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弹性或轻微弹塑性状态,从而有效保护设防烈度下结构地震安全。但是,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也可能遭受极罕遇地震的作用,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变形和结构整体抗倾覆安全以及实现抗极罕遇地震的能力和代价需要特别研究。本文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三种不同高度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位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0703603)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弹性或轻微弹塑性状态,从而有效保护设防烈度下结构地震安全。但是,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也可能遭受极罕遇地震的作用,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变形和结构整体抗倾覆安全以及实现抗极罕遇地震的能力和代价需要特别研究。本文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三种不同高度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位移及结构倾覆力矩,分析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下隔震层(也即叠层橡胶支座)位移超限和整体倾覆的主要失效模式。结果表明:极罕遇地震下,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构支座位移可能会超出限值,层间位移角和结构倾覆力矩通常可以满足要求。隔震支座尺寸适当增大、相应极限变形能力提高,能够控制极罕遇地震下结构隔震层变形破坏,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有所下降;适当减小上部结构高宽比能够控制极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尤其高层隔震结构的整体倾覆破坏。因此,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效增大隔震支座极限位移、适当减小高层隔震结构高宽比,实现隔震建筑抗极罕遇地震能力,是付出代价不大、经济适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报告显示,0.19%的老人在某资讯App上的日在线时间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上,对于9600万老年网民如此庞大的群体,防沉迷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相比于防沉迷的"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上同样也需要构建"老年模式",并与智能设备适老化一体推进,做到未雨绸缪和有的放矢。在具体策略上,要考虑到银发族触网沉迷形成的原因,
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回应传统乡村旅游升级转型的现实问题,为新时代下的乡村旅游业、乡村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契机。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与文旅融合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乡村文旅融合的背景与概念界定、困境、发展对策、主要模式、价值等5个方面归纳乡村文旅融合研究的主要议题,并提出未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应重点从振兴乡村文旅核心理念融合、传承乡村文旅内生文化融合、谋求乡村文旅三产产业融合、拓展乡村文旅赋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对电力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电力行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球各国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大,并想以此形成稳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结构涉及的业务复杂,其中变电站项目建设的优劣尤为重要。考虑到国内变电站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变电站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加强对变电站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围绕220k
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趋显著,老龄化社会面对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语言衰老、大脑认知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机制等原因,老年人在融入信息化社会生活时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微信使用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分析城市老年人群体在微信使用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信息技术障碍的类型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于信息化社会的服务项目,助力构建积极老龄化
目的:探讨恐伤孕鼠对其21日龄子代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旁观电击法制备恐伤母鼠动物模型。应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分别测试对照组和模型组21日龄仔鼠情绪的变化。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垂直得分、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糖水偏好实验中,模型组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值低于对照组(P<0.05);悬尾试验中,模型组在空中静止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恐伤孕鼠会造成其子代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