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文化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研究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客观上具有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功能。本研究从儒家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切合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研究儒家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各高校都在面对的课题。目前,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然而,主要的方式、方法都是建立在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手段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由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是在特定的中国文化情境中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互动过程,作为中国社会主流的儒家文化体系,它所具有的文化表征、构建、指导和情绪唤起功能,必然会在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中国化的方式研究中国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结构,发展适合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着眼于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要素,从儒家文化的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应机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儒家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当代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在其著作《存在心理治疗》一书中,清晰地描绘了存在心理治疗所关注的四个终极关怀:意义、自由、孤独和死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四个角度入手,从儒家文化中探索有益因素,构建中国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儒家文化视角下的人生意义教育
  关于人生意义,儒家有系统的主张。叔孙豹提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以后的发展中,“三不朽”的思想为儒家所继承发展,精神生活为上、群体为上和青史留名也成为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追求。同时,儒家注重从 “天人关系”的角度思考人生意义,儒家认为人生而为五行之秀,既包含了仁、义、礼、智、信之性,也包含了喜、怒、哀、惧、爱、恶、欲的情感体验,人应发展自己的善端,约情、养性、明心、力行,成为有德性之人。儒家文化主张人有入世担责的天然使命,只有在这样的使命展现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大学生处于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们需要体验和认知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获得属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寻求自身的人生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惑,这也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而儒家文化所抱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对于促进他学生思考自身价值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发现并确立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儒家文化视角下独立人格的教育
  存在主义认为人从生来至死都是自由的,人类不但是自由的,而且是注定自由的。这是一种无限的自由,但也是一种无法逃脱的自由。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选择,这也就是人类所拥有的自由。人有自由去开创自己的生活,有自由去期望、选择、行动以及改变。人也有责任去开创自己的生活,有责任去期望、选择、行动以及改变。在不断期许和选择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困扰与痛苦,从某种意义上将,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把来访者带领到能自由选择的境界,并且获得内心的自由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目标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儒家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儒家的目标是“成人”,其理想人格是“仁”、“礼”、“知”三因素的充分发展,达到“知命”境界,从而在有命(顺境)时“外王”推行自己的主张,在无命(逆境)时内在追求,完善心灵。在儒家看来,人的行为不简单决定于外界,也不单一地由内在制约,而是在内外环境互动中张扬“人”的责任、价值和内在超越性,理解人的困境和主动性。由此可见,儒家所主张的“成人”无疑为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养料,只有“成人”,才能做到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牢牢把握人的主动性,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三)儒家文化视角下的人际关系教育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始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会告诉来访者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是训练学生换位思考的重要法则。在儒家文化中,最能体现此法则的就是“忠恕”思想。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谓“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其核心是“推己及人”。同时,儒家还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在忠恕之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为我们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认知提供了途径与工具,具体方法就是“三省吾身”,就是要常反思,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反省的对象即为“为人谋是否尽心,对朋友是否言而有信,老师传授我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否去实践了”。这比之“黄金法则”更加具体而可操作,使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不仅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人际认知的知识,也可以为咨询者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辅导提供理论资源。
  (四)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生死观教育
  生死是人生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使学生深刻地认知生命、珍(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12页)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达到更好的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幸福生活是其重要课题。儒家对生死有系统的见解:首先,儒家认为,生死均是自然的过程。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儒家通过将生死看做自然过程而化解了对死的恐惧。同时,儒家认为道或仁比之生死更为重要,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然而,这并不是说人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人的存在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珍爱自己的存在。可见,儒家的生死观一方面化解了人对生死的恐惧,另一方面为生命永恒提出了方向—道德使人永恒。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或生死观教育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结合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关于生死的观点,让学生立足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正确认知生死,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三、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构途径
  (一)结合儒家文化,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课程无疑是一种直接而有效、且覆盖面最广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途径。现代心理学并不是产生于中国,但是心理学理念、心理健康知识在中华文化中却是源远流长的,容易打动学生的不是一条条法则和一个个理论,而是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他们身上动人心弦的故事,现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将富含儒家文化的人物故事编入心理健康课程,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二)发展校园文化,提供儒家文化体验平台
  1998年,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认为消费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此,“体验生产者”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体验氛围和体验平臺,并通过体验性项目开发,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忆的活动。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背景因素,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应当结合各种年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儒家文化的传播新途径,避免单一的说说教,而是让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儒家文化的魅力,能够亲身但与到其中,可以激发大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方法满足他们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达到两个主体的高度融合,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革的主力。本文探讨大英教改的实质内容,以及教师应如何转型,以取得教改的成功。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师 转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新世纪中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四大工程之一,被列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内容  (一) 改革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各行各业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各个行业不断发展的时候,都会涉及到物流仓储行业,因此,物
期刊
本文对比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河北保定和台湾城市中代际关系的变化和连续性,以分析两个华人社会家庭生活模式的异同.作者认为,在保定,五十年代形成的一套制度惯例为大多数
客观地讲,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热情落后于企业,其培训体系也有待于完善与发展。本文在阐述了事业单位定义与特征以及内容的前提下,略分析了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现状,并提出了完善
50年来,作为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研究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省内各个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在域外考古发掘与研究方面也备受瞩目.自1984年开始,陕西省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刺激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该
在人力资源概念提出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单纯的管理职能逐渐转变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自身的内部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包含多种信息要素。为了提高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者在
在建筑风格上,这是一座与香港大学极为相近的学校,她坐落在素有“北方香港”之称的大连,地处黄海之滨的大黑山脚下,她就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简称开发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