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来源 :家庭.育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而言,它的丰富内涵和启蒙意义让其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之前对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展开研究.这样的话,小学科学教师就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好的德育渗透效果,促使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所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结合科学知识渗透德育和利用教学语言渗透德育都是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做到的.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增加正畸粘接剂的抗菌性,减少正畸患者的龋白斑发生,现将季铵盐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二甲胺(DMAHDM)以不同浓度梯度加入到流动树脂中作为一种正畸改性粘接剂,以期该种改性粘接剂在满足正畸临床粘接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方法:将DMAHDM以质量分数为0%、3%、5%、7.5%加入到3M Z350XT流动树脂中分别记为A组(0%DMAHDM+3M),B组(3%DMAHDM+3M)C组(5%DMAHDM+3M)和D组(7.5%DMAHDM+3M),并在离体牙上粘接托槽。测试托槽剪切粘结强度(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腭发育过程中生物电信号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膜电位变化对腭发育的影响。方法:在E12.5、E13.5、E14.5、E15.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使用DiBAC4(3)进行染色,观察腭发育过程中电信号的变化。然后进行体外培养,10μmol/L HMR1098连续培养24、48、72 h后,观察腭融合的形态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GF-β3的表达。结果:腭胚突的口腔上皮、鼻腔上皮、中嵴上皮在腭发育的4个时期中均存在电信号;中嵴上皮的电信号强度随着腭形成逐渐减弱,上抬期最强,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阶段,同样也是他们成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为了进一步做好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教师应该在五育的教学理念下,落实“五育”并举策略,进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的相关因素及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4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代酸进行分组,研究纳入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共248例,其中术后酸中毒患者162例(65.32%)。肺楔形切除手术患者94例,其中术后酸中毒患者40例(42.55%)。结果酸中毒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每公斤每小时输入液体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均高于非酸中毒组(P<0.05);不同术式下酸中毒组和非酸中毒组的术中输入的胶体种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住院胃癌患者12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对影响胃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84.53±28.06)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临床病理分期、主观支持、婚姻状况和情感功能5个变量进入方程(R=0.740,R2=0.497)。结论临床护理人员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效果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70例,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单独应用来曲唑治疗,研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1(PKCβ1)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因EMs行手术治疗于术中或术后经病理科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0例,分为EMs在位内膜组(30例)和EMs异位内膜组(30例);同期因良性卵巢肿瘤经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组织中PKCβ1,MEK1/2的表达;另选取EMs组在位内膜及正常组内膜各10例提取原代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采用Western-b
目的:验证口腔诊室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和微生物气溶胶与病人流动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使用AGI-30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气载内毒素进行采样;使用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微生物气溶胶进行采样;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和病人流动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气载内毒素与革兰氏阴性菌和病人流动性存在极为显著的直线关系。结论:为了预防口腔诊室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和微生物气溶胶的风险,需要加强口腔诊室患者人流量的管理。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及意愿分为观察组(微波消融,n=30)与对照组(腹腔镜病灶切除术,n=30),分析两种
目的通过研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正畸模型以探讨Angle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正畸矫治方案收集AngleⅡ1患者矫治结束的40份资料,第1组经典拔除四个4,第2组拔除两个上4和两个下5,对其矫治前后X线片及记存模型进行专业测量。结果两组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除PNS-R有轻微缩窄外,其余各段均不同程度增宽,第2组舌骨位置H-VL矫治后增加(P<0.05)。牙弓宽度:第1组UW3-3增加、UW6-6和LW6-6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