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对学生来说,过分的紧张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的抑制,情绪低下,甚至发生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形成兴趣。
  一、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的原因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学生对运动的喜欢是勿容置疑的。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与健康课后,慢慢地疏远,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方法原因
  教师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手段简单,不灵活,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成人化,基于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和练习,让学生大多情况下都是机械统一的模仿和重复训练。学习活动缺乏个性特征,缺乏自主性,学生体会不到乐趣,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
  1.2班级人数及场地的原因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教学条件所限,大部分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人数比较多,大都在五十以上。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教悦,是很难做到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局限,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造成学生兴致不高。
  1.3学生个体的原因
  体育与健康的评价比较直接,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么样,可以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有些学生自卑,怕出丑,练习时能不练习就不练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还有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配合运用的,而其他学科很少存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因此,差生容易受到排斥,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1. 建立学生的运动信心,正确引导,激发动机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替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和信任,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1.1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择优教材,身心皆乐
  1.2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1.3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个别学生谈心。学生一有高度的自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育课感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健身与快乐相结合
  2.1趣味性。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实效性。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模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知识性。中学体育教材中无论是田径、体操还是球类、民族传统体育,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精讲解、精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
  4.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4.1教师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不得体的仪表和教态都可能造成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4.2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体育课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这一切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精神振奋,起到点化催化学习内容的作用。以趣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4.3 教学方法。要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也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刺激学生的兴趣。
  4.4充分利用游戏或小规模的比赛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4.5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活动,做游戏、比赛、学生的劲头会更大。这在我的调查中也是学生的一个反映,他们希望在游戏、比赛中有老师的参与。
  5.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为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不同的学生在体力,心智及家庭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
  6. 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三、小结
  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原则 方法    
期刊
对于小学生的课外作业的设计,历来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减负”的提出,在全国掀起改革家庭作业的浪潮,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传统的作业形式多数是抄抄写写,读读记记,表现出“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为布置作业而大伤脑筋,很多时候我刚刚说要布置作业,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有气无力地念叨:“词语抄一遍……”显然,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他们发展独立个性的绊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学生们收效大。因此,激发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激活政治课堂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
期刊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彝家新村建设,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彝族地区最漂亮的是彝家新寨和学校。当前农村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学校面貌有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特别是以母语为主的彝族地区学生来说,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英语”。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臆见刻不容缓了的事情。本文就提高彝族地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一些探讨和建议,期望能够得到同行和专
期刊
应用文作为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媒介。据统计,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有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人文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还是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会并写好应用文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应用文写作是一种比较重要且实用的技能,也是现代中职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然而现实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却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
期刊
对体育学科教学来说,中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相对成熟,体育教学则偏重于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
期刊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是一篇写人的作文。根据口语交际中自己的话和同学们的评价,写自己的特点。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词汇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去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汇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汇缺乏领会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
期刊
在新课标中,口语交际已成为了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基于教材,立足课堂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范例、积累语言的依据,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凭借。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这一源泉,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服务。因此,我把培养学生口语
期刊
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