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迪热·艾买尔江:我和奶奶是邻居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年前,娜迪热与住在一楼的姜鸿艳夫妇相识。看到老人的儿女工作忙,不能时常陪在身边,娜迪热每天放学都会到老人家,陪他们聊天,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你们就是我的爷爷奶奶,让我来陪你们好吗?”姜鸿艳回忆道,当时听到娜迪热这句话,自己和老伴先是一愣,然后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从那时起,每天放学,娜迪热都会问问姜鸿艳夫妇当天的身体情况,陪他们聊会儿天、做家务、给姜鸿艳洗澡洗头……端午节,姜鸿艳老两口专门买回粽叶、糯米和红枣,给娜迪热包粽子;古尔邦节,娜迪热也会带着妈妈和朋友们到姜鸿艳家里来过节。
  今年七月,爷爷突发疾病去世,这对相濡以沫一起走过金婚的奶奶来说,是一次无法承受的失去。娜迪热就每天守在奶奶身边,陪着她,哪怕只是说说话。陪伴奶奶走过最难过的时光,不仅成了娜迪热心里的责任,在七年的朝夕相处中,更化作她和奶奶血浓于水的亲情。她的亲奶奶为此“吃醋了”,“我就跟奶奶说,你们都是我的奶奶,一样亲!”她笑着说,“这7年,我学到了乐观地面對生活,要真诚地、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人。”
  品学兼优的维族姑娘,照顾邻居汉族奶奶长达七年,关爱老者,意义深长。
其他文献
今年12岁的李家帮,是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葛条爬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被收养来的孩子,但他认为生身父母没有养身父母亲,“虽没有血缘但我有孝心”。在他的三口之家里,奶奶双目失明,爸爸患股骨头坏死无法正常行走,李家帮就成了家里的“当家人”,是爸爸的“拐杖”、奶奶的“眼睛”。  八岁起李家帮就帮着家里干家务,他觉得没有人学不会的东西。李家帮在山下的寄宿学校上学,上十天课,休息四天。每次休息时间
期刊
有同学写了错字被指出后,为自己辩解:“说古人能造字,我为什么不能呢?”那么,我们也能造字吗?  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需要使用文字,因而产生了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表明了人们对造字功绩的赞扬。不过,汉字不是一个人就能创造出来的,它是使用汉字的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1994年编辑的《中华字海》,收的字数多达85000字,尽管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不
期刊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有一位15岁的少年,他叫王泽盼,早在11岁的时候,就用自己小小的身躯,背着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去上学。这一背,就已经是四年了。  9年前,泽盼的爸爸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贫困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看着残疾的姐姐和辛苦的妈妈,6岁的小泽盼一夜之间长大了。才6岁的他帮着妈妈分担家务,洗衣做饭炒菜,还会帮着姐姐洗头。  2009年,王澤盼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而无法走路
期刊
李升玫今年11岁,是巫溪县宁河街道长春小学的学生,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肩负起家庭责任这份大大的重担。在她刚出生不久,父亲因一次事故导致高位截瘫,母亲离家出走。从7岁开始,小升玫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煮饭、洗衣、照顾瘫痪的爸爸。后来,爱心人士捐助了一些陀螺让小升玫售卖,帮补家用,也就是因为这样,当地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陀螺女孩”。  长春小学校长王正学说:“升玫是一个非常懂事理、惹人爱的小朋友
期刊
友谊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如果彼此互相信任,那么将会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童年,让我们相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年幼的我正和一些比我大两岁的姐姐们玩游戏,突然一个柔嫩的声音进入我的耳际:“打扰一下,请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我抬起头,呆呆地看着:一个比我高一头、梳着马尾辫的女孩,眼神中流露出真诚的目光,正等待着我们的回话。现场顿时一片寂静,隐约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我想化解这尴尬的气氛:“
期刊
三年前的一场车祸,马芯洋的爸爸变成了植物人,从此爸爸再也没有醒过来跟妻子和女儿说过话,原本温馨热闹的家庭就像猛然拔掉电源的音响,突然沉静了。曾经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却连吃喝、穿衣、排泄、活动身体都没办法自立,可是芯洋从来没嫌过爸爸麻烦,在她眼里爸爸就像个孩子,经常眼带宠爱地笑笑说:“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二胎’!”  照顾爸爸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芯洋怕妈妈辛苦,主动和妈妈分担,陪着妈妈一起承担家庭的重任。
期刊
“低头插秧送春去,更迎五谷丰登来。”谷雨前后,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传统的农耕文化以一种古老的方式书写着人们的祈盼。春风拂面,大地回暖,雨泽南方,秧田如镜,充满希望的开耕节正式启动!  今天,我和姐姐跟随姨妈来到长泰绿港园参加首次开耕节。哇!绿港园人山人海,活动形式五花八门。我们兴奋地来到主会场,只见主会场的草地上站着五颜六色的稻草人,为活动增添了不少风采。“咦,是哪里传来的锣鼓声?”原来是百人
期刊
柯原一家过去生活在宁夏的西海固地区,2012年柯原全家移民搬迁到了中宁县宽口井村,父母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凉皮店。看着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忙活到很晚,柯原放了学就提前把晚饭做好,再帮忙准备第二天做凉皮需要的东西。  妈妈为女儿的懂事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担心这会影响柯原的学习。因为对于妈妈这一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女孩子来说,上学曾是心底最深的渴望。每当这个时候,柯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特别想读书识字的
期刊
“同学们早!”“老师早!”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在师生问候中拉开了序幕。老师精神抖擞,同学们蓄势待发,仿佛课堂就是战场,课堂就是舞台。  “在《最后的姿势》一文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老师亲切地问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个英雄,有的说是个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人……老师点头称赞,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  “爱与责任贯穿全文。请同学们寻觅谭老师爱
期刊
安娜的家在贵州遵义市匯川区芝麻镇竹园村一座偏远的大山里。年仅6岁的她,还没上学就接连遭遇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的不幸。简陋的土屋里只剩下93岁的曾祖母、行动不便的奶奶和刚刚5岁的小安娜。  在安娜5岁的时候,奶奶的滑膜炎加重,无法行走,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段时间,小安娜帮助奶奶担起了照顾家的重担,给曾祖母做饭、喂饭,给曾祖母洗脸泡脚。  安娜家的青菜地在山下,平时乡里乡亲会帮忙照顾。每天小安娜都会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