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手术全麻期间潮气末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测定10例腹部手术病人(Ⅰ组)和10例胸部手术病人(Ⅱ组)全麻期间的PaCO2和PETCO2行潮气末和动脉血CO2分压差(a-ETDCO2)比较,所有病人均采用普鲁卡因-氯胺酮-肌松药-氧麻醉,气管内插管。当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基本相同时,Ⅰ组麻醉后a-ETDCO2平均值为2.39±1.80mmHg, Ⅱ组开胸前后分别为9.20±2.48mmHg和16.17± 3.70mmHg.Ⅰ组PaCO2与PETCO2密切相关(γ=0.971),Ⅱ组两者的相关性降低(开胸前γ=0.699,开胸后γ=0.398)本研究表明,胸部手术全麻期间病人的a-ETDCO2大于腹部手术,所以,腹部手术全麻时,PETCO2不能准确地反应PaCO2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应用闭路电视活体微循环显微镜系统研究了吗啡(200μg/kg)、哌替啶(100μg/kg)、芬太尼(2μg/kg)和阿芬太尼(40µg/kg)及其拮抗药纳络酮(20μg/kg)对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选用三、四级微动脉(血管直径分别为18~35µm和8~17μm)和四、五级微静脉(血管直径分别为20~45µm和9~19μm)为测定血管。结果显示:不同镇痛药对各种级别的微血管有不同的影响,即使是
本组采用“四次成串”刺激—反应方式定量地观测了异氟醚与普鲁卡因对琥珀胆碱(SCH)阻滞转相过程的影响及Ⅱ相阻滞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静滴SCH给药方式时,异氟醚对SCH的Ⅰ相阻滞无增强作用;(2)异氟醚与普鲁卡因均使SCH的Ⅱ相阻滞提前发生;(3)SCH快速耐药现象的出现与转相过程基本一致,但与普鲁卡因合用时,其转相过程中快速耐药现象不明显;(4)当SCH的阻滞性质转变为Ⅱ相时(TR≤0
期刊
麻醉后功能余气量(FRC)和顺应性(CT)下降,机制不明。CT与肺容量有关,故有认为CT降低的原发改变是肺容量;但亦有认为反之。本文对19例用Engstrom Erica呼吸机控制通气的全麻病人采用PEEP5cmH2O和增大潮气量(VT)至15ml/kg的方法观察可否改善麻醉所致的CT降低和吸气阻力增高。结果证实两种方法均未明显改变CT和阻力。尽管增大VT能否增加FRC尚不敢定论,但PEEP却已被
静注哌替啶1mg•kg-1和异丙嗪0.5mg•kg-1(哌-异合剂)辅助12例成人上腹腔手术的硬膜外阻滞,用呼出气重吸入法对比观测用哌-异合剂前后呼吸和循环对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反应。作者发现,辅助哌-异合剂前后CO2-通气反应曲线斜率分别为0.92±O.16和0.39±0.19L•min•-1mmHg-1,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哌-异合剂明显抑制呼吸中枢对CO2蓄积的反应。用药后的每搏量
肺部感染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与肺脏抗菌防御功能的损伤无疑直接相关。肺泡巨噬细胞是肺脏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本文报告使用电镜技术观察临床常用浓度的吸入全麻后肺泡巨噬细胞表面微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初步的结果表明:吸入全麻药三小时后,表面微形态发生非特异性改变,如细胞收缩变圆,突起减少;同时细胞内初级溶酶体下降,线粒体空泡化并出现异常的结晶体,粗面内质网颗粒脱落等。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