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惟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其他文献
“我刚从茶楼陪父亲饮茶回来。”我的文友刘君电子邮件中有这么一句话,他是随意的一笔,却让我脑海里如几只小耗子跳进油锅里,扑腾开了。  对我来说,陪父亲饮茶是从来没有的画面,家乡只有羊肉泡馍馆没有茶楼。就是能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吃饭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虽然天天喝着玉米面糊,但父亲总以是养家糊口男人的架式霸占着桌子的一面,母亲总是坐在离饭桌稍微远些的地方,既能拣上几根小菜,又能随时观察父亲的碗空了没有,好
期刊
从法国南部到邻国摩纳哥乘火车不过几个小时,但一张明信片却用了72年才跨越两地。日前,这张迟到的明信片终于抵达了它的目的地摩纳哥,而此时收信人已作古40年。  据《摩纳哥晨报》报道,这张明信片是当时一个名为阿夏蒂的年轻人从滨海阿尔卑斯省的圣艾蒂安-德蒂内寄出的,邮寄日期为1937年8月11日,收信人是他的未婚妻费尔南德·罗贝里。阿夏蒂在明信片上写着“美好的记忆”几个字,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而,这
期刊
说到整容、整形,您也许会立刻想起那些爱美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但是在韩国,情况如今已经起了变化,老年人也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年轻、更漂亮,所以来医院整容整形的老年人日益增多!    郑顺任老人今年已经70岁高龄,在韩国经营着一家餐厅。不久前,她勇敢接受了腹部吸脂手术。关于尝试这一手术的原因,这位爱美的老太太表示:“希望在还活着的几年里,让自己显得更漂亮,活得更快乐。”    对此,整形医院院长朴春济(音
期刊
老年人在处置自己的遗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置遗产的方式。我国《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立遗嘱的形式。根据《继承法》第17条规定,立遗嘱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和口头遗嘱五种。(一)公证遗
期刊
案例:75岁的严大爷日前和其所住的养老院打了一场官司,原因是养老院对其进行了严重的人身损害。原来,严大爷喜好喝酒,经常是酒后言行失常。去年3月的一天,出外酗酒归来的严大爷追打服务人员并辱骂其他老人,养老院为此将他强行绑在床上,结果导致严大爷双手手腕及背部软组织挫伤。法院认为,虽然严大爷外出酗酒,但养老院应当采取妥善的方式避免严大爷发生意外,不应该用粗暴的捆绑方式限制严大爷人身自由,从而造成其受伤的
期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健康之道。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万承奎教授的精彩“健康语录”,令众人受益匪浅。     对老人 做个80岁的老少年  21世纪是长寿时代,这是安南曾在1999年向全世界宣布的。目前,全世界平均年龄66岁,中国平均71.8岁,北京平均79.07岁,上海前几年平均79.66岁,日本去年年底平均年龄81.9岁。现在海外说“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摇篮里”。
期刊
一般认为汉代时我国肯定已有食醋。最初醋的制法是用麦曲使小麦发酵,生成酒精,再利用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成醋酸,所以醋在古代还被称为“苦酒”。  北魏时期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23种醋及其制法。造醋的原料有小米、高粱、糯米、大麦、小麦及黄豆等。用谷物固体发酵酿醋,是我国制醋的特点,由于曲中微生物种类多,醋中除醋酸外,还有乳酸、葡萄糖酸等有机酸,使醋的味道更好。  历史上酿醋的方法很
期刊
案例:60岁出头的王大爷丧偶多年,3年前经人介绍与来自四川的中年妇女李某相识,不久,二人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举行了结婚仪式。此后,二人常因一些琐事争吵。前年国庆节,王大爷从外边回家,发现李某失踪了,家中近两万元的存款也不见了。李某从此再也没有露面。万般无奈下,王大爷于去年7月到法院起诉,要求与李某解除婚姻关系。法院两次向李某的老家四川寄去应诉通知书都被退了回来,原因是邮政部门证实当地“查无此人
期刊
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至今都难以解释的谜一样的巧合。    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史记》中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代。两者都是东西方文化始源。  二、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 —— 佛教。   三、公元632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中国,建立大唐帝
期刊
在兰州滨河路老年公园里,有一个中老年人交谊舞乐园。68岁的蔡志云曾经拜师学习拉丁舞,至今仍然为当年没有受到英国皇家舞蹈协会老师的亲传而遗憾,但因为生活的快乐,每天早上,上百名中老年人在公园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和老人们共同享受拉丁舞的激情和难得的快乐……   兰州最早推动拉丁舞的李志刚是蔡志云的启蒙老师,是他点燃了蔡志云对拉丁舞的激情。    每天早上8时30分,一位面容清癯、身材高挑的老人,会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