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商誉面临减值危机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并购狂潮下,业绩暴涨屡见不鲜。不过,随着2016年A股年报业绩的逐步披露,大额商誉减值并导致上市公司亏损的事件被频繁曝光,近万亿元商誉减值风险正逐渐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商誉价值就高达9200余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合计商誉价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商誉减值危机不仅在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表,更成了投资者甄别优质标的公司的“绊脚石”。业内人士表示,商誉是把“双刃剑”,过度依赖外延式并购提升业绩蕴藏巨大风险,建议投资者仔细甄别商誉过大上市公司的质地,谨慎对待主营业务乏善可陈、热衷于追逐概念,以及公司业绩过度依赖于并购对象的个股。
  商誉减值为公司业绩“埋地雷”
  所谓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因企业自创商誉没有放到市场中进行公平交易,无法形成公允价值,企业一般只能谨慎地将这部分商誉做费用化处理。通常所说的商誉则是并购而来,没有买卖就没有商誉。
  近年来,随着A股并购重组的增加,沪深两市的商誉金额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商誉额预计破万亿。伴随商誉资产爆发式增长,商誉减值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额分别为10.67亿元、16.06亿元、26.21亿元、79.23亿元。按照2016年三季度末商誉总额计算,如果商誉分别减值1%、5%、10%,那么减值额占2015年的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37%、1.87%、3.74%。对于商誉占比偏高的创业板和新兴行业,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就个股而言,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沪深两市有100家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了50%,其中12家上市公司商誉甚至超过了净资产,其中,中科云网2016年三季度商誉金额高达1568万元,但其净资产只有71万元,商誉超过了其净资产的20倍。
  “有交易才会产生商誉,当前的上市公司商誉规模是逐步累积起来的,尤其是创业板开通以来,A股市场上并购重组活动明显增加。”北京中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经理何岩对《红周刊》记者解释说,近年来企业并购重组大增,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通常来说,经济越景气,公司内生增长势头越强,企业并购重组欲望越低。一旦经济低迷,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创企业仅靠内生增长保持业绩增长可能就比较困难,此时借助并购重组的外延式增长需求就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之前IPO暂停,企业上市比较困难,借壳成为很多资产“曲线”上市的首选,而这其中就比较容易产生商誉。“无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上市公司引入优质资产,高溢价收购现象比较严重,而溢价越高,商誉就会越大,未来一旦购入资产业绩不及预期,负面影响就将随之而来。”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背景下,上市公司未来并购重组行为预计还会较多。但是,一旦业绩成长承诺成泡影,商誉快速增长后的减值频发将对A股市场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这应当引起监管层重视,关键在于采取措施抑制并购重组中的不合理高溢价行为。”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富兵认为,商誉反映的是并购者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主观预期,因而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被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面临计提减值并冲抵利润的风险。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后对利润的冲击也就越大。
  刘富兵所提到的情况在2016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也正逐步显现。据红周刊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有吉艾科技、濮耐股份、天马精化、华测检测、科融环境、中青宝、宝馨科技、双良节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在2016年业绩预亏的“亏损原因”中提及商誉减值。刘富兵表示,“新经济和转型经济环境下,大量上市公司、尤其是新兴行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科目越来越重,逐渐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
  中信证券研报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大额商誉一次性减值说明企业过去并购行为的失败,预示企业过去花在并购上的资金在未来无法收回,是企业并购战略失败的一种表现。
  频繁盲目高溢价并购企业亟须监管
  过去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可以让人们看到,盲目并购会使公司巨额商誉加剧减值风险,如蓝色光标仅一家收购标的风险暴露就导致公司业绩全面下降;很多公司的商誉在并购当年就发生了严重减值,致使公司当年利润为负,如金利科技、华瑞啤酒;而有些公司尽管收购标的业绩缩水,但公司却迟迟未对面临极大减值风险的商誉采取措施,如中青宝、赛迪传媒;更有公司因当年扭亏无望,便通过商誉减值来为公司“洗大澡”,如三维通信。
  面对上市公司盲目、频繁、高溢价并购,证监会近日也对此有了新的表态。今年2月28日,证监会官网挂出《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56号(财税金融类057号)提案的答复(摘要)》一文,证监会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并购行为日益增多,标的资产的估值增值率也逐年攀升,导致上市公司商誉不断提高。对于存在的问题,其明确提出“大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吞噬企业经营利润,拖累上市公司发展。对此,我会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情形,尤其关注应收账款、存货、商誉大幅减值计提准备的情形等,并要求中介机构对业绩真实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进行专项核查”。
  “近日,证监会对外表态将加大关注大额商誉减值问题,这意味着监管层对待商誉问题态度有所变化,在我看来,那些频繁盲目进行高溢价收购的上市公司最需要监管,因为被收购的公司往往会因为高估值而做出过高业绩承诺,这里面暗藏了巨大的减值风险,最终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宋清辉表示。
  何岩则表示,要想减少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将企业和收购标的物的经营情况、生存环境等进行公示,并可进行有假举报。也就是说,证监会在未来监管中,可以给出更多格式化的监管,细化上市公司需披露的信息内容,并鼓励投资者参与监督,一旦出现不实信息,要有严惩制度。   警惕业绩过度依赖并购资产个股
  在当前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辨识商誉过大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业绩地雷”呢?宋清辉建议投资者从两陈,而只对热门概念情有独钟,投资者就应该高度警惕炒作风险。二是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过度依赖并购对象,否则在被收购方业绩突变之后,投资者将不得不面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冲击。
  中信证券分析师林小驰则提醒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需要小心隐藏在商誉细节中的陷阱。如有些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报表科目中却没有商誉,可能是因为公司将商誉放入了“无形资产”科目中。同时,并购产生的商誉如果发生减值,不一定会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要关注对赌协议的影响,此外,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将一次并购拆分成多次的形式,实现在并购对价与标的均不变的情况下少确认商誉的目标。
  “投资者关注商誉,其实质是关注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并购活动在未来会对企业产生何种影響。并购的高估值会被拆分成两个部分计入上市公司的报表:一是可辨认部分合并到上市公司的具体可辨认资产科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二是不可辨认部分按对价与可辨认净资产的差价确认为商誉。一旦并购活动不达预期,这两部分的资产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并购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思绪周全,这样才能对公司的风险因素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林小驰表示。
  此外,林小驰提醒投资者牛市中通过换股或新发股票完成的并购很容易产生大量商誉,但当市场回归理性时,这种并购产生的资产极有可能面临缩水问题,投资者需当心牛市中的并购。此外,计算机、传媒及餐饮旅游三大行业中,净资产是否包括商誉对PB比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扣除商誉后的PB比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投资者在对计算机、传媒及餐饮旅游这三大行业的公司进行相对估值时,要特别小心商誉的影响,否则会对公司的价值做出偏离较大的误判。通常我们在对这种高商誉占比的公司进行估值的时候,可考虑剔除掉商誉的影响。”林小驰建议说。
  不过,在何岩看来,从投资角度而言,相较于外购商誉,他更关注上市公司的自创商誉,也就是自身非常强大的公司。“通常来说,自创商誉很高的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议价能力很强,同时,买回来的资产往往难以超越自身的商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买入的资产能够让公司更加强大,即使有一定的溢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此外,他表示,比起商誉这一单独指标,他更建议投资者在选股上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比较科学的投资体系,不要过分寄希望于上市公司将商誉做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负面问题都进行监管,“只要有了科学的选股体系,不管什么市场状态、监管态度和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都能挑选出有投资价值的个股。”
其他文献
随着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爆发式发展逐渐趋于理性,转型升级和去库存正在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工作重心。为此,金科股份在提出销售金额力争在2020年冲击2000亿元目标的同时,也正致力于从“地产开发商”转型升级为“美好生活服务商”。  2000亿销售目标有学问  金科股份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均有所下降,业绩增幅较低主要系结算金额减少,
期刊
转眼间,迎来了2017年三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不知何时楼市“金九银十”的说法传到了股市,那么今年是否会得到印证。下面我分别从过往趋势、事件和时点、季报公布、行业特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险这五个维度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1,过往趋势。将2007~2016年过去10年间上证指数在各年9月和10月走势做了以下汇总发现(见附图):1,过往十年的9月份发生6次上涨和4次下跌,可见当月几乎涨跌各半,且最近两
期刊
在房地产企业纷纷提出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蓝光发展属于走在前列的探路者,不仅提出“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擎驱动的顶层战略架构,更构建了以“房地产开发运营”为引领,“现代服务业、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战略发展格局。其中,“人居蓝光”以房地产开发运营业务为核心、协同拓展现代服务业业务,“生命蓝光”以生物医药业务为基石,积极抢占3D生物打印前沿科技高地。  人居蓝光全面增速  2017
期刊
消息面较为平淡 股指維持区间震
期刊
中报披露在本周结束,“国家队”的代表之一证金公司在券商股的布局引发市场关注。和同属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相比,二季度券商股表现平平,部分个股甚至向下“挖坑”,但疲弱的走势并不妨碍证金公司出手买入。统计显示,除了上市一年以内的次新券商股之外,证金公司对其它券商股大多进行了增持,按二季度的成交均价计算,投入超过265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证金公司对6家券商股增持之后的持股比例达到4.99%,整齐划一(见
期刊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连续跳空上升。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由于本周四是8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下面首先来看月线图(图1):  从月线图上看到,大盘今年5月在回撤到帝法关键支撑点位与MACD预测指标线处得到支撑后,开始了周线级别的第三波反弹,8月份终于突破自2016年11月以来一直压制它的帝法点位F5=3285,打开了向上大幅上升的大门。大盘后市大概率将向本栏2017年年度展望中所预测的压力点位XOP
期刊
最近经常爆料的国家队入场信息是助推上证指数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国家队的进出动向关系到股市中各路机构的进退策略,国家队的投资策略也是各路资金的投资指引。在市场无忧的情况下,本周我们来梳理一下国家队的选股方式,看能否找到一些中国股市未来的“白马王子”。  证金公司:国家队的中流砥柱  从公开信息看,证金公司持有大量的证券类个股,而证券板块是3016点行情启动的三大板块之一。目前保险和银行已经
期刊
瀘深一周重要公告
期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曾经在海外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因为全球经济疲软和政府补贴下调走入低谷,光伏组件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断走低。自2016年开始,光伏行业有了自己的节日“6·30”,“6·30”源自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下调了上网标杆电价,针对截至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项目,也就是说,只要在“6.30”之前抢
期刊
除了《红周刊》近期关注的上市公司吉艾科技,宝馨科技和英飞拓也成为商誉减值的典型样本。这些公司中,还多存在高调并购、低调减持的行为,在商誉减值风险爆发前,实控人一路减持,将“地雷”抛给了二级市场。这里面也暴露出中介机构独立性缺失的现状。  上市公司减值样本  除了本刊近期报道的吉艾科技的商誉减值样本,宝馨科技和英飞拓的商誉减值危機也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近期出现大额减值计提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是宝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