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Toll样受体的变化

来源 :临床消化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的病例报道有快速增加趋势[1],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UC可能与一系列的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2].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炎性反应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被广大学者所公认.
其他文献
12/3相双绕组感应发电机是为了实现适合于原动机高速运行特性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电机.系统在电机上增设了一个励磁绕组,使用静止励磁装置对电机进行励磁控制.文中对励磁装置的
锁模Nd:YAG激光器选取单脉冲时,通常采用KD*P普克尔盒.波长1.06μm的激光半波电压为6,6kV.应用冷阴极闸流管KN-22作为开关线路比较广泛,但近年来我们改用MOS场效应管线路代替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的30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和转归进行回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在UC发病中作用.方法 根据结肠镜检和病理活检结果,106例UC患者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 IP3R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PKC在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期为肝肾综合征(HRS)肾小球滤过虑下降的发生机制和防治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联合腹腔镜超声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9例行经腹腔镜联合腹腔镜超声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患者的
目的 探讨温脾平疡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取菌悬液1 ml分别加入到含不同浓度中药制剂液的试管中.同时设不含药对照管.将含药管和不含药对照管同时置于36℃微需氧环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对急性戊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用腺苷蛋氨酸及异甘草酸镁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
双幽门(double pylorus)由Smith等在1969年首次报道,是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就1例典型的双幽门患者报告分析于下,以提高对本病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针形刀在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11月~2012年4月,对于42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的患者,利用针形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