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脚女子的追求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逸梵,(1896年-1957年),作家张爱玲之母,新派女性。
  动人的黑白照片中,身着长裙的女子,扶着轮船上的栏杆,侧身向远处眺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是1924年前后,她刚刚挣脱了旧式家庭的樊笼,像一只放飞的鸟儿,渴望在宽广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她就是黄逸梵。
  她的名字也许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她的女儿——张爱玲,却无人不知。与张爱玲的光环相比,黄逸梵籍籍无名,但与同时代的女性相比,黄逸梵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黄逸梵是如蝴蝶一般活着的女子。为了追寻完全属于她的自由,裹着小脚的她,一步步从老式封建家庭出走,打破世俗偏见,于男权社会中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黄逸梵原名黄素琼,出身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但因为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早去世,因此整个童年时代并不幸福。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与李鸿章的外孙张廷重步入婚姻。丈夫幼承庭训,四书五经诗词礼制样样精通,算得上是才子。新婚之际,夫妻和睦,生出一双儿女,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然而,张廷重有旧式才子的一面,也有八旗子弟的恶习。科举制度废除,他的满腹文采都化作不合时宜,因而喝酒看戏逛窑子抽鸦片渐渐成为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丈夫在无所事事中一天天沉沦,黄素琼却被窗外刮来的“五四”之风一天天唤醒,她不愿把韶华在这青苔丛生的深宅中虚度,她要逃离。
  1924年,丈夫的妹妹要出国留学,黄素琼借着对方需要监护人,便随同一起去了英国。那一年,她28岁,留下两个孩子——4岁女儿张爱玲,3岁儿子张子静。从登上轮船的那一刻起,她便决定改名为黄逸梵。逸,是行走的姿态,振翅的轻盈;梵,带着些许异域情怀,净修梵行。破茧化蝶一般,黄逸梵迎来了新的生命历程。
  在英国,黄逸梵学唱歌、学画画,结识了一批当时有名的文人画士,胡适、徐悲鸿、蒋碧薇等都与她有往来。她与小姑子一起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小脚的她甚至比大脚的小姑子滑得还好。国外几年的生活,让黄逸梵品尝到了一个女人因独立、自尊而获得自信的畅快滋味。而她的丈夫依旧靠着鸦片来麻醉自己。1930年,她在国外聘请律师协议离婚。
  黄逸梵获得了彻底的自由,之后,她有过给印度尼赫鲁总统的姐姐做秘书的风光,也有过做缝制皮包女工的辛酸。她独身在外,有过豪情万丈,也有无可奈何,但无论哪种境遇,她均能坦然面对。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是一个女人的担当。1957年8月,身在英国的黄逸梵因病去世。
  小脚女子黄逸梵用一生的追求告诉世人,女性并不是男性的附屬品,是和男性一样有尊严、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她把这种“独立”的基因赋予了女儿,她教张爱玲画画,弹钢琴,学英文,希望女儿成长为新时代的女性。
  对黄逸梵而言,最失败的不是婚姻,而是遗憾她未能把女儿教育成洋式淑女。实际上,这个在她看来一无是处的女儿,带着她取的“爱玲”之名,替她成为了整个上海滩的传奇。
  (编辑 李婉莉 njlwl@163.com)
其他文献
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者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  ——西蒙娜·德·波伏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5年后,当丁一舟风尘仆仆地从柳州赶到南宁,见到儿时暗恋的女生赖敏时,尽管之前做好了所有的思想准备,他还是没能控制住泪水。令他心疼的,不是此时她身患绝症,而是她脸上的那抹笑容,一如童年。疾病没有夺走她的乐观,她说:“丁一舟,你怎么来啦?好大个儿的惊喜啊。”而丁一舟问
期刊
Q:他是我的前同事。之前,我们下班后一起到图书馆看书,周末到他家做饭,在一起很快乐。他曾有一个相恋7年的女友,分手3年了,他还是念念不忘。去年,我们都离职了。我回广州工作,他继续留在深圳。  我以为我们就这样结束了。可是他乘凌晨的火车来找我,那几天我们相处很好,并且突破了最后防线。我爱上了他。他却说,和我在一起让他想起了和前女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今年“五·一”我们出去玩,遇到一个算命的老爷爷,老爷
期刊
没人知道孙小美到底离过几次婚。我怀疑她自己都忘了。  最开始,她的故事是剩女的标准版本。四年前,她28岁,上班做文秘,下班看韩剧,爱吃垃圾食品,喜欢养仙人掌,给每盆仙人掌取了名字。就是一个普通的没心没肺的姑娘。  但在她妈看来,孙小美就是一残疾人。这么大的姑娘,不谈恋爱不结婚,不是心理残疾么?  有一天,老妈看她跟仙人掌聊天,急了,直接在小区楼下开了个婚介所,任何男人上门要求介绍,对象都只有一个—
期刊
一个对自己节俭到苛刻的妈妈带女儿去超市,说,挑吧,你爱吃什么就买什么。女儿买了喜欢的零食后,妈妈又特意挑了一些更贵的。但回到家后,妈妈突然间看到女儿吃零食的样子很贪婪,爆发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家日子多难过,你为什么这么贪婪?!”  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中,一个网友跟帖说,一次他拒绝了妈妈给他买的衣服,妈妈气愤至极,“你还不如去吸毒,吸毒的话你还会需要我的钱。”  这两个例子中,妈妈是好人,她们压
期刊
渴望暴富,瞄上炒股  2012年8月,女白领苏晴随闺密李荷西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度假,住在李荷西的私人别墅里:前后大花园,桂花、玉兰、玫瑰花连成片,花团锦簇中还有秋千架、游泳池。苏晴一边参观一边啧啧赞叹,羡慕不已。李荷西说只要二百多万元就能在墨尔本买一套200平米的独立别墅,而且不限定使用权年限,劝苏晴也在国外买套房子,自住、投资两不误。  旅行结束,苏晴的心也彻底乱了:虽然自己也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生活
期刊
把异乡作为故乡,把“线城”作为线索,在宏大宽广的时空里观照,用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和文学的视角去打量、寻找和呈现中国人丢掉的生活方式。  精彩锦句:  或许,把“旅行”颠倒过来才比较接近真意。旅行是为了观看才去走路,行旅则是先去走路再形成观看。我更偏爱行旅之中漫游、游历、浪游、闲逛的成分,因为它们有性情,有闲散,有随意,有活生生的人站在背后,有闲下来寻找阅历和视野的一种自觉。  值得去的
期刊
看到2015年2月号《莫愁·智慧女性》封面上蓝色大标题《人人的职场,人人的暴力》,我的心被“撞”得“咯噔”一下。以我的感觉,这篇文章可以救我于“水深火热”中。  光是看前面的“语汇新解”已经十分过瘾,不由开始思索“职场暴力”这个词。  新领导是2014年年初来的。我想,自己在这单位已经8年,经过了四任领导,第五任也该没问题吧。可不知怎的,我总和新领导合不上拍。2014年5月,办了一场活动,要安排近
期刊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水与茶的对话,鲜亮滚开的水一泻而下,那些本来就吸饱了天地日月灵气的翠绿的嫩芽,一下子重获新生,伸展自由的姿态,一点点释放出醉人的香气。水就是每一本好书,茶就是我们自己。  知名作家素黑的书《好好爱自己》,讲述了一位多年来不断尝试各种宗教和身心灵治疗,希望找回自我的女人,最后明白了生命就是对自己负责,让自己幸福。素黑说:“我没有改变她,我只是在她面前做回我自己,让她看到一个女人可以活
期刊
读迟子建的《群山之巅》时,我正有点焦头烂额。  工作的琐碎,让人不厌其烦。三年前父亲突然离世,带给我始终无法排解的忧伤。以往坚强的母亲,也好像变得十分脆弱,我要想尽办法做她的心理咨询师,安慰她,开解她。远在国外的儿子,专业学习遇到困难,也需我时时疏导……  我还在为一个好友难过。她少年丧父,母亲辛苦带大她和妹妹,吃了不少苦。好在姐妹俩都争气,相继读了大学,有了稳定工作,为人妻为人母。可去年,好友的
期刊
这是发生在郑州的一桩蹊跷经济案:一对闺密,签订过一份买卖房屋的合同。此后,一方便被这纸合同套牢,不但要赔偿违约金,还倒欠债务。  直至事情向极端发展,人们才发现,内中隐藏着一段无法言说的情感纠葛。  母亲身患重病,闺密借钱救急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时年33岁的张青霞老家在河南信阳。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某公司,同事张杰和黄娜夫妇没少帮她。一来二去,张青霞与黄娜成了闺密。  张青霞的家庭负担很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