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关键词】课文重点 关键词语 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
  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呢?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让学生学会分析课题。
  每教一篇新的课文,我总要引导学生先分析一下课题。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或者是主要人物,像《小英雄雨来》;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的课文,用时间、地点做题目,像《冬晚》《小站》。有的课题,还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像《伟大的友谊》。分析课题,就要对课题进行逐字逐词的推敲,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我教《草地夜行》这一课,揭示课题以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中的四个字,推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重点在哪里。这时,全班学生围绕着课题,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有的说:“一看题目《草地夜行》,我就想起了红军过草地的事情。‘夜行’是说夜里行军。所以,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夜里行军的事。”有的说:“红军在草地里夜间行军,草地环境险恶,夜间行军更有危险。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的呢?重点应放在夜行上。”这样,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结合课前预习,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课文的梗概和重点,为深入理解全文找到了一个思考的中心。
  第二,教学生学会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者叙述后再概括的写法,这样的写法体现了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总起句、概括句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来教会学生进行分析概括。
  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写“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这是个总起句,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怎么艰苦呢?文章接着写道:“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我教这一段,就让学生分别列出几条,来说明延安小学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并使他们懂得,列出的四条(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对“条件非常艰苦”这句话来说,就是具体的分析。这种练习多了,学生就能在阅读时注意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进行思考,分析概括的能力也就会逐步提高。
  又例如,学到《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就能抓住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有了这种能力,让学生分段、分层,编写段意、提纲,就比较容易了。
  第三,教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还是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简略地谈谈怎样教学生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
  首先,一看课题就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说是“珍贵的”教科书呢?读完第一第二自然段又可以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概括一下,写的是延安小学的学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书,同学们渴望得到书。进一步与课题联系起来想一想,在一直没有书的情况下,如果得到了书,这书就显得有点“珍贵”了。读完第二大段,再仔细想一想:这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再联系课题,对“珍贵的教科书”为什么“珍贵”,理解得就更深刻了。读完第三大段,继续想:为什么张指导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教科书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想到教科书来得真不容易呀!这样的教科书多“珍贵”呀!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感情,再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张指导员临终嘱咐的话,就会深深地铭刻在学生们的心里,使他们受到更大的教育。由于学生们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他们就会觉得容易了。他们说:“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到书,党中央节省出印文件用的纸,张指导员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一捆教科书上,我们看到了党和革命先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和期望,我们也要珍惜这珍贵的教科书啊!”
  教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讲什么名词概念,或者讲许多道理,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练习分析概括,自己学会边读边想。教师在讲课时,不论是理解语句、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还是指导归纳中心,都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边读边想,怎样分析概括,特别是有些语句,表面的意思和它实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这就更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等来进行分析。这样做,既有教师的示范引导,又有学生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地掌握方法,形成习惯,阅读课文的分析概括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是分析的时候,既要注意局部的深入,又要注意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在概括的时候,则要注意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各个因素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二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练习 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事先圈定框框或者定好“标准答案”,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闭塞学生的思路,练习一定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发展既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终身的持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改变,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扎实地传播基础知识,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在灵活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质量管理这一环节,针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质量  在小学教学当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起着至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数学成绩及学习其他课程有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接下来主要探讨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发生改变,自主思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的优化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空间观念”中,如何引领、如何设计等环节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结合本人的经验和心得,通过教学思想、验证和实例分析,对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了一定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空间观念  一、努力让学生去睁开慧眼观察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依赖于形象思维,形成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实物。因此,在平时形成学生空间观念的诸多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根据素质教学的要求小学生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和疑问能够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 高效教学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是所有的小学学科中逻辑性最强且抽象性也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学习难度大,导致小学生学习负担加大,因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1 前言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在学习相应知识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大众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入手,浅析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个性化的
期刊
【摘要】道德教育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关注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只有高效地搞好德育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认清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通过抓好班级管理、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班级德育活动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应对举措。  【关键词】德育工作 实效性 现状 应对  引言 
期刊
【摘要】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有几大要素: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营造合作的氛围,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体验,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发展。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1.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的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这一个特殊群体来说,学校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汉语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的学习状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它不单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语言交流当中能够互相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改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