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科学展览中心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项目中,“无参照”和“场地感”是建筑设计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又为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科学馆选址于一片宽阔的沙田区域,一幢粉红色的欧美大陆风格的建筑是它唯一的贴身邻居。白、灰、蓝作为外墙的表情,以理性的气质稍稍冷却周遭粉红色的“热情”。大体量展厅所带来的笨拙感则被狂草的书法温柔地解构了。组织展览空间的同时,掺入少许的临时感——一片色彩、一湾海景、一句毫不相干的文字、一段没头没尾的书法、一个难以触摸的装置,抑或几张怪异 In this project, “no reference ” and “sense of place ” is a contradic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ut this conflict provid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sign. Science Museum is located in a wide area of ​​Sha Tin, a pink European-American continental style building is its only close neighbor. White, gray, blue 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outer wall, with a slight temperament to cool the surrounding pink “passion ”. The clumsiness brought about by the mass exhibition hall was gently deconstructed by the calligraphic grass. While organizing the exhibition space, incorporate a little temporary feeling - a color, a bay sea view, an irrelevant text, a headless calligraphy, a hard-to-touch device, or a few weird
其他文献
一、概述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在工程实践中,就已经发现建造在粘性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有时发生十分持续的和明显的变形。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意大利阿尔诺河岸上的比萨斜
李子勋的自然名片  著名心理学家。在《早教的秘密》一书中,他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育儿方式,提出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唤起孩子对大自然浓厚的兴趣,孩子内心积存的信息和能量就会饱满起来,孩子会更具灵性,生命也更具活力。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生命本体蕴含着巨大的自然信息,唤醒这些能力需要孩子到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信息刺激。  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本应该是大自然的日月、山水、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671.4亿元,增速名列全省第三;实现财政收入118.6亿元,比上
广州花园饭店是与海外投资集团合作建设经营的有2140间客房的大型高级旅馆,位于宽44米的环市东路南侧,面对白云宾馆及友谊商店,西面为建设六马路。建筑、结构、给排水及污水
在服装的品类中分为男装和女装,按照功能性又分为正装和日常装。其中正装包括职业装、商务装和礼服,日常装有休闲装、家居服和内衣等。服装的着装法则和技巧,能充分展现一个
七 夕  斗转参横月色新,谁言今夜即良辰。  人间喜鹊知多少,只渡神仙不渡人。  戏题含苞未放之莲  一朵嫣然出水来,蜻蜓欲立复徘徊。  冰心恐被尘埃染,攥着拳儿不敢开。  兰 草  一簇青青不见花,谁人移我出山崖。  盆中纵有春无限,除却深山不是家。  题 菊  靖节生前已有香,清名何必籍文章。  等闲开落荒寒里,一段风情自主张!  柳 絮  晴和天气白婚纱,嫁与春风何处家。  恰似尘缘无定数,
本文通过特细砂掺入量分别以0%、10%、20%、30%、40%、50%代替机制砂拌制混凝土,试验其拌合物性能,并成型进行抗压试验.试验得出当特细砂掺入量为20%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最佳,且其抗压强度最高,比掺0%的28天强度高2.7MPa,比掺50%的28天强度高6.3MPa.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 爱伦·坡既是19世纪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又是恐怖小说大师,侦探小说之父。《贝伦·妮丝》发表于1835年,同《莫雷拉》《丽姬亚》一样,都属于以女性名字为题目的哥特风格作品,是爱伦·坡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美女死亡”、“病态疯狂”仍是他最热衷的主题。爱伦·坡倡导塑造统一的效果。本文试从恐怖环境、叙事角度、人物塑造、恐怖意象等方面解读这部作品的恐怖效果构建,旨在更好地理解爱伦·坡的心灵“恐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