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关系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实验性SD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痉挛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管直径与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尾动脉取血,立体定位仪下枕大池2次注血的方法造模,采用神经生物学功能评分,印度墨水血管灌注观察脑血流,测量大脑动脉的直径,测定血中ET-1、NOS的含量.结果 大鼠枕大池2次注血后7 d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69.33±8.67)mm、(227.33±14.25)mm、(226.33±5.99)mm,与对照组[(259.5±7.48)mm,(228.17±8.09)mm,(254.67±8.4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7d后神经功能评分为(9.45±1.77)分,与对照组相比[(0.60±0.4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ET-1和NOS含量在注血组7d分别为:(231.25±19.45)g/L,(198.50±9.52)×103U/L,与对照组相比[(72.99±5.83)g/L,(230.76±17.06)×103U/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枕大池2次注血法能够产生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模型,神经功能评分升高,神经功能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直径和血中内皮素含量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动物模型,以溶剂(蒸馏水)为对照组,以应激后用2种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干预为实验组.在SPS结束后第15~21天,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MWM水迷宫实验,分别评定大鼠对环境的恐惧反应,高警觉性,焦虑/抑郁行为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大鼠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型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将其划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收缩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患氯己定洗浴与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荟萃分析法,对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每天用氯己定洗浴预防获得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作用进行
目的 观察4种不同品牌的清洗剂对模拟生物膜污染内镜的清洗效果.方法 以细菌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种清洗剂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管腔内壁生物膜的清洗效果.结果 多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