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行为干预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对实验组、对照组各45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外,从术后第1日起,接受本研究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后1 d、术后8 d及术后1月收集资料,对两组间的资料进行比较,并且将各组干预前、后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术后8 d及术后1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实验组自身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术后8 d及术后1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自身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术后8 d及术后1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的情绪,表现为中度焦虑及中度抑郁。心理行为干预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且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焦虑及抑郁水平在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化疗相比支持治疗更能使总体受益.第三代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用方案已经确立.无铂方案也在发展.化疗已经广泛用于那些以前被认为不适用化疗的患者,化疗持续时间也变得更短,而疗效相当.在认识到化疗所带来的益处之后,出现了一些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新药.本文就目前化疗的概况,方案,以及靶向治疗、新化疗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抑郁症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将其每个步骤进行细节优化的处理,将每个大步骤分解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将其进行针对性的细致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效能感及心理状态分别采用BSES量表和SDS量表进行评估,
目的 分析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培养病原菌在各病区的分布和细菌耐药率.方法 对我院京西院区2年来ICU、内科、外科病房HAP患者培养病原菌阳性标本进行分析,比较各病区间的异同,分析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全院共获阳性标本1183份.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占各病区菌种的前5位.铜绿假单
目的了解台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辖区乙型脑炎防制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4年台州通过网络报告的所有乙型脑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14年台州市共报告乙型脑炎患者133例,发病率总体呈下降态势,平均年发病率为0.23/10万。133例患者中,120例(90.23%)发生在7月份,呈明显的季节高峰。本地户籍59人(44.36%),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以反复的低氧为主要表现,容易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其引发冠心病的机制较为复杂,炎症因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①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及主观感受等SAQ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支持干预有利于降低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缓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和无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甲状腺直接毒性作用诱发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最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 0,7.863 3,均P<0.01);同时,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CL-90
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卡介苗是目前对结核病唯一有效的疫苗,却不能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新型疫苗可特异性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有助于弥补卡介苗的不足。同时,结核病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结核治疗药物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依据。本文就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及疫苗研发现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