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10月15日,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 2量表和GRADE系统分别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25个结局指标.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7篇文献方法学质量等级均为极低,关键条目2、7不达标为导致其方法学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GRADE系统结果显示,5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级,20个为低级或极低级,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其次为发表偏倚.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但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整体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较差,建议进一步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为提供更高可靠的循证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观察膀胱过度活动症模型(DO)大鼠中Hcn1通道蛋白及膀胱上皮细胞Ca2+浓度的表达情况,探讨针灸通过调节Hcn1通道蛋白及膀胱上皮细胞Ca2+浓度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机制.方法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两组试验大鼠;膀胱颈结扎法制备OAB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灸治疗组.尿动力学检测评估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常规生物学方法进行RNA提取质控,后期建库测序,数据分析采用R平台完成;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测序结论;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膀胱上皮细胞,观察细胞Ca2
系统生物学是通过整合各种组学数据从而解析复杂的生命过程,揭示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学科.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给中医现代化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其系统论、分层思维等为中医现代化方法论提供了基础.系统生物学中的整合理念、大数据技术、网络药理学方法等为中医辨治体系、证候本质和中药的开发提供了参考途径.尽管受限于科技的限制,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与不足,尚待未来通过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完善以实现融合,从而为中医的现代化提供助力.
近年来,肠道菌群以其广泛的功能作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但其功能的脏腑归属一直争议不断.为探究其脏腑归属与主导,作者遂查阅古籍与文献,发现肠道菌群属于中医学“虫”的范畴,而《周易》中有“万物出乎震”之说.究其生理特性与功能主导,皆与震卦和肝藏象相合,且肝气之功对肠道菌群具有始动疏调的作用.因此从调肝的角度出发,或可为临床上因肠道菌群失调所引发的病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 观察比较血海、足三里“扎跳”配合电针与普通针刺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将确诊的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扎跳+电针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常规针刺组头针取足运感区、百会穴,体针取血海(双)、地机(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针刺后留针40min,针刺频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全程周期为2周.扎跳+电针组取穴与常规针刺组取穴、操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针刺血海与足三里时行“扎跳”手法,随后“扎跳”穴接电针20min,针灸针留针时间、针
目的 证实理中通络化浊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初步阐述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编码分组为治疗组31例、中药组30例、西药组32例、埋线组31例,每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总体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改善程度、病理学总有效率、经络红外皮温改善程度.结果 理中通络化浊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可有效缓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病理,使患者体质得到改善.结论 理中通络化浊汤结合穴位埋线具有
人类胃肠道中定植有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肠道环境中构建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紊乱可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及其他肠外系统疾病,而传统中药以吸收快、不良反应小、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防治.该文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细胞及适应性免疫细胞4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或方剂对肠道微生态的免疫调节机制,发现中药或复方可通过调节相关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以纠正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
目的 观察羊仙膏外治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羊仙膏外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敷,使用DLQI、HAMA、HAMD量表及PRO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羊仙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各证型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80例牛皮癣患者中肝郁化火型最为多见,共有36例,占57.5%;血虚风燥型27例,占33.75%;风湿蕴肤型17例,占21.25%.羊仙膏外敷治疗风湿蕴肤型有效率
金水六君煎出自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主要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该文系对近20年来金水六君煎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综述与分析.目前,金水六君煎在临床上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肺癌及咳嗽等,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抗炎、调节免疫、平喘、祛痰、镇咳、保护气道黏膜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作用.
微循环障碍贯穿糖尿病整个发病过程,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改善微循环障碍逐渐成为延缓糖尿病的发病发展、提高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必要干预措施.目前糖尿病微循环障碍(DM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受损与该病密切相关,但西医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手段.中医认为玄府郁闭,络脉受损是DMD发生的主要病机,治疗以宣通玄府,通络补虚为法,用药当以行气、活血之辛药与补益药物为主.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运用益气活血治法能调节线粒体功能,故推测宣通玄府,通络补虚法治疗DMD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 初步构建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以正天丸反证该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的稳定性.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按血压随机分为电刺激模型组,电刺激正天丸反证药物组,每组10只;另取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电刺激正天丸反证药物组大鼠灌胃正天丸(1.6g·kg-1),每天1次,连续4周(28 d);正常对照组、电刺激模型组大鼠灌胃配药用0.9% NaCl溶液.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余2组大鼠均采用电刺激三叉神经节法(10 min)建立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模型,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