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近三十多个城市都在积极的进行地铁的规划和建设,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开通地铁30个城市运营线路到133条3169km,未来十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将建7395km地铁线,总价值达3.8万亿元,截至2020年,中国将有33个城市配有177条地铁线。地铁在投入使用后,地铁车辆是决定着地铁效率得核心设备。一旦地铁车辆出现问题,轻则导致无法正常运行,出现城市公共交通大量拥堵,重则会引起地铁安全事故,威胁到人身及财产安全。为此,应当提高地铁车辆运行可靠性,加强维修和维护,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地铁车辆;维修模式;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212-01
1 地铁车辆维修现状
目前地铁车辆在维护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维护技术为例行性功能检查和预防性的状态维护。所谓的例行性功能检查也就是每日对地铁车辆进行停运维修,对整个地铁车辆的零部件磨损情况以及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处理,并对一些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并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全车的维护。预防性的状态维护,一般为月修、定修、架修及厂修,按照周期来开展车辆设备的预防性状态维护的检查工作。
2 地铁车辆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主要有:系统环境、运行环境和维修环境。系统环境因素主要是车辆系统设计存在个别缺陷和软、硬件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的系统内部失效现象;运行环境影响主要是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管理程序的影响出现故障;维修环境影响是指在维修环节中强加给车辆关键系统的失效故障。人为因素设计的人群较广,地铁车辆关键系统中的车辆系统会接触各种人群,包括乘客、司机、车站人员、维修人员等,这些人群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地铁车辆系统,这些人群的行为对地铁车辆系统的可靠性的影响很大。
3 地铁车辆维修管理技术的发展
3.1 建立动态维护机制
动态维护机制的建设,我们需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上着手,通过建立起动态维护规章制度,以保障地铁车辆能够处在动态的维护管理下,进而保障地铁车辆的潜在安全隐患能够及时的查出。动态的维护机制建设,还需要从提高维护人员的动态维护意识上入手,要通过做好动态维护技术培训以及动态维护科学化设备运用培训,来让维护人员具备较好的动态维护意识和动态维护技术,进而保障地铁车辆的动态维护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展。
要保证地铁系统安全快捷的运营,需要掌握对车辆的全面工作状态,保证其可靠性。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车辆故障统计信息的数据深入挖掘,采取各种数理统计规律及方法,寻找出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类型、故障规律,建立数据信息分析优化模型,调整维修策略,改变维修工艺方式等重点内容,对车辆发生故障进行动态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有助于车辆维修的全面的实施。
3.2 地铁车辆维修车辆维修基地网络构建
对于地铁车辆维修车辆维修基地而言,突出整体性构建架构。整个系统强调一体化设计,对各个环节的维修工作及相关信息都进行整体的全面管理,确保维修管理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在整个系统当中,跟踪记录各种设备各个环节的使用以及各个方面的性能信息,并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方便数据的调出。这种方法能够让管理人员对所有的设备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为各个环节资源信息的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平台。当地铁车辆有发生故障需要检测或维修时,首先通知相关的管理部门下发维修命令,在维修车辆维修基地以及最后一个环节的施工区得到消息做好相关计划准备之后,给予信息反馈,接受信息之后,才能安排地铁车辆进入车辆维修基地开展检测维修工作。
3.3 将信息管理融入在地铁车辆维修中
信息化的维修管理系统,便于使用标准报表来生成全面的维修信息,包括工作单、安全指标、备品备件库存情况,以及其他与车辆维修维护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对已完成的工作记录进行保存,使历史工作具备可追溯性,便于明辨生产责任;同时将维修信息在维修系统的各部门、各工作环节中共享,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加强车辆维修基地管理系统维修工作。对于系统而言,自身发展对车辆维修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包含具体环节的有效调整,同时还能对维修过程进行有效安排。除此之外,对于地铁车辆维修来讲,对信息应采用登记的方式,同时对一些环节维修也应进行针对性的记录。在设施配备应将管理工作做好,同时对远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传送。
(2)视频监控工作。对于视频监控来讲,主要对车辆维修基地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对场地区域应运用视频进行传送,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对于系统而言主要是由摄像分控点和主控点组合而成。
(3)落實办公自动化系统,包含在维修管理网络的各个管理人员的办公区域以及指挥人员的办公区域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通过先进的设备,完成车辆维修基地内部人员相互之间或者是和外部之间的信息文件传送,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
4 总 结
在地铁运营生产过程中,车辆维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各个系统、工种和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还需要利用相关技术设备,通过各关键系统相互配合以及相关技术的运用,使地铁车辆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若愚.地铁车辆维修工对车辆维修与管理的认识[J].工业设计,2016(03):137+139.
[2]王长庚,张海强.车辆均衡修维修模式在广州地铁的应用与探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6,39(03):85~87+90.
[3]王锡辉.浅谈地铁车辆维修模式[J].技术与市场,2016,23(07):246+248.
[4]万山林.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探讨[J].铁道技术监督,2016,44(11):13~15+20.
收稿日期:2018-6-21
关键词:地铁车辆;维修模式;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212-01
1 地铁车辆维修现状
目前地铁车辆在维护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维护技术为例行性功能检查和预防性的状态维护。所谓的例行性功能检查也就是每日对地铁车辆进行停运维修,对整个地铁车辆的零部件磨损情况以及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处理,并对一些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并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全车的维护。预防性的状态维护,一般为月修、定修、架修及厂修,按照周期来开展车辆设备的预防性状态维护的检查工作。
2 地铁车辆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主要有:系统环境、运行环境和维修环境。系统环境因素主要是车辆系统设计存在个别缺陷和软、硬件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的系统内部失效现象;运行环境影响主要是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管理程序的影响出现故障;维修环境影响是指在维修环节中强加给车辆关键系统的失效故障。人为因素设计的人群较广,地铁车辆关键系统中的车辆系统会接触各种人群,包括乘客、司机、车站人员、维修人员等,这些人群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地铁车辆系统,这些人群的行为对地铁车辆系统的可靠性的影响很大。
3 地铁车辆维修管理技术的发展
3.1 建立动态维护机制
动态维护机制的建设,我们需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上着手,通过建立起动态维护规章制度,以保障地铁车辆能够处在动态的维护管理下,进而保障地铁车辆的潜在安全隐患能够及时的查出。动态的维护机制建设,还需要从提高维护人员的动态维护意识上入手,要通过做好动态维护技术培训以及动态维护科学化设备运用培训,来让维护人员具备较好的动态维护意识和动态维护技术,进而保障地铁车辆的动态维护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展。
要保证地铁系统安全快捷的运营,需要掌握对车辆的全面工作状态,保证其可靠性。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车辆故障统计信息的数据深入挖掘,采取各种数理统计规律及方法,寻找出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类型、故障规律,建立数据信息分析优化模型,调整维修策略,改变维修工艺方式等重点内容,对车辆发生故障进行动态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有助于车辆维修的全面的实施。
3.2 地铁车辆维修车辆维修基地网络构建
对于地铁车辆维修车辆维修基地而言,突出整体性构建架构。整个系统强调一体化设计,对各个环节的维修工作及相关信息都进行整体的全面管理,确保维修管理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在整个系统当中,跟踪记录各种设备各个环节的使用以及各个方面的性能信息,并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方便数据的调出。这种方法能够让管理人员对所有的设备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为各个环节资源信息的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平台。当地铁车辆有发生故障需要检测或维修时,首先通知相关的管理部门下发维修命令,在维修车辆维修基地以及最后一个环节的施工区得到消息做好相关计划准备之后,给予信息反馈,接受信息之后,才能安排地铁车辆进入车辆维修基地开展检测维修工作。
3.3 将信息管理融入在地铁车辆维修中
信息化的维修管理系统,便于使用标准报表来生成全面的维修信息,包括工作单、安全指标、备品备件库存情况,以及其他与车辆维修维护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对已完成的工作记录进行保存,使历史工作具备可追溯性,便于明辨生产责任;同时将维修信息在维修系统的各部门、各工作环节中共享,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加强车辆维修基地管理系统维修工作。对于系统而言,自身发展对车辆维修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包含具体环节的有效调整,同时还能对维修过程进行有效安排。除此之外,对于地铁车辆维修来讲,对信息应采用登记的方式,同时对一些环节维修也应进行针对性的记录。在设施配备应将管理工作做好,同时对远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传送。
(2)视频监控工作。对于视频监控来讲,主要对车辆维修基地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对场地区域应运用视频进行传送,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对于系统而言主要是由摄像分控点和主控点组合而成。
(3)落實办公自动化系统,包含在维修管理网络的各个管理人员的办公区域以及指挥人员的办公区域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通过先进的设备,完成车辆维修基地内部人员相互之间或者是和外部之间的信息文件传送,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
4 总 结
在地铁运营生产过程中,车辆维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各个系统、工种和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还需要利用相关技术设备,通过各关键系统相互配合以及相关技术的运用,使地铁车辆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若愚.地铁车辆维修工对车辆维修与管理的认识[J].工业设计,2016(03):137+139.
[2]王长庚,张海强.车辆均衡修维修模式在广州地铁的应用与探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6,39(03):85~87+90.
[3]王锡辉.浅谈地铁车辆维修模式[J].技术与市场,2016,23(07):246+248.
[4]万山林.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探讨[J].铁道技术监督,2016,44(11):13~15+20.
收稿日期:20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