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特汽车研发看设计大师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对福特“T”型汽车的研发过程的研究,阐述该车在研发过程中,如何从产品的初步构想到最终实现产品研发成功的,以及实现产品研发成功的要素。
  关键词:产品研发 工艺 质量 汽车工业化
  Design Masters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d Motor R&D
  Liu Dong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ord "T" car,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he car is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idea of the product to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the successfu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successful product development.
  Key words:produ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quality, automotive industrialization
  1 引言
  我們常常感叹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外形美观、质量可靠、性能优异,国人也常常采购性能优异的产品来研究学习,但研发出来的产品仍与这些产品有较大差距。那么这些性能优异的产品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这些设计大师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这就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大师之一亨利·福特经过多年的研究,在1908年设计出深受大众欢迎的“T”型汽车,并在之后的19年里保持着当时世界汽车的销量冠军,在1927年5月该车型停产时,累计制造了1500万辆,成为汽车史上的一个典范。让我们看看亨利·福特是怎样进行“T”型汽车研发的,看看设计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 梦想
  亨利·福特从小酷爱机械,13岁时在路上看见一个用蒸汽机驱动的车辆,萌发了设计无马马车的想法。在后来多年的研究中,福特发现内燃机更适合做汽车的动力源。十九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在人们认为汽车只是一种运动,它的故障率高,而且没有合适道路的情况下,福特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底特律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群人后来被称为福特的技术梦之队,他们的梦想是制造“人民汽车”,一种质量可靠,价格低廉,能给大多数普通人使用的交通工具。
  3 学习和积累
  1879年初中毕业的福特来到底特律,开始寻找他无马马车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活,福特学习了很多机器制造的专业技能,他多次尝试设计制造蒸汽机都归于失败,他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对蒸汽机的认知的不足。1882年福特回到家乡,成为西屋公司的地区代表,负责该公司蒸汽机的售后服务,晚上他在商业大学学习机械设计和一些商业课程。1890年奥托内燃机在底特律展示,福特认识到内燃机更适合做汽车的动力源,因为内燃机需要电气系统,而福特对电不了解,所以他决定去爱迪生照明公司工作,学习电气知识。1893年的平安夜,福特在自家的厨房完成了他的第一台汽油发动机的测试。1896年在自家后院完成了他第一辆汽车的发明。福特成功后仍然保持着两种习惯,读书和研究其它品牌的汽车,福特有个很大的书房,里面有大量藏书,他阅读领域很广,但最主要的还是关于汽车的;在他的车库里停放了许多其它品牌的汽车,他经常在车库里拆解研究汽车,这个习惯在福特家族形成了一个传统,影响着他的儿子和孙子,福特的儿子和孙子凭借对汽车的认知,把林肯打造成世界顶级豪车。
  4 执着的完美主义者
  福特的天赋、执着和完美主义使他设计的汽车越来越好,而且他总能想出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他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即便是睡觉时想到的好主意,他都会立刻记录下来,第二天就来实施。在他发明第一辆汽车最初的几年间,福特对他设计的汽车进行了多轮的改进,性能越来越好,赢得多次汽车比赛的冠军,1906年初福特推出四缸、双座“N”型汽车,整车重量仅1050磅,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性能优异,仅卖500美元(当时汽车的平均价格是2137美元),当年售出8500辆,成为行业销售冠军。1907年福特在“N”型车的基础上开发低价五座车,为了使20马力4缸发动机能驱动两个成人和三个孩子五口之家的汽车,福特对整车各系统都进行了改进,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传动系统效率,为减轻自重首次尝试采用钒钢。1908年10月福特“T”型汽车发布,5座整车重量1200磅,售价850美元。
  5 质量必须跨越的障碍
  早在1899年一些底特律商人投资福特成立底特律汽车公司,福特担任机械主管,在公司成立之初,福特对工人的组装质量很不满意,常常让工人把装好的汽车拆掉重装。虽然当时福特的设计才能非常卓越,但他对车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还存在认知不足。由于环境、生产、质量的多种原因,公司经营状况非常困难。最终公司任命亨利·利兰取代福特担任机械主管。亨利·利兰在南北战争时期为北方军提供枪械的工厂工作,是枪械制造和质量控制专家,他发明的零件加工方法可将零件的公差降到1/100000英寸,这种方法加工的工件是检具——专用量规,利兰用这种检具控制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质量,他是将互换性原理运用到汽车制造上的践行者,是凯迪拉克和林肯汽车品牌的缔造者。虽然福特和他的技术梦之队与亨利·利兰在工作上只有几个月的交集,但他们也初步掌握了这种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在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后,福特将这种质量控制方法运用到汽车生产中,并在制造过程中又研发了大量的专用工检具,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这种质量控制下的“T”型汽车,经受住俄罗斯的极寒、湿热的南美雨林、崎岖的山路等各种严苛的道路环境的考验。   6 工艺和物料流为梦想插上的翅膀
  在“T”型汽车发布后,订单向潮水一样涌来,福特要解决如何满足订单需求,福特对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6.1 物料转运的研究
  1910年福特新建高地工厂,采用四层厂房结构,屋顶和外墙采用大玻璃窗,提高采光,以缩小设备间距,减少搬运距离;原材料被运至顶层,在顶层进行零部件铸造,通过滑槽、管道、悬链和输送线逐层下移,在每一层完成相应的加工和组装,最终送至一层组装成整车。
  6.2 装配流水线的研究
  1912年福特員工威廉·克兰把电机线圈的组装工作分解成许多小的工步,然后研究和优化各组装工步和组装顺序,设计一种专门的零部件传输线,将电机在输送线上按顺序组装。由于这种装配方式可实现物料定制投放,工人取拿方便;工人无需移动位置,采用较少工具完成本工位工作;大大降低员工的物料准备、工具准备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流水线的产生直接导致装配工人成为熟练工人,系统性的工作取代了手工技能,降低了工人劳动技能的要求。最初的流水线在电机的组装上取得了成功,然后将这种装配方法向其它装配工作拓展,并也取得成功,很快装配流水线在福特公司蔓延开来。
  6.3 供应链的垂直合并
  1918年福特开始建设庞大的汽车制造联合体-荣格工厂。联合体内建有炼焦厂、钢铁厂、发电厂和组装厂;福特还购买了周边的森林、煤矿、铁矿,并开通铁路运输这些树木和矿产;福特拓宽荣格河,建立自己在荣格河上的深水港口,使五大湖区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港口,方便物料和汽车的运输。通过7年的建设,荣格工厂成为一个日产4000辆整车的“巨人”。
  福特在长达17年的工艺改进后,使“T”型汽车售价由最初的850美元,到1925年降至260美元,而员工的日薪由2.34美元提高至5美元(1914年的炼钢工人日薪1.75美元,煤矿工人日薪2.50美元),由于“T”型汽车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员工高收入,产品低成本,史上把福特的“T”型汽车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称为汽车工业化革命。
  设计大师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他们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有执着的探索精神,他们总能把理想的,理论的,变成现实的,可能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很多简单的、繁琐的、枯燥的基本工作,但在一次次的改进之后,设计的产品变成了更合理的,更完美的。
  参考文献:
  [1]布林·克利.福特传[M].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2]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马凤才,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艾尔弗雷德·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M].刘昕,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氢能源汽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技术、政策以及用户需求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氢能源汽车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会成为广大汽车使用者的首选之一。本文就几种新能源汽车进行分析,指出各种类型优缺点,着重分析氢能源汽车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氢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 发展前景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纯电动的汽车在续航里程的提升方面对措施展开了分析。首先对储热技术的提升进行了分析。接着在动力电池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中,对电池寿命的管理系统、电池温度的管理系统展开了探析。然后针对整车的优化,在减轻整车的重量方面,提出了新材料、新型结构、新工艺这些提升措施;在风阻方面又提出了减小系数的方法。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 续航里程 提升  Analysis on Measures to I
专业英语是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本文借以阐明基础英语教学与汽车英语教学过程的区别,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议、课程设置、师资、设备等方面探究专业英语教学之中适用的问题,并提交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探究了未来汽车英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以提升有关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系统性改革时期,我国通过“金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扩大了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实现了各行业诸领域的初步现代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数字化发展新目标,随着制造业向“智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该目标下对于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出现大幅增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学徒制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作为研究题目,简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剖析了学徒制背景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设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
摘 要: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备受关注,针对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重难点及解决措施展开研究。通过了解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发现在电磁感应式技术、磁场共振式技术上,存在不同的难点。针对电磁感应式技术存在的难点,通过强化耦合系数的稳定程度,使谐振电路正常工作,控制干扰影响;针对磁场共振式技术存在的难点,通过增加充电距离,实现磁场共振技术的高效率传输。为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已经完全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的作用性.尽管新疆少数民族高校也加强了就业指导教育,但因为有较晚的起步,所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就业指导课程不具备较强的时效性,班主任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欠缺,专业的就业指导脱离了实习.由于班主任的素质对学生的素质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工作中,必须与新疆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整车外后视镜是一个与法规和安全强相关的总成零件,且开发周期长,结构设计难度大,校核事项多,是外饰附件中的典型零件。在所有校核事项中,事业校核(含校核过程)是外后视镜设计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总布置工程师的重要工作项,这些工作用以确定外后视镜是否满足法规强制性要求,是参数化校核过程,很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前视野 底座 反射面 旋转中心 折叠角度 S区  Design and De
摘 要:汽车转向中间轴是转向系统中连接转向管柱和转向机可以传递扭矩并吸收路面激励的一种机械传动机构,它对于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条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产品性能在前期开发设计时,务必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本文介绍了几项典型的中间轴台架试验设计。  关键词:转向系统 中间轴 结构和性能 受力分析 试验设计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面影响,事事是育人之材,处处是育人之所的全方位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育人元素挖掘是先决条件,教师是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专业课教师积极性,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本文以《PLC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对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同时,把思政元素有意、有机、有效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高校专业课具有较强的育人优势,在“课程思政”大环境下,要求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任务中,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仍在探索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面向机电、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传授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组成、应用与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探索中,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线上课堂储备+线下重难点突破+实践基地技能强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