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的自我群体偏向

来源 :心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威胁和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气温及气温变化对情绪体验、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与依
采用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对甲壳质进行酶解改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筛选。确定最适生产工艺条件:底物浓度为1%。纤维素酶用量为25μ/g,酸性蛋白酶用量为50μ/g,pH4.0-4.5.水解温度
呈现眼睛特征的图片就能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眼睛效应。眼睛效应存在于多种社会现象中,合作行为中的眼睛效应已被多种实验证明,其原理可从声誉机制、规则机制、奖惩
慈悲冥想是一类旨在培养对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善意与同情的冥想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慈心禅和怜悯禅修。诸多研究表明,慈悲冥想可以促进练习者的利他行为。就影响机制而言,慈悲
对靠近运动刺激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TTC)估计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为了解释个体如何进行TTC估计,研究者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生态光学理论和tau理论等,也考察了影
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测定危险地段地质小构造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利用普通海欧120相机测定岩体产状的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该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由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机构设置,人事变动,内控轮岗要求等原因使得高校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经常发生。在现在的体制和惯例执行下,存在着交接不明、责任不清、移交不完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