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與《世説新語》詞彙比較研究(下)

来源 :汉语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喻經》和《世説新語》成書時間約相差半個世紀,地點都在建業(今南京)一帶,所以兩書的語言具有“共時共域性”,可以大致確定爲“南朝通語+吴語”.通過這樣兩種典型語料的比較,本文試圖揭示出兩者詞彙的異同,以便加深對翻譯佛經語言性質的認識.比較的對象以一般的口語詞彙爲主,重點在兩書的差異及其原因.比較的結果是:總體而言,《世》的詞彙比《百》豐富多彩,書面語色彩重於《百》,《世》的“特用詞”數量也遠大於《百》;但也不可一概而論,《世》的詞彙在反映當代口語方面也有勝過《百》的地方.從本文的研究來看,《百》的詞彙雖然跟《世》存在若干差異,但本質上仍是漢語詞彙,其中個別詞語的特殊用法也許可以追溯到源頭語,但例子並不多,没有對漢語的基本詞彙產生甚麽影響.
其他文献
为推动省内高校节能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为研究制定有利于加快建设浙江省节约型校园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高校在节能领域取得新成绩,并为高校节能工作战线的同志开
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高校后勤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制度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
建设高校绿色校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应对全球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问题对大学发展提出的必要要求。为加强绿色校园建设,高校应进一步推
1982年全国下乡的大量知青允许返城,为了解决返城青年的临时就业,不少学校按照党中央“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就业”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当时称“知青社”。1982年
随着大学生对餐饮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高校办伙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形势,由封闭逐步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只有餐饮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才能适应大学生的多样化餐饮消费需要。
高校负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保障教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
当代中国开展的清史(1644—1911)纂修工程,将中俄外交关系史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此项工作始于2003年,计划在2012年结束。有别于20世纪初成书的《清史稿》,清史纂修工程在内容
集体名词在句中用作单数还是用作复数,后面该接单数形式的动词还是复数形式的动词,这些都应根据不同情况或意思加以处理。下面将集体名词归纳为三类。 Whether a collective
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具体方法.笔者认为“让学生离开网络”终究是目光短浅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做法.只有做到在网络
“(宗)”爲“宩”之訛,是“屁”的俗訛字.對此我們有三方面證據:一,古傳世文獻與敦煌寫本文獻中“米”與“示”往往混用;二,《新撰字鏡》記有“屁”字的異體“宩”,其與《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