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看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教学中若不注重过程与方法,学生就学不到知识,能力也无法提高,没有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表达,不注重价值观的无关培养,学生表达自然比较肤浅,其结果只是流于形势。这三个目标关系密切,可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况且,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各阶段的写作目标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实现这些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再加上现在语文测试中作文所占比分呈上长趋势,为此,我觉得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把好“写作能力培养”这一关尤其重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七年级时期。这是初中阶段培养写作能力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与表达感受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写记叙文。题材涉及学生的成长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比如“我身边的_______”,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加上学生有写作记叙文的基础,所以他们乐意完成这个写作任务,但我提出了一个与平时不同的要求: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写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个要求以前只在口头上要求,现在落实到笔头上了),这个简单的要求却可以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写作方向,牢记取材服务于中心的训诫,这样做可以避免离题与半离题作文的出现。以下是我班岑明霞同学的习作:
  知识的储备的过程。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我认为应该从阅读教学上去考虑,让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摆正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因为现在考试不考文体知识,所以一些语文教师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淡化文体意识的误区,虽然口头上说要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但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此下去,就导致学生写出了四不像的作文。为此,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明确文体——把握要素——整体感知——深入品味的过程。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几类。一般说来,“三大文体”中阅读说明文较容易,议论文次之,记叙文较难;文学作品中小说、戏剧阅读难度略小,散文、诗歌难度较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了所读文章是“三大文体”或“四大文学体裁”中的哪一类。只有辨明文体,紧紧围绕该文体的“相关要素”去理解文章内容及其表达技巧,学生学习的收获才丰厚。比如,记叙文姓“记”,它的“家庭成员”是记叙的中心、记素的要素、记叙顺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说明文姓“说”,它的“家庭成员”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等。文体明确了,就能迅速打开阅读理解的大门,就能进入理解文章的“自由王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不忘记跟学生传授这些文体知识及其表达技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构建文体概念,增强文体意识,在写作时也就慢慢地迁移到文章中去。其次,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要总是按照分层次,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色的顺序进行,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欣赏、评价的角度去品析文章的美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斯蒂芬·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品评其表达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合作研讨: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讨可以学生明白:(1)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人物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达到人物刻画“形”“神”兼备的描写高度,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使文章韵味无穷。(2)作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用互相衬托的手法,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明白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地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这样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在以后的作文中他就会运用这些技巧去进行创意表达,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第三,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告诉他们平时注意收集优美句段告诉他们,或者从书上或者电视、网络上搜集逆境中成功、无私奉献、孝敬父母、保护生态环境、舍生取义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化用或者引用,可以增加文采,充实内容,增添情趣。
其他文献
[考点诠释]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努力更新理念,合理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期刊
语文教育是心灵感化心灵、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特质”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期待,那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何拓展,才能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心灵的教育者。  一、语文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要突出“自我发展”意识。  有些语文老师坦言: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的教学,蓦然回首,自己面对的依然是相似的学生、相似的教学,自己的工作好象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于是,有的老师一本书教几年,一个教
期刊
文学的本质,是要表现人的内心,绝不是要表现客观世界。文学中的客观,一定是浸透了作者生命体验之后的客观,或者说只是客观在人心中的映像。教材里所选的文言文是祖国古典文化的精髓,真正的好文章,是从作者的生命中喷薄出来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决不能起于翻译,止于背诵。而“蜻蜓点水式”的点评,无非是隔岸看花,会让学生陷入文言文仅仅是“背背实词,记住翻译”这样的泥沼。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树立这是文本,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的更新完备、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了教育理念更新,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意识等。  (一)实验教学分类  中学的实验教学通常有物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教师们陈旧的作文评改方法越来越显示出他的腐朽,当老师们挑灯夜战,逐篇批阅,写满评语的作文被学生看也不看就扔到了一边,下一次作文大家又重复上一次的错误时,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教师们心痛了,痛定思痛,换来了对作文评改方法的思考。新的作文评改方法一定要做有用功,那就要打破常规,提高评改的有效性。  步骤一:学生
期刊
教育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为一位教师应积极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在奋斗中追求幸福。  1.营造幸福氛围,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蕴藏幸福感的认知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
期刊
虽然教学理念强调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可以不做,事实上,更需要教师来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来体现的。  第一步,教师将信息反馈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确立好,对于一篇课文,教师要将什么信息反馈给学生。以《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莎士比亚的生平、生长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哈姆雷特》的创作缘由等,这些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方向。作为班主任,对于该如何管理好班级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后,我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认真负责,腿勤手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纪守法、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去浇灌语文教学艺术之花,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何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得到思想上的振动,语言上的启迪,情操上的陶冶?本人仅以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