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法制建设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河北科技图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898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CSSCI中1998-2017年579篇图书馆法制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期刊共被引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对国内图书馆法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法制建设;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73
  自1997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20年间国家法制建设产生许多丰硕的成果。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立法步伐加快,依法治国在文化领域得到生动体现。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表决通过。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对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将起到里程碑式作用。有法可依、依法而治将是图书馆可预期的局面[1]。图书馆法制研究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循着40年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没有法治建设实践对研究的推动,纯理论研究很难延续[2]。如今,公共图书馆法的落地不得不说是决策部门与学术界共同推动的结果。如何贯彻落实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如何制定相关图书馆专门法,如何制定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是需要我们后续研究并推进的工作。因此,识别图书馆法制建设的经典理论及知识聚类,辨析图书馆法制建设的起源与演进脉络,有利于后续学者剖析图书馆法制建设的研究现状并为其开拓新的研究前沿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本文基于1998-2017年CSSCI数据库文献,使用CiteSpace V,以可视化方式显示图书馆法制建设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同时分析其核心期刊、知识基础、研究主题,明确其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近年来有诸多可视化软件,其功能相近各有特点。CiteSpace是由美籍华人,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科学文献趋势可视化软件。它的优势是以概念化和可视化方法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知识基础主要通过共引文献与被引文献的分析绘出科技领域的学术足迹以及演化路径[3]。于此同時,CiteSpace可以直接读取文献所附的关键词信息,这样提取关键词信息更加准确,这是RefViz和VOSviewer所不具备的功能[4]。
  本研究选取CSSCI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了保障文献的查全率,在CSSCI中分别以主题“图书馆法”“图书馆规程”“图书馆政策”“图书馆权利”“图书馆义务”“图书馆道德准则”“图书馆职业资格”“图书馆职业道德”等多个检索词对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数据去重清理共检索到579篇中文文献,数据下载日期为2017年11月12日。1998-2017年CSSCI图书馆法制建设研究文献分布见图1。
  从图1可见,文献的发表出现四个明显的波峰期。1998-1999年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掀起了一个相关研究的小高潮。从2001年开始,文献发表成持续上升态势,归其原因与2001年中国图书馆法制订工作正式启动有关,地方立法速度也加快。之后由热变冷逐渐回温,到2010年前后属于研究摸索期,这期间成果基数每年都保持在32篇左右,比较稳定。随着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印发,高校图书馆体制、结构、资源建设、职业资质等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同时伴随文化领域立法的推进,相关研究进入了高峰期。由于检索时间和文献出版周期等原因,2017年数据收录不全面,反映出2017文献出版数量的减少。
  2 重要期刊分析
  将检索出的579篇文献数据转换成WoS题录数据后导入CiteSpace中。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切片为1998-2017年,分析的时间间隔设为5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著者关键词”以及“扩展关键词”,阈值选择topN=50,即选取被引次数最高的50个引文进行可视化,节点类型选择“被引期刊”。运行软件后,得到“图书馆法制建设”被引期刊时间线图谱。视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出现的频次高低程度,节点的年轮结构表示其出现的时间,拱桥形连线从被引期刊出发,指向施引期刊。此视图可以展现各个聚类发展演变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程。以“图书馆法制化”聚类为例,时间跨度从1998年直至2010年,且从其被引期刊与施引期刊的时间关系来看,1998年前后的期刊载文属于本领域基础性文献,见图2(局部放大图)。
  图2中聚类下方列出了每年中的三个高被引期刊,从视图中两个较大节点可见,《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工作》《中国图书馆学报》是中心度最高的期刊,与此同时也是2013年之后被引频次较高的期刊。被引频次大于60次以上的被引期刊列表见表1。
  笔者对《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年载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998年载文共计114篇。其中被引频次在20以上的文章共46篇,这其中涉及主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改革开放20年之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力量出现,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伴随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有力举措,许多图书馆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56]。这其中不乏对图书馆法制环境建设的思考,以及对国外成熟法律制度的介绍和学习[78]。
  3 知识集群分析
  知识领域可以被概念化为从研究前沿到知识基础的研究映射,原始数据中的被引文献组成了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而相应的引文则形成了研究的前沿[10]。因此,知识领域聚类研究是发现研究前沿的基础。CiteSpace知识聚类有通过时间切片分析科技领域不同合作网络从而反应知识积累和知识前沿的功能。此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共被引文献图谱绘制,通过关键节点分析来反映知识聚类之间的过渡和逻辑联系。关键节点是图谱中连接两个以上不同聚类,且相对中心度和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CiteSpace生成的可视化网络中,关键节点被定义为中介性大于或等于0.1的节点,这些文献在知识聚类中起到奠基性作用[11]。   本研究依据前文获取的数据样本,绘制基于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图书馆法制建设”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构,同时辨析此领域的理论架构。具体操作如下:时间切割设置为5年,主题词来源同时选择标题、摘要、著者关键词以及扩展关键词,主题词类型选择名词短语,节点类型为“被引文献”,阈值选择topN=50,其余设置为默认值。运行CiteSpaceV软件得到可视化网络视图,包括310个节点,667条连线。网络视图中中心度与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如图3所示。
  从文献共被引图谱(图3)来看,图书馆法制化建设研究呈现出较成熟状态:研究网络较分散,网络重叠度不高,分支较多。图谱中节点文献间关联度不太强,说明彼此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部分关键节点文献处于知识群组的交界处,起到过渡引领作用。节点文献分析:聚类1(图书馆法)与聚类12(行政规章)属于1998-2003年时间切片,这期间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文献是1997年李衍翎的文章,此文中心性值较高直接连接聚类9(法律法规)属于过渡性文献。2003-2008年时间切片中有法律法规(聚类9)、图书馆价值观(聚类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聚类4)和图书馆员聚类(聚类5)。这其中2003年刘小琴和2004年李国新的文章中心性較高,是这个时期有影响力的文章,属于向图书馆法治(聚类7)和图书馆法治建设(聚类13)2008-2013年时间切片的过渡性文献。结合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图3)及关键节点文献信息(见表3),本文将图书馆法制化建设研究划分为图书馆法、图书馆价值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图书馆员、图书馆法治5个知识集群。
  聚类1(图书馆法)共32篇文献,集中被引时间为1997年。此聚类属于图书馆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起着奠基性作用。这期间文献的主要议题是图书馆立法的基本问题探讨[12],以及立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13]。李衍翎提出了图书馆法的三个主要问题:定义、调整的对象、法律渊源以及立法的基本原则,成为后期学者研究的基础,对立法的探讨起着引领性作用。另一部分学者对图书馆现状与国际形式进行论述,认为图书馆已为立法准备了基本条件。这些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探究图书馆法制化进程的决心。
  聚类2(图书馆价值观)共30篇文献,集中被引时间为2003年。这个时间段图书馆法制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因此出现了总结成效发现问题的文章。比如李国新2004年发表的两篇《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上、下)》,文中提到: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最大的成绩是人们认识到法治的根本是法治环境建设;同时提出图书馆经费投入没有法律保障以及呈缴本制度的立法难点问题[14][15]。这两篇文献也为后续图书馆法制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和问题导向。更明显的一个倾向是“图书馆自由”的价值讨论,以及“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思考。此研究导向,与2002年国际图联公布《格拉斯哥宣言》、《国际图联因特网声明》和《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声明》关系密切,“获取知识自由”的提法得到弘扬。
  聚类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共23篇文献,集中被引时间为2001年。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图书馆人才流失和人才准入机制的落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成为阻碍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相关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文章也应运而生。王世伟对此制度的建立起了关键引领作用[16]。
  聚类5(图书馆员)共21篇文献,集中被引年份为2003年。2003年《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版发行,图书馆法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对人、财、物的保障,而其中人的保障是首要的,这也是职业准入、职业要求再一次引起业内人士关注的原因。这个时期业界除了对职业资格的继续探讨之外,更上升到了职业伦理的层面。例如沙勇忠就提到信息服务应该遵循公共存取、客观公正、尊重隐私权与知识产权、精益服务及人文关怀等基本伦理原则[17]。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探讨也从其准入资格深化到职业道德的层面。
  聚类7(图书馆法治)共19篇文献,平均被引时间2005年。此阶段,法制建设已实质性起步并取得多方面成果。2007、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建设部编制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标准》,文化部、发改委与建设部编制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分别对公共图书馆的选址原则,服务网络设置提出要求。其中“服务半径”决定建设规模属于首次提出,同时形成了比较系统地反映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现实水平的指标体系。虽然只是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但为图书馆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模板[18]。
  从这5个知识聚类可对“图书馆法制建设”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从1998年的图书馆立法法理、法源探讨,到2017年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20年的进程中,学术界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毋庸置疑,聚类1(图书馆法)是此领域的基础性文献,图书馆立法的思考及紧迫性跃然纸上。但此阶段的研究对难点、热点以及符合国情的可操作性方案并不多,因此与后续的几个知识聚类联系并不紧密。但在知识结构上与“图书馆价值观”有很强的相关性。聚类2(图书馆价值观)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献涉及“公共图书馆精神”。此知识聚类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与职业资格认证和其他聚类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聚类4和5涉及图书馆员准入机制的研究,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此其间的共引文献较集中。聚类7涉及较具体的制度建设问题,例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标准、用地指标等,与法制建设的知识集群比较有共性。经过知识脉络的梳理,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制度建设较完备和成熟,这也为公图法的颁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研究主题的分布,可以较直观的反应一定时间段内的学科研究热点。而关键词往往是反映一篇文章最有代表性的核心词汇。因此,采用关键词共被引分析,可以对研究主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基本的了解。其它分析指标未变,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词语类型选择“名词词组”,运行软件得到图4。其中,节点大小代表它的总被引次数,圈大则总被引高,其中的连线代表共被引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之间的关联强度。图中共得到节点160个,连线437条。   通过分析关键词聚类,以及高被引关键词可以探究研究主题及其发展方向。表5是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列表,从其年度分布和中心度值可对大概研究热点有初步把握。1998年的三个关键词都是涵盖图书馆领域的泛化词汇,正与前文知识聚类分析相符,属于研究初始阶段,所以概念化的论述占据主要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热潮,以及“图书馆价值体系”的讨论,随后是对“图书馆权利”的热点关注。
  基于关键词中心度研究与关键词聚类的分析,对主要关键词聚类进行路径标注,展现主要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变。从图4中可见,最大的关键词聚类是“图书馆法”,集中被引年份为2004年,整个研究热点呈现均匀分布。可以清晰地发现,整个研究从早期的“法源研究”逐渐深化和细化。到2002年出现“知识产权”和“数字图书馆”的关键词引用,可见此时电子资源的运用对知识产权带来很大挑战,此方面的立法成为研究热点。2008年地方性立法研究引起关注,地方性图书馆专门立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见图书馆法制领域有“地方先行”的特色。
  “理事会”聚类共有24个核心关键词,是第二大聚类,其平均引用时间为2011年。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構,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后,由理论与实践撞击所出现的热点问题。1999年的“公共图书馆”热度比较高,到2008年“民营图书馆”进入学者视野,到2014年“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成为热词。从此研究脉络发现,2008年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也引发了制度保障方面的思考,此方面的研究也充实了公共图书馆法[19]。法人治理制度,是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下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文件之后,在文化公共领域掀起的研究热点。公共文化领域的法人治理以深圳市为代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联制度的配套建设。我国的国情还不适合全盘吸收,这也是今后需要完善的地方[20]。
  “高等学校”聚类共22个关键词,集中被引年份为2004年。此聚类主要围绕三个版本图书馆规程展开研究。1998年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1987年版本的高校图书馆规程已经不再适用于发展的中国。因此有学者就其性质与功能、以及专业人员素质、经费管理,自动化水平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21]。2002年和2015年是分别对前一版规程的修改研讨。在图书馆没有专门法出台的前提下,随着时代变化适时修改规程,是指引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明智之举。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对20年来国内CSSCI中“图书馆法制建设”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被引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分析此领域主要载文期刊。并通过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辨析出主要知识聚类以及之间的理论发展路径。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分析,识别出主要研究主题的演变脉络。通过可视化分析,目前国内图书馆法制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1)纵观20年的研究历程,“法制建设研究”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关。如果没有决策部门的政策,法制建设研究就会停滞不前,或者徒有理论探讨而缺乏实践验证。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大多是理论与实践高度互动形成的,而且理论探讨起引导作用,继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以至研究呈现波浪式演进态式。
  (2)此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大都分布在1998年前后。可见各期刊对此问题早有关注,并且图书馆界对法制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都有共性的认识,此类文献是本领域的基础性文献。
  (3)通过知识聚类发现,5大知识聚类呈现以下研究脉络:基础性研究(图书馆法)——意识层面的认识(图书馆价值观)——法制对图书馆人、财、物的保障(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公共馆选址标准进行要求)。
  (4)研究热点主要有三大聚类。其中“图书馆法”是最大聚类,现阶段比较关注“图书馆权利”;“理事会”聚类中,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还处于研究的初期,其理论与实践还需进一步完善,是后续学者应该努力的方向;“高等学校”聚类与高校图书馆规程的修改步调一致,高校图书馆专门法的出台也是学术界需要后续探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图书馆报.专题: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专家解读《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12].http://www.sohu.com/a/203569979_748548.
  [2]李国新.1980年-2004年中国图书馆法治研究述评[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4):2-6.
  [3]Chen,C.(2006) CiteSpace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57(3),359-377.
  [4]司莉,刘剑楠.三种信息可视化软件的比较研究——基于KOS研究的可视化实验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4(1):61-67.
  [5]林海青.新世纪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18-26.
  [6]黄俊贵.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散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3-11.
  [7]刘其新.“知识工程”启动与图书馆立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6):83-85.
  [8]张沙丽.美国电子信息时代的版权法、知识产权和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25-30.
  [9]李文兰,王野.基于地球环境科学的自然指数期刊科学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6,36(10):171-177.   [10]Chen CM.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S1):5303-5310.
  [11]劉丽.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公共图书馆研究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2,30(4):546-552.
  [12]李衍翎.图书馆法的三个主要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89-91.
  [13]罗力可.论我国图书馆立法之必然[J].图书馆,1995(6):46-47,45.
  [14]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上)[J].图书馆建设,2004(1):1-9.
  [15]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下)[J].图书馆建设,2004(2):1-6.
  [16]王世伟.论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3(1):7-10,82.
  [17]沙勇忠.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20-28.
  [18]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现状与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7(6):10-18.
  [19]王素芳,于良芝,邱冠华,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研究[J].中古图书馆学报,2010(4):4-9.
  [20]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2):1-6,9.
  [21]王克安.修改《规程》的几点意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16(3):25-26.
  作者简介:刘彩霞 (1982-),女,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
  (收稿日期:2018-02-26 责任编辑:张长安)
  Abstract:Using CSSCI as database, the study is based on 579 literatures on library legal research published from 1998 to 2017. Adopting the journal co-citation network, literature co-citation network and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al research in domestic library by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with the hope that it will assist relevant research in future.
  Key words:Library;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其他文献
为了使灌区地下水动态数据资料的处理,查询和利用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地下水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设计思想和实
论述了网络环境对高校科研用户的影响及高校科研用户信息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具体信息行为。高校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是搭建科研信息发现平台并为用户提供最便捷服务的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供水效率和灌溉系统的调控水平,真正按农作物生理需水实施灌溉,浙江省诸暨市水利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在诸暨市山下湖镇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中,成功地研制出一套节水、节能
一、产品简介《CNKI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布系统》基于中国知网的知识资源总库,全面整合各行业特色资源、互联网舆情资源,面向图情机构服务各类型读者的需求,构建区域特色资源
教学质量监控不同于企业控制或工艺式程序,它需要被监控对象的自觉的质量追求。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日除了分数质量外还应有人的发展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
作为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合作进行的深圳河整治工程,为了满足两个法律制度与技术要求不同的政府对工程管理的要求,在分析对比国内与国际上项目招标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深圳
专门化率方法通常采用单指标进行测算,忽视了单指标测算的片面性。基于多指标的专门化率测度可以提高专门化率测算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比较单指标和多指标专门化率的比较
为了去除饮用水氯化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大都采取寻找替代氯的消毒剂和改进水处理方法两种途径,将氯与替代消毒剂臭氧、二氧化碳、氯胺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认为氯依然是主要的消
为了探索和解决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出身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研究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技术选型、推广、稳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