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散、推拿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22例秋季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2%VS78.68%),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患儿无痛苦,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推拿;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
  小儿秋季腹泻多因感染轮状病毒所致,易发人群为2周岁以下易感人群。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发热、拉蛋花汤样便,每日患儿排便次数可高达数十次,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患儿健康。因此找出安全的、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近年来,我院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用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该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仅推拿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对比治疗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儿科就诊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3例,患儿最大年龄4岁,最小者仅有11个月,平均年龄(2.2±1.3)岁;病程(1.8-6.2)d,平均病程(3.1±1.9)d;轻型24例、重型37例。另选取6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34例,患儿最大年龄3岁,最小者仅有10个月,平均年龄(2.1±1.5)岁,病程(1.5-5.9)d,平均病程(3.3±1.2)d;轻型28例、重型33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血检等确诊为小儿秋季腹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穴。顺运内八卦100次,再相继按摩胃俞、足三里、大肠俞、脾俞等穴各100下。(2)清补大肠。一手固定患儿食指、另一只手拇指指尖从患儿食指指尖处向虎口处推拿200-300次。(3)揉龟尾。取中指或拇指指端在患者龟尾穴处旋揉100次左右。(4)摩腹。要求患者取仰卧位休息,再用四指指腹正确放置患儿腹部处,在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摩腹200次左右。
   观察组在对照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参苓白术散治疗,即莲子肉10克、山药15克、党参6克、白术6克、山药6克、炒扁豆3克、茯苓3克、薏苡仁6克、甘草3克、桔梗3克。此外,临床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辩证治疗。对食滞内停患者添加山楂3克,腹部胀痛患者加木香3克、严重呕吐患者添加半夏6克,表热明显患者添加连翘3克,一日一剂,加水煎熬,取水100ml温服,一日三次。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者体征状况,如若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持续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定。
   1.3 标准判定
   1.3.1分型标准 (1)轻型:患者排便次数低于10次/日,且每次排便量低于10ml/kg,表现出轻度恶心、呕吐,轻度脱水;(2)重型:患者排便次数高于10次/日,且每次排便量高于10mg/kg,表现出重度恶心、呕吐,重度脱水。
   1.3.2 中医诊断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小儿泄泻疾病判定标准。
   1.3.3 纳入标准 (1)患儿发病时间均在2周内;(2)血常规检查,患儿白细胞数目低于10.0×109/L,(3)年龄均在0.6-3岁之间;(4)均符合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诊断标准。
   1.3.4 排除标准 对伴有其它肝肾功能疾病、全身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高热惊厥患者;大便镜检显示因寄生虫、细菌所致的秋季腹泻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未能按时用药、用药信息资料不全者等。
   1.3.5 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我国1998年制定的全国小儿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四大类。痊愈:临床体征完全消失,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正常、血检、尿检等各项指标值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体征明显消失,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性状较正常、血检、尿检等各项指标值基本正常;有效:临床体征部分消失,患儿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依然拉蛋花样水便;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痊愈31例,占总例数的1.63%,显效24例,占总例数的39.34%,有效4例,占总例数的6.56%,无效2例,占总例数的3.28%,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痊愈30例,占总例数的49.18%,显效12例,占总例数的19.67%,有效6例,占总例数的9.84%%,无效13例,占总例数的21.31%,总有效率78.68%;前后对比差异显著(x2=9.1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的致病原多为柯莎奇病毒、轮状病毒、ECHO病毒等,但以轮状病毒侵袭居首,部分患儿因自身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不成熟而发病[1]。小儿秋季腹泻的典型病症为腹泻、感冒、呕吐。对于症状较轻患者,需早期适当用药,有利于尽早恢复,影响不大;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不良现象,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在治疗时,一定要找出患儿腹泻原因、体征、舌苔脉象等,因此临床需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但需注意该疾病临床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还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菌群,加重腹泻。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该疾病无副作用,但在服用时还应先查看其注意事项,并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并切勿与其它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如有必要,需咨询医师。此外,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辅以饮食治疗,选用莲子、山药、薏米等熬制成粥,食之,效果更佳。在此提醒家长,秋冬季节一定的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食物,少外出饮食,少去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督促小儿饭前便后及时洗手、所用餐具需及时消毒,及时添减衣被,以防感冒。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该病多因外感风寒所致。小儿“脾常不足”属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患儿饮食不洁、易脾失健运,极易患上该疾病[2]。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菌消炎、促进消化、安肠止泄。参苓白术散中的党参、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为主;白术、茯苓、意仁、扁豆渗湿健脾为辅;甘草益气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气宽胸为佐;桔梗为使,用以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此外,山楂在治疗肉食积滞、泻痢腹痛中效果显著;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木香在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的治疗中功效显著;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所有药材相结合,可达到渗湿止泻、健脾益气的目的,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效果显著。临床辩证治疗时,还应随症加减治疗。本文将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组与仅用推拿治疗该疾病的对照组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2%VS78.68%),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患儿无痛苦,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可消除家长顾虑,经济实惠,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邢滔.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44-745
   [2]聂小丽,尚清.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78-1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治疗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治的10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P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集束化治疗:①患者取半卧位,
期刊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尤其在冬春季节,发作频繁并且剧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复发性,较难治愈,在小儿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见并且棘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反复发生、迁延不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怎样有效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小儿反复呼
期刊
摘要: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主要作用于肠道外源性胆固醇代谢,由于作用机制与代替途径不同可和他汀类等降脂药物相互作用加强降脂疗效,而不受影响。近年来,此种药物逐步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但应用范围并广泛。现对依折麦布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关键字:依折麦布;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我们不得不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故高脂血症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既往临床上只
期刊
摘要:就PICC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提出PICC在我国国内应用现存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实践发展提出意见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PICC;新生儿;临床应用;综述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临床治疗方式。 PICC最早起源于德国医师Forssmann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肾结石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取石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对照组平均为(101.58±25.49)min,研究组为(76.39±14.37)min;术中出血量:对照组平均(137.07±21.24)ml,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皮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皮肌炎患者8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组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肌酶谱及肌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肌酶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组治疗后各项血清肌酶值均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镇静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电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和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率、神经功能评分及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24.79/10万,病死率为0.36%。结论 :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以流行性腮腺炎上升最快,好发于冬春季节,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高发人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