生命  死亡,可卑微如螢  也可伟岸如朗月  只需用正义的秤杆量衡  空前的灾难,成就了众多人  本无意成就的不朽  神话,被普通如土的人群写就  铺布成天上浩灿的繁星  热爱和平的人们,从来无需  任何姿态的臣服,有时只要  一个用力忏悔的鞠躬  退役的飞机、坦克、巨
“并肩前行”  九月底的都江堰,气温降到了摄氏十度,山里一直在下雨,淅析沥沥的雨丝洗出了整个山林的绿意。朱一龙从山上下来,衣服已经被微微打湿,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却依旧显得格外清雅飒然,就像一幅画一般,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快过来烤个火嘛,”巡护队队长热情地邀请着他,“这个房子就是老切给山高头回来滴那些娃娃准备滴,下山烤个火身体总要暖和些噻。  这是一个接近1800米海拔的休息站,木质结构让它和
伯延,是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武安的一个普通小镇,最近,这个普通的山区小镇正在因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热映为人们所关注。影片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扑身来到伯延这个地方,就集体食堂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当时主持全国政务的周总理,放下“日理万机”的国家事务,在一个穷困的山区小镇(当时称为武安县伯延村)连续吃住四个昼夜进行实地调研,为广大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坛的常青树”。罗斯的作品不仅有着独特多变的关注点和超乎前沿的时代感,而且采用新的艺术形式。罗斯研究已然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新热点,苏鑫的《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流变研究》一书于2015年由上海三联书社出版。该书以作品为根本出发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利波特”,如今红楼梦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门学问,简称“红学”,《红楼梦》中的传播学知识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红楼梦》流传之久远,不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其它作品无法企及的。  关键词:红楼梦;传播学;文化习俗  作者简
好像与舞台有关  缓缓拉上的大幕  瞬间 使我心情茫然  对于一台大戏  有时 我们希望早点收场  多余的台词  过于拉沓 空耗去  生命的有效时间  而有时 猝然的结束  又令我们终生遗憾  这条黑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幕呵  半遮半掩 露出光芒一缕  幕前幕后同样身不由己  戏里戏外同样前程未卜  好像我忽然明白了一点什么  大雪是冬天的幕  夜色是眼睛的幕  年轮是岁月的幕  云彩是天空的幕  自
序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指的是哪?西柏坡。每年数次去西柏坡,每每想起西柏坡,一种由衷的崇敬便从心底涌出。漂洋过海,当听到有的外国人也说这句话时,更感到西柏坡的伟大和坚实;这个当年的小小山村,竟然承载过如此重的一个泱泱大国的命运;事过境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连外国人也没有忘记,足见它的历史定位越来越重,越来越清晰。才华横溢的朋友康旭发同志,平山县人,对家乡,犹如对家乡的西柏坡,一腔自豪
在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中,在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中,这样一枝傲立于医院的形色匆匆中的《腊梅》,在《文化苦旅》只似一个宁静的光点罢了。但常常在眼前隐约的,恰恰是这些静定的小点。而其中的那篇《腊梅》,还在闪烁着信念的光芒。  作者与这枝腊梅的初次相遇是在医院。疾病截住了作者洒泼的脚步,将他赶到医院停驻了一些时日。每天游走在病房中,充斥眼球的是同样的病号服,住院的病人们只能在重复中耗着日子,谁也不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