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光、全息防伪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在固态下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然而大多数吡唑啉酮类变色化合物只表现出单向变色或热致褪色的性能。本文通过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引入含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两种新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变色机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除在可见光下具有褪色性能外,还具有热增幅现象。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他们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表现出较高的荧光对比度和良好的荧光开关
其他文献
建立了测定药物中美司那的褪色分光光度法。在酸性BR缓冲溶液中,美司那与乙基紫以静电引力作用生成具有2个较强负吸收峰的新物质,使溶液褪色,美司那的质量浓度在630 nm和492
针对大规模自动气象站探测网资料传输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专用的GPRS数据通信终端,给出了无线数据终端硬件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通信终端拨号上网的软件流程及使用MC35i模块的
民间回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共同体,有其独属的文化个性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呈现。清代的官方权力体制在处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时显得无奈,这一方面说明权力体制在理顺社会结构关系
建立了测定药物及生物样品中吡哌酸的单波长和双波长可见吸收光谱法。在可见光区和pH6.63Tris-HCl介质中,吡哌酸与碱性桃红反应生成红色二元离子缔合物,产生一个较强的正吸收
采用一步沉积法将金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成功地负载FTO导电玻璃上,形成了Au-rGO三维网状结构。并通过XRD、Raman、SEM、TEM对该结构进行了形貌表征和分析。采用EIS、SWV等
介绍了采用IXP425作为核心主控单元和3片DM642作为核心数据处理单元的会议电视多点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主控制器IXP425模块完成网络发送/接收、数据调度、PCI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音监控系统研究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鸣声产生情况以及相关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不发声,雌虫单独时未见有鸣叫行为,而雄成虫能够发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景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
微电子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微机电系统MEMS的应用迅速普及。本文以CPS120为例介绍数字压力传感器的应用,CPS120是电容式MEMS绝对压力传感器,在紧凑的封装中提供高精度气压测量功能,它同时还集成了温度传感器,适用于各种对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应用。
开展了取代5-(2-卤代苯基)-1 H四唑与炔烃为原料在镍(Ⅱ)盐催化串联反应生成四氮唑[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微波辅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时间,在镍催化微波辅助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