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成效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高技能人才成长、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时代内涵,文章通过对比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及个体访谈法等维度分析了五年制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效性,并反思培育不足,提出精准定位,完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主体多元,构建评价体系;专兼结合,提升教师素养;多方支持,丰富资源配置等措施增强职业素养的成效。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成效
  中图分类号院G710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000X渊2021冤15-0185-04
  Abstract: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time connotation for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ultivatingcraftsmanship spiri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fand out the reasons. So we propose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accuratingpositioning and perfect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aptitudes and innovativing teaching methods;subject diver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building community culture;combination of full-time and part-tim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multi supports and enrich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occupational core quality; effect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進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将对“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如何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培养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就要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中绽放,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既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难点,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所在。
  一尧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研究的目标
  为了探究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效果,五年制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效性,并反思培育途径的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研究的对象
  以苏州市某五年制高职院校学校机电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的二年级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入学随机分班,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共4 个班142人。
  (三)研究的内容
  在对实验组班级实施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和对照组班级常规培育实施效果比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五年制高职班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寻找对策。
  (四)研究方法及实施
  1. 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对比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及个体访谈法。
  课题组按照专业不同随机抽取学生组成实验组(2个班70 人)与对照组(2 个班72 人),分别结合学校资源,在课程教学、校园活动、技能实训、企业实习等教育渠道开展教育活动,安排同一专业课程由同一老师授课,然后进行测试、调查分析、个体访谈,展开综合分析。
  (1)问卷设计及调查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围绕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共有问题20个(选择题18个,问答题2个)。
  (2)个体访谈
  抽取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个别访谈,问题主要围绕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认知、职业在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状况,并探究其原因。
  2. 实施过程
  (1)实验组
  选取制造类专业(机电、电子)的学生,结合学校资源,采用课程教学、校园活动、技能实训、企业实习等教育渠道,运用多种教育策略,以课程教学渗透工匠之德、校园活动塑造工匠之心、技能实训体验工匠之技、企业实习践行工匠之术。
  (2)对照组   学校对对照组的两个班级,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活动,培育学生的素养,提升其技能。
  二尧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效性不足的现状
  1. 认知层面:理论历史面广,内涵理解浅
  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在关于“你知道关于工匠精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的选项中,选择“知道,五个以上”的人数中,实验班及对照班人数比是42:16;在对“你知道你所在行业的工匠有哪些?”(见图1)选择中,对照班同学竟然有8 人选择“不知道”;在对“你认为以下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工匠精神的特质?”中,实验组同学关于工匠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选择“审美情趣”“持戒守规”项目的同学较少,这反映出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浅层次。
  2. 意志层面:行为践行欲强,抗干扰力差
  在对工匠精神内涵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在关于“你认为当前我国倡导学习践行工匠精神是否有意义?”的选项中,实验组学生的选项集中在“有,意义很大”“有,意义一般”。工匠精神的意志对学生的行为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坚强的工匠精神意志能使个体积极提升工匠精神认知,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在学习中遇到外来干扰诱惑时,你是否会放弃既定的学习进程?”选择中,关于“会,肯定”“会、大部分情况下”“会,有时”“不会”选项数量,对照组及实验组旗鼓相当(见图2),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克服内在和外在的困难、阻力,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进而践行工匠精神。
  3. 道德层面:尊师守纪性佳,示范性不强
  教师倡导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教师?”的选择中,在相同教师教授课程的情况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选择“都值得尊重”“大部分老师值得尊重”的比例是65:45,“信师重道”是师徒传授中的重要学习方式,调研的数据表明,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意识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严格遵守全部工作过程中的各项规则和标准,持续高水平完成本职工作,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在“在各类活动中,你是否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选项中,实验班选择“会,肯定”占100%,两组同学在“在校内各类活动中,对于他人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你是否会劝导?”选择“不会”选项的人数相差无几,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虽能自律,但缺乏兼济天下能力的思维。
  4. 技能层面:精湛精技绩丰,转化度不足
  工匠精神是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体现在精雕细琢工作过程中,工匠精神在学生的技能水平掌握方面体现得很明显,在对学生的“你的专业技能水平掌握得如何?”的选择中,实验班很多同学选择了“一般”,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班级相比,对照组选择“很好”的人数多于实验组。而在对任课教师的调研中,教师认为实验组班级学生的技能水平远远好于对照组,相互矛盾的数据,反映出实验组学生低调务实。在过去的一年,实验组班级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奖人数很多,但这些创新作品无一进行转化。
  5. 行为层面:践行习惯自觉,持久力不够
  工匠精神最终表现为一种职业化的认知和能力,而这些认知和能力内隐于个体的大脑,投射到行为之中,表现为一种持续、稳定的做事风格和做事习惯。“在日常學习中,你是否会自觉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实验组班级学生选择“会,肯定”“会、大部分情况下”人数远远多于对照组,但还是有部分实验组班级学生选择了“会,有时”,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责任意识,但践行持久力不够。
  (二)原因分析
  1. 课程知识零散
  虽然实验组班级均在教育教学设计、过程等方面力求融入工匠精神,但对任课教师的调研中,在关于“在教授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是否有效?”,大多数老师选择“是的,效果一般”;在关于“你认为,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你所在学校是否已经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很多教师选择“没有”;尤其在调研中,“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是否有专门关于工匠精神学习的内容?”,还有部分教师选择“没有”,体现了课程体系的缺失。
  2. 教学方式老套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实践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有关工匠精神知识的简单灌输,把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简单融入某个知识点,忽视了工匠精神本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性特点,没有认识到感性经验在工匠精神的树立和内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
  3. 评价方式缺失
  良好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匠德、匠心的培育,但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另一种是直接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评。前一种,主要是考查学生各科的成绩,也附带考虑其活动成绩。这种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备这种转化的能力。另一种是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位的要求,但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现实特点。因为职业测评体系评测的对象是目前考查其员工能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这显然不合理,为此,急需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围绕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体系。
  4. 师资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责任,更要成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引路人。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学习技能和塑造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组成实践共同体,由于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的体现不足,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对学生产生持续性的精神影响。学生也很难对教师产生依赖和崇敬感,无法激发自身学习的心理需求,听从教师的教诲,继而教师的优秀品质无力传承给学生,进而再次阻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5. 资源配置缺失
  在调研中,学生在学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很多师生提到教育教学资源的缺乏,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多样化的资源支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职能,更需要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锻炼和成长,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资源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教育教学过程,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式的改革、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无从谈起,还需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搭建更多的平台。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针对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存在的原因,为此课题组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精准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进行“顶层设计”,即“从打造教育体系的高度来规划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课程、教学和实践等全过程,做好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感悟、践行、内化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指导工作。”[3]准确解读工匠精神内涵,重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四大课程模块。一是职业认知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基礎课、企业认知与职业素养等课程。加强学习国内外优秀工匠精神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尊师重道情感的道德情愫。二是职业思维课程模块。如在专业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职场安全与企业文化等相关课程中,突出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课程目标要求,为学生形成持戒守规、求实创新专业能力、宁静致远的心理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还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实践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精雕细琢的专业能力,尚巧创造的创业能力;四是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包括人文与科学素质选修课、校园社团、社会实践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追求至善的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等。每部分内容均包括实践活动,其课时数均不少于每门课程总学时的30%。
  (二)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提升“工匠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结合不同场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专业实际,突出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诸如模拟场景、课程项目以及课件展示等方式,强化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工匠精神内涵及要求的体验和理解。二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创新。可采用碎片化的微课形式、在线开放课程技术慕课(MOOCs),将学习内容与微信平台结合,突破传统课堂时空间限制,有效延伸学习的形式。三是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到传统第一课堂之外。大力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大国工匠”报告会,开设“大师工作室”,大国工匠微课堂,推广“大国工匠”视频教学片,聘请“大国工匠”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形式,创设“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主体多元,构建评价体系
  工匠精神培育的测评体系构建,一是遵循多样性、职业性、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并与职业岗位相联系,其内容能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二是明确各评价指标的维度界定。将工匠精神的指标分为工匠精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四个一级指标。同时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公共基础素养和行业专业素养等多个二级指标。三是评价的主体涵盖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企业人员等。但不同的评价客体上有不同的评价形式,其评价主体也不尽相同。职业知识的评价主要以考试考核为主,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主要表现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顶岗实习,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核为主,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以及相关行业;而职业道德的评价,主体应该是班主任与企业人员。
  (四)专兼结合,提升教师素养
  一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名师名匠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引路人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名师名匠团队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而言,应该利用各种途径锤炼技能、爱岗敬业,做精益求精的表率。可以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请企业名匠进课堂,把自己的高超技艺传授给学生,以匠师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更好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二是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4]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扬工匠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内化工匠精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多方支持,丰富资源配置
  其一,激发合作企业的资源供给。争取与所在区域的知名企业密切联系,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角色,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中,将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体现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做到学校环境中的企业级人才培养。
  其二,立足区域资源的供给。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的财富,中国工匠文化悠久而深厚,传统工匠文化的视域中,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高尚的职业精神与理想的人生状态通过“道技合一”得以实现。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过程向多样性、生命性、和谐性的回归。这样的价值引导内容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说服力,是工匠精神合理性的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新华网,2017-10-18.
  [2]谭璐.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工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146-150.
  [3]王伟,黄玉贇.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对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1-4.
  [4]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72-91.
其他文献
2019年刘伟强执导的《中国机长》票房口碑双丰收,导演刘伟强对平凡英雄群像的把控、对专业职业形象的塑造,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此次刘伟强携一众原班人马再度集结,带来《中国医生》,力图打造抗疫斗争的超燃群像,电影正在全国火热上映中。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大多出现在儿童身上,其病征主要包括不同寻常的语言交流障碍、异常的交往障碍、狭窄的兴趣局限、固执的行为障碍以及智力发展障碍,官方对此疾病的表现都是比较统一的,但患有自闭症障碍的儿童,却每个人都不一样。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其家庭,在患者康复的漫漫过程中都饱受压力与折磨,但他们始终需要从儿童过渡到成年人,完成人生的重大转衔。随着对自闭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社会服务者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渡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顺利渡过这些艰难的转变而建立了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数字互联网媒体作为承载系列广告的平台。在支撑起广告领域新板块的同时,系列广告在广告营销的品牌策略方面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得出企业在广告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中应注重品牌形象与产品的融合并通过大批量创意作品吸睛,通过强调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传递的产品信息来深化品牌形象,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港口城市,上海港的健康持续发展除了需要硬实力的支持,还需要上海港口文化提供软实力支撑。为此,文章欲对上海港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研究,利用文献查阅、对比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分别从其精神内涵、传播发展现状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上海港口文化的精神内涵包括包容开放、大胆创新、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发展现状包括受众认识度和兴趣度较低、传播力度不足、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传播内容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传播遗迹保护力度不足。最终为推动其传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与时俱进,发展内
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实践探索的好奇心,创造更具有趣味性的语文阅读课堂,用趣味手段促使学生更主动自觉的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与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及实验实践技能水平。分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趣味课堂,提出有效见解,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传授各项基本体育技能。这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但却制约了学生体育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主意识,同时,这与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授课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游戏是众多教师通过实践后发掘的比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之一。
1适用人群1.1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用于降低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包括:(1)既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收缩压>95 mm Hg(1 mm Hg=0.133 kPa)、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Ⅲ级、仍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可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替代ACEI/ARB;(2)既往未使用ACEI/ARB、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应用适应证、无禁忌证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
期刊
首先,我们来聊聊北欧人的故事——没错,北欧神话。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古印度神话和古埃及神话一样,北欧神话是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不过形成的时间比以上几个神话体系都晚一点儿。差不多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它首先在挪威、丹麦、瑞典等国家流行,到了公元7世纪,又随着移民传到了芬兰和冰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