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博物馆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最北的博物馆在哪里?
  当然是在世界最北的城市,前提是这个城市有博物馆的话!
  世界最北的博物馆会展出什么内容?
  当然是关于“最北”的一切。既然天降“最北”,怎能不用足这名头,大举开发旅游资源。单就这“最”级别的地理概念,也会让人们蜂拥而至。
  可是,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无论是世界最北的城市,还是世界最北博物馆,对于“最北”二字都是不屑一顾。是的,他们如煤老板般做娇。
  “二十四城记”初衷及计划:
  随着价值观的成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对于城市的阅读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要求。所以我决定重新出发,计划开始一段不同以往的旅行,不为走更多城市而赶路,不为看更多风景而奔波,寻找二十四个有辨识度的城市,涉及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纬度、不同文化、不同气候、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将在每个城市居住至少半个月,深入到当地生活的每个维度,通过解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为深刻地观察、理解这个世界。
  ——孟波
  意料之外的“世界最北城市”
  “除了泰国人,很少看到其他亚洲人去朗伊尔城!”前往朗伊尔城的北欧航空飞机上,一位白佬主动开腔与我聊天。如果他是一个喜欢聊天的人,座位的安排应该合他意的,因为飞机上的乘客寥寥十多个人,唯有我与他互为邻座。
  “泰国人?难道泰国人很多吗?”他的问题让我听出一个有趣的信息。
  “多,当然多,反正我是经常遇到泰国人!”白佬的表情充满了一本正经。
  “热带国家的人民,奔赴北极寒冷地区,听起来很有趣。难道他们是去旅行吗?”说实话,我倒是被这个冷知识吸引住了。
  “不,不是……他们生活在这里,开旅馆、餐厅。对了,你是去旅行吧?这个季节想看到北极熊可不容易!”白佬是当地人,不过看起来他并补水清楚这些泰国人的由来。
  “对,是去北极,可是我没指望真能看到北极熊。对了,我想参观斯瓦尔巴博物馆,听说那里是全世界最北的博物馆。”
  “最北吗?可能是吧!”可能……白佬也不是很确定,我还以为当地人会理所当然、如数家珍、略带骄傲地指出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就像漠河人言必“中国最北”一样。
  说到中国最北的城市,大多人都能脱口而出“漠河”的名字,也许还会有人细化到“北极村”。在中国,“最北”可是一门生意经,漠河尤其是北极村将这副地理牌打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每年夏、冬旅游旺季,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中国的“北极”,并希望有一丝运气可以看到极光,毕竟漠河在旅游宣传中总是给人这样的期待。
  在人为编辑的“漠河”百度百科里这么写着:
  “漠河县所辖旅游景点北极村是中国最北部的村镇,是中国境内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这句话其实放在地理试卷中是得不到分数的,从地理科学角度而言,距离漠河最近的能够发生极昼现象的地方也至少还有1500公里以上。
  你听说过在伦敦、柏林可以看到北极光或极昼吗?似乎从没听说过,也没人傻到去那里一探极光之魅;但有趣的是,很多人会相信在漠河会看到这样奇妙的地理现象。这两者有何联系?伦敦、柏林以及中国最北端的城市——漠河属于同一纬度,简而言之,它们一样的“北”。理论上来说,假如漠河人看到过北极光,那么伦敦人或柏林人也应该曾有一见吧。反之,若在伦敦生活的人从未见过北极光,那么漠河会有吗?
  人们总是在期待一个“最”的地理概念,然后感动于自己探索的勇气。于是漠河打造了一批“中国最北邮局”、“中国最北商店”等建筑,游客们合影得不亦乐乎。至于北极光?看不到纯当是运气不佳吧。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全,何况是极光。
  探索完“中国最北”,接下来就是“世界最北”了。
  可是总有一些冷知识会颠覆你对世界的想象,比如下面一则事关“冷”的知识:北极其实没那么冷。这是我从朗伊尔城机场下飞机的那一刻切身感觉到的。为了这次北极之行,我在衣物上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我带了两条棉裤,三件棉袄,并打算叠加穿起来以应付想象中的严寒。可是当我如同粽子般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我竟然有那么一刻觉得温暖,是的,是温暖。相对北纬78度的纬度而言,气温与只有一半纬度的北京没差,都是零下五度。
  我深深觉得我可能去了一个假北极。但事实上,我已经没法继续往北方前行,各国的北极科考站多设置在此处,就是朗伊尔城已经是这个地球上最北的城市了。
  我一脸懵逼地走出机场,任零下五度的寒风吹在我用来抵御零下五十度的羽绒服上,身体的炙热丝毫无法温暖三九寒的心。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此刻一般去渴望被风刀霜剑,哪怕冻得像只寒鸡。我无法向别人说明我去了一个与中国首都没有温差的北极,而且,我也想体验一遍寒意沁骨、如坠冰窟的感覺。而至少这一次,我是来错了时间。
  朗伊尔城是没有季节的,它只有极昼、极夜和程度不同的昼夜状态,按照春夏秋冬的算法,我来到朗伊尔城算是入春,白天只剩下可怜的四个小时。当我到达朗伊尔城机场时是上午十点,天色朦胧微亮,但是斯瓦尔巴博物馆已经开馆,于是乘坐机场大巴直奔博物馆而去。
  煤矿为生的城市、生为煤矿的博物馆
  从朗伊尔城机场到位于市中心博物馆昀机场大巴也就十来分钟。首府朗伊尔城直到1979年才建起了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第一座博物馆——斯瓦尔巴博物馆,这也成为全世界最北端的博物馆。
  机场大巴停靠在一栋砖红色建筑旁,大巴师傅告诉我博物馆就在这。在途径一路的木屋、集装箱衬托下,这栋造型别致、气势磅礴的大型现代建筑显得格外显眼。心想人口不过两千人的弹丸之地,竟然能建造这么大气的博物馆,刚要点赞,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告知我,这儿是斯瓦尔巴大学,博物馆在这栋建筑的另一侧。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一栋综合性的科学大楼,包括斯瓦尔巴科学中心、斯瓦尔巴大学、挪威极地研究中心和斯瓦尔巴环境信息管理处均在其中。斯瓦尔巴博物馆在2005年搬进了这栋建筑之中,博物馆占地大约四百多平方,倒也符合这座城市的体量。   这是位于“世界最北城市”的“世界最北博物馆”!参照漠河的旅游发展模式,斯瓦尔巴博物馆可以大打地理牌,然后让全世界游客为之买单。
  我以为世界大同,却错误估计了挪威人的思维。因为在博物馆中,我寻找不到一丝与“最北”相关的标榜。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中国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处寒冷的极地,但是若在地球最北端,也算是老天爷赏饭吃了,无需大肆炒作,哪怕实事求是的表述也可以吸引十足的眼球。
  斯瓦尔巴博物馆是傲娇的,从博物馆的陈列布置,它并不在意那些概念性的浮华。而是把精力发在了城市的发展史,用图片,用实物,用一切可以记录的方式。
  从博物馆里展出的内容,关于朗伊尔城的发展史,几乎等同于当地煤矿的开发史。朗伊尔城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山谷之中,这里是岛上为数不多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本来它应该像其他散落在北冰洋中的岛屿一样,因为偏远的位置和极端的气候而无人问津,然而工业化时代一个叫朗伊尔的美国人在这里发现了煤矿,改变了这座极地岛屿的命运。
  博物馆的那些黑白照片和简明的文字记录着那段艰难的淘金史。美国人朗伊尔的公司在这里发现储量惊人的煤矿,时值欧洲工业大发展,在银子的诱惑下,挪威人、俄罗斯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与寒冷抗争成为最早的定居者。
  历史是成功者的游戏,發现者朗伊尔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字,矿业的兴盛让朗伊尔城进入爆发,彩色照片发明之际便记录了这座偏远城市也经历过人声鼎沸、歌舞升平的时代。球赛、舞会、音乐会一度成为矿场的日常,挪威军乐队也远道而来为之演奏,仅从照片没有任何迹象能看出这里位于北极圈中。
  如今,博物馆把更多的视角瞄向了那些平凡的开拓者。百年之前无数挪威人、俄罗斯人在银子的诱惑下背井离乡来到这里采矿,博物馆用模型、实物再现了当年工作、生活的场景。那些最多百年的矿灯、手套、炊具远算不上是文物,却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遗存,比所谓“最北”的地理概念更值得书写。
  在博物馆的特展区,展出了一位非知名摄影师镜头下的矿工。这是一场众生相的表达,肖像人物的目光或坚韧、或轻松、或迷茫,唯独不变的是脸上、身上满是黑色的粉尘。我对朗伊尔城开始产生出别样的兴趣,并决定从博物馆回旅馆的路用脚步来丈量。这条三公里的路程将穿过市区绝大多数工厂、住宅以及公共建筑,我可以触摸到这座因煤矿而生的城市的面庞。这是我熟悉的旅行方式,自由而真实。
  走在朗伊尔城唯一的公路上,一侧是蓝绿色的冰河,乌黑的煤矿在河边堆积成丘,等待货轮运送到大陆,另外一侧则是裸露的矿山,山上还留着荒废的木质缆车道。在尚未实现机器化的年代,煤矿就是通过缆车从这里的矿区运送到码头。
  远处冰川雪山皑皑,与眼前平坦的滩涂、纷杂的矿区违和地组成一幅纠结的画面,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好奇,朗伊尔城依然是特别的。
  我开始接受朗伊尔城是座大煤矿的现实。就像漠河北极村,斯瓦尔巴群岛本可以打着“最北”旗号靠山吃山,但岛上的旅游业却没有我想象中那般热火朝天,煤矿作为百年基业一直维持到现在。没人在乎这里是不是最北,无论城市中还是博物馆都没有提到这茬。外人看来最为值得骄傲之事对于当地人而言近似于空气般透明。
  在斯瓦尔巴博物馆对面,是朗伊尔城唯一的寥寥数十米的商业街,它的正中摆放着一个煤矿工人的铜像,那才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阴差阳错的中国渊源
  在朗伊尔城遍布的煤矿产业链之中,偶尔也能窥见城市的地理属性——北极熊。北极熊是斯瓦尔巴群岛真正的主人,它们的数量远超过岛上的人数,早先人们在市区树立的红色“熊出没”警示标志如今已经成为斯瓦尔巴群岛的象征。所以斯瓦尔巴博物馆还是给了重要篇幅来展示北极圈内的自然、文化、景观、人类活动,历史文献和记录。我并不期待在在“世界最北博物馆”中会看到中国元素,却被我惊喜的遇到了。
  我先说段到达这里的经历,斯瓦尔巴群岛隶属于挪威,也只有挪威首都奥斯陆和特雷姆瑟开通了前往朗伊尔城的航班。理论上来说,在欧洲申根各国之间旅行都不算出入境,何况是挪威国内的航班。然而,当我在奥斯陆机场寻找候机室时,却发现飞往朗伊尔城与飞往亚非拉美的航班一样,属于国际航班,需要在护照上盖出境章。我疑惑地走向边检处,将机票证件递给工作人员,他瞄了一下我的中国护照,不作太多检查便盖章放行。而这简单的举动,表明前往斯瓦尔巴群岛,等同于离开挪威,离开欧洲。
  明明是前往欧洲的挪威的所属岛屿,怎么就变成离境了呢?我在斯瓦尔巴博物馆找到了答案,很显然,这个答案与中国有关。这便是百年之前中国北洋政府参与签署的《斯瓦尔巴条约》。
  自从发现斯瓦尔巴群岛之后,英国、荷兰、丹麦及挪威都对这个临近北极点的群岛提出了主权要求,个个声称“这个地儿归我!”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挪威击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18个资本主义老牌国家共同签订了一份《斯瓦尔巴条约》,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当然,老奸巨猾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抵御苏联所以选择了挪威,但是也提了要求,就是这块地方归你挪威,但是签订条约的国家子民都可以自由进入这块区域。正因为如此,归属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成了一块特别的区域,往来这里就算是出入境了。这种边境制度类似于中国内地与香港。
  本来《斯瓦尔巴条约》也没中国什么事,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队正确的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时,顺便也补签了这份条约。虽然段祺瑞们连斯瓦尔巴群岛在哪里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合金量十足的签字不仅让中国人民可以自由出入,而且中国政府也有资格在岛上建立北极科考站了,这一歪打正着之举也算得上北洋政府为数不多的善政了。至于这份签字条约,至今仍保存在斯瓦尔巴博物馆之中。
  由于《斯瓦尔巴条约》,中国人民可以无限期自由出入这片地区的。可有谁愿意长时间待在北极呢?从任何旅行、度假、生活的角度,都有至少一百个更好的去处。可是对于崇尚寂寞之感的人来说,朗伊尔城不失为好选择。比如我这样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缺交流技巧,但就是觉得一个人比高朋满座更加自在、充实。朗伊尔城实在是我这类人的好去处,偏隅一角,自由自在。挪威有位作家叫奥德-伊万一路德应该会赞同,他曾经在斯瓦尔巴群岛居住多年,这段常人绝少有的经历让他写出了《度日如年》这本书,这个同样不喜社交的人写到:“我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而不是充满了霓虹灯、大公司和人群的城市,因为我不总是喜欢我和别人打交道时的样子,那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我必须时刻控制自己的情感,必须学会扮演很多其他角色,比如儿子、朋友、情人、敌人、兄弟、公民、士兵……这些角色在斯瓦尔巴都不存在。当然了,我不是上帝,我不能让风停止吹,也不能让雪说下就下,有时我甚至不能指挥我的雪橇狗,但在斯瓦尔巴,我仅次于上帝,我是一个人,一个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活生生的生命。”
  斯瓦尔巴博物馆攻略
  [怎样到达]既然摊上“最”字,那么想要到达这一博物馆绝非易事。在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斯瓦尔巴群岛对中国人免签,你可以肆意进出这个北极之地;坏消息是全世界只有挪威拥有到达朗伊尔城的航班,所以你依然需要一个申根签证,记住还得是多次的,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搞定一张前往朗伊尔城的机票。只要你到达朗伊尔城,那么斯瓦尔巴博物馆将近在咫尺。考虑到朗伊尔城全城只有一条硬质路面,因此也只有一条从机场往返市区的公交线路,你只需要告诉司机去大学(university)或博物馆(museum)即可,那是朗伊尔城最大的单体建筑,砖红色的外墙面相当显眼。
  [如何游览]牢记参观时间,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冬季则是中午开馆,仍是到下午五点关闭。由于极地地区差异较大的昼夜时间,所以绝不能靠天色来判断是否开放。斯瓦尔巴博物馆的内容分为常设展览和特展,你会发现这里并不会比你大学的校史陈列馆大多少,参观路线单一而清晰,跟着既定路线行径即可。即便它的特色不足,也没有将“最北”作为博物馆的卖点,所以在这里你能看到的并不会很丰富,简而言之便是“北极动物模型展”加“煤炭城市发展史”的集合。参观起来也许没有看《蒙娜丽莎》那样兴趣盎然,但是这两个题目也算是冷门,以猎奇为参观目的也不会让人失望。值得注意的是,特展不允许拍照。
  价格几何全价票是75挪威克朗;学生和老人票略微便宜,为50挪威克朗;儿童象征性收取15挪威克朗。这里还有年票为150挪威克朗,也就是说参观超过两次的话,办理年票更为划算。然而在一个小时便能逛完的博物馆,有谁会办理年卡呢?不管是哪种价格,对中国游客来说都够美丽,考虑到这个斯瓦尔巴群岛没有其他需要缴纳门票的景点,还是能够接受的。博物馆中没有专职讲解员,自然谈不上讲解费。唯一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兼职售票员、检票员和纪念品售货员,也会视情况对一些游客进行免费讲解。所谓“视情况”,年迈的白佬往往更容易得到照顾。
其他文献
兰州  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  此次西行的第一站,兰州。最让我向往的不是任伺景点,而是很多从兰州走出来的民谣歌手,是他们的歌词让我对这个黄河城市充满无尽的想象。西北民谣总是用他独特的风格唱出了孤独,唱出了乡愁。  似乎和民谣有关的歌手,都爱唱几句兰州,也许是因为只有西北才可以唱出民谣的空旷悲凉。低苦艾就像苦艾草一样低调阴郁,类似于黑暗民谣,有一段时间特别迷他和万晓利,一个人静静地听,写作的思绪灵感
期刊
我们这代人受香港电视剧影响较大,确切地说是TVB让我们在少年时期对人生充满了热血期待。女生憧憬爱情,男生向往江湖,香港给我们的印象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让我们的整个青春有了朝拜的方向。后来得知香港将在1997年回归,举国开始欢庆,而我始终冷静——那一天,整座香港都沸腾了,人们陶醉在幸福中。就在此时,上司给我派了个任务,去旺角执行特殊任务,身为飞虎队成员的我立正行礼,非常帅气地回应上司:Yes sir
期刊
黄咪说  Q:喵好,请问作为一只家喵,你从小就有一颗爱自由、爱花花世界的心吗?  A:我黄咪咪从小就爱花花,爱自由,每天喜欢躺在窗台上看外面的世界,院子里各种花花草草,蜂鸟叽叽喳喳,黄鹂飞来飞去,我真的好想出去看看啊。但是爸爸妈妈不让我乱跑,因为我家在山区,外面有山狮、土狼、浣熊、毒蜘蛛、响尾蛇,爸爸妈妈怕我危险,还怕我跑丢。后来爸爸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给我买了个喵星人专用小推车,身上再拴—根绳,
期刊
虹夕诺雅·京都坐落于京都岚山的名胜景地大堰川河畔,从著名的渡月桥乘小舟,到达度假村约15分钟。度假村的前身是平安时期富商的私人别馆,坐拥岚山四季变幻的自然绝景,是日本赏樱花、观红叶不可多得的绝佳之所。  人们说,想要感受日本文化,就不得不去一下京都。古都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  人们
期刊
Tina:摩羯座、软装设计师、居住厦门6年  Echo:天秤座、平面设计师、居住厦门3年  Tina和Echo是一对闺蜜,在成立Oneday之前她们也是同事由于兴趣爱好相同,性格相投,她们在一起决定成立了Oneday设计师民宿“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很多人都说过,如果来厦门,就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住连锁酒店,一定要选择一家清新文艺的民宿体验一把。毕竟,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厦门有非常
期刊
走进袖珍博物馆,仿佛步入时光隧道,都铎式建筑、维多利亚风格的豪宅惟妙惟肖,展示品样样皆精品,甚至对该时代的建筑、服筑,乃至社会背景、种族阶级,都有所考证。馆内的作品大致以中古世纪欧洲的街景、巴洛克时期建筑、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建筑和美国殖民地时期的豪宅为主。  工作人员会在你的手上盖章,凭章当天可以多次入馆。漫步袖珍博物馆犹如进入异国风情的时光隧道,从两千年前的罗马遗迹到90年代的美国公寓,从意大利水
期刊
提到南京的几大网红店,就绝对少不了这一家,在这里随随便便拍上几张照片,就足够让你的图赞爆朋友圈。没错,这里就是塔莎小姐的店,从名字到环境都是十足的文艺范儿。当然,它火起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它是由100位女性众筹而来的。小店位于成贤街115号,在东南大学附近,大红色的门头赫然写着“塔莎小姐的店”。  推门而入,亮闪闪的水晶大吊灯首先映入眼帘,一进门的一只直立兔子玩偶非常引人注目,充满田园风格的沙
期刊
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青岛,于是,她有了恬淡的颜色,或湛蓝或黛青,楚楚动人;当地人又常常习惯把她叫做“琴岛”,于是,莫名间似乎又听到了她婉转的歌声,听到了海浪搓成的琴弦被风的指尖撩动的声音。青岛,就是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地方。  青岛——青鸟。写下“青岛”这两个字,我就倏忽想起了李商隐笔下的那只多情的青鸟。这是一只幸福的鸟儿,它站在海边的礁石上,对着海浪舞动着蔚蓝色的裙裾歌唱;它也会突然潇洒地飞起,在
期刊
周游世界,就是为了在不一样的地方偶遇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见过汤加奇形怪状的邮票;瑞典神奇的女儿国禁止男性踏足;我们听见过比利牛斯山上石头的哭泣;也知道马提尼克岛的斐尔坝拉人从不弯腰……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恐怕还是这个世界上奇奇怪怪的建筑,即使不懂艺术,也会被设计师们的脑洞折服,那么,路过这些城市的时候,是不是也值得去这些地方打个卡呢?  泡泡皇宫 法国  以“泡泡皇宫”命名的建筑,现为服装设计师皮尔?卡
期刊
很多年前,开往南京城东的公交线路中有一条叫做“新马线”,起点是新街口,终点在马群(地名)。我家就在这条路线上。我每次从市区回来,都会在新街口的新华书店乘坐这趟车。那时候“新马线”是人工售票,属于郊区车。后来,“新马线”提档升级为51路无人售票车了,我们终于成为了“城里人”。  再后来,公交线路越来越多,5路、29路、36路等等相继成为城东人的出行工具。二号线开通后,我和朋友经常把临时见面的地点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