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
土地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生产活动的的主要空间场所。在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同时,要切实协调好保护耕地和保障科学发展的关系,落实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土地利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目前县域内土地利用特点
1.1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县域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68.12%,其中,部分镇内的耕地比例达到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
1.2湿地资源较为丰富
大洼县分布着丰富的芦苇、滩涂、河流、水库等湿地资源,其中双台子河口湿地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湿地之一。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保障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1.3建设用地临海组团式布局特点突出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是由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形成的滨海平原,根据其地貌特征,使城乡建设组团式分布;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综合工业、科技产业等临海临港产业占地大,用地比重高。临海临港产业特点突出。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限
根据2005年末统计的数据,全县未利用地48511.8公顷,包括水域4792.7公顷,滩涂、沼泽41084.9公顷,自然保留地2634.2公顷。这些土地地势低洼,盐碱严重。受环境、水资源和资金限制,开发利用程度十分有限。
2.2局部地区土地有一定程度污染
受油田钻井采油及工业“三废”的影响,使得部分耕地、苇地、近海滩涂受到污染,湿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3.1严格保证耕地(水田)数量,加大补充耕地(水田)力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其向有利于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方向进行。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加强耕地灾毁情况的监测,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统筹规划工矿废弃地复垦,立足优先发展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和鼓励多用途使用,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围海造地,增加土地面积,扩大耕地(水田),提高单产,向国家提交更多的商品稻谷。
3.2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在东风镇和清水镇重点发展果园种植,逐步建设优势果产品基地,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围绕大洼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结合平原地区的特点,积极建设以海防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为重点的多功能、多效益、多层次的综合林业体系,优化林种结构,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县域内一则土地盐碱重,植树成活率低;二则湿地面积大,可供造林的地方主要是沟渠、河流两岸、道路两侧,而这些场所虽有水源好、土壤脱盐程度高、植树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面积小。要提高本区森林覆盖率,必须采取:
(1)在地势较高地带,建速生丰产林基地。
(2)在海堤上种植耐盐碱灌乔木树种,如沙枣、枸杞、柽柳等,在海堤内坡种植耐盐碱的芦茎头、马绊草、碱草和芦苇等植物,既保护坡堤,又绿化环境。
(3)在河滩地上栽培灌木柳,这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一次栽培多年受益,同时又是柳编制品的原料,具有经济效益。
改造低产苇田,充分发挥芦苇的生产和生态作用。将采取灌溉、施肥、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产。除了重视芦苇的生产作用外,尚需重视芦苇的生态作用。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黑嘴鸥、丹顶鹤等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基地以及旅游景区。
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牧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土地利用率,加大人工草地的改良,防止草地退化、稳定草地面积。目前畜牧业生产以舍饲的养猪业为主,草食的大牲畜比重仅占1/5,而绝大部从事劳役,草场资源几乎没有对畜牧业作贡献。
3.3妥善处理油田开采与废弃地恢复
石油资源的开采,虽然取之地下,但地面生产设施必然占用一部分土地。从油田开发至今,主要占用了草场、耕地和苇地。辽河油田尚在进一步勘探发展,尤其在大洼县南部,有进一步开采的可能。为此,在开采过程中,尽可能少占耕地和苇地,并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大洼县随着石油开采及相应的炼油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有所增加。而对土地来说,主要是油污染,落地原油在地表的散失和聚集,引起土地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一般来讲,落地原油占开采量的0.5 %左右。5 %则通过各种形式污染土地、河流、海域等环境,有的直接污染稻田、苇田等。在油田开采的同时,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进行恢复,即对闲置井台、道路等土地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恢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植被栽培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工作,使被恢复土地能够尽快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实现多种生态功能。
3.4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展将成为必然,为此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控制发展速度,尽量少占用生产用地。根据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态势,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划定中心城区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并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引导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大洼镇是县域的中心镇,位于大洼县中部,是大洼县政府所在地。大洼镇以发展食品深加工及新材料加工业为主,要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和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土地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生产活动的的主要空间场所。在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同时,要切实协调好保护耕地和保障科学发展的关系,落实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土地利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目前县域内土地利用特点
1.1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县域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68.12%,其中,部分镇内的耕地比例达到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
1.2湿地资源较为丰富
大洼县分布着丰富的芦苇、滩涂、河流、水库等湿地资源,其中双台子河口湿地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湿地之一。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保障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1.3建设用地临海组团式布局特点突出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是由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形成的滨海平原,根据其地貌特征,使城乡建设组团式分布;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综合工业、科技产业等临海临港产业占地大,用地比重高。临海临港产业特点突出。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限
根据2005年末统计的数据,全县未利用地48511.8公顷,包括水域4792.7公顷,滩涂、沼泽41084.9公顷,自然保留地2634.2公顷。这些土地地势低洼,盐碱严重。受环境、水资源和资金限制,开发利用程度十分有限。
2.2局部地区土地有一定程度污染
受油田钻井采油及工业“三废”的影响,使得部分耕地、苇地、近海滩涂受到污染,湿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3.1严格保证耕地(水田)数量,加大补充耕地(水田)力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其向有利于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方向进行。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加强耕地灾毁情况的监测,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统筹规划工矿废弃地复垦,立足优先发展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和鼓励多用途使用,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围海造地,增加土地面积,扩大耕地(水田),提高单产,向国家提交更多的商品稻谷。
3.2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在东风镇和清水镇重点发展果园种植,逐步建设优势果产品基地,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围绕大洼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结合平原地区的特点,积极建设以海防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为重点的多功能、多效益、多层次的综合林业体系,优化林种结构,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县域内一则土地盐碱重,植树成活率低;二则湿地面积大,可供造林的地方主要是沟渠、河流两岸、道路两侧,而这些场所虽有水源好、土壤脱盐程度高、植树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面积小。要提高本区森林覆盖率,必须采取:
(1)在地势较高地带,建速生丰产林基地。
(2)在海堤上种植耐盐碱灌乔木树种,如沙枣、枸杞、柽柳等,在海堤内坡种植耐盐碱的芦茎头、马绊草、碱草和芦苇等植物,既保护坡堤,又绿化环境。
(3)在河滩地上栽培灌木柳,这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一次栽培多年受益,同时又是柳编制品的原料,具有经济效益。
改造低产苇田,充分发挥芦苇的生产和生态作用。将采取灌溉、施肥、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产。除了重视芦苇的生产作用外,尚需重视芦苇的生态作用。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黑嘴鸥、丹顶鹤等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基地以及旅游景区。
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牧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土地利用率,加大人工草地的改良,防止草地退化、稳定草地面积。目前畜牧业生产以舍饲的养猪业为主,草食的大牲畜比重仅占1/5,而绝大部从事劳役,草场资源几乎没有对畜牧业作贡献。
3.3妥善处理油田开采与废弃地恢复
石油资源的开采,虽然取之地下,但地面生产设施必然占用一部分土地。从油田开发至今,主要占用了草场、耕地和苇地。辽河油田尚在进一步勘探发展,尤其在大洼县南部,有进一步开采的可能。为此,在开采过程中,尽可能少占耕地和苇地,并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大洼县随着石油开采及相应的炼油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有所增加。而对土地来说,主要是油污染,落地原油在地表的散失和聚集,引起土地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一般来讲,落地原油占开采量的0.5 %左右。5 %则通过各种形式污染土地、河流、海域等环境,有的直接污染稻田、苇田等。在油田开采的同时,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进行恢复,即对闲置井台、道路等土地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恢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植被栽培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工作,使被恢复土地能够尽快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实现多种生态功能。
3.4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展将成为必然,为此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控制发展速度,尽量少占用生产用地。根据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态势,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划定中心城区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并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引导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大洼镇是县域的中心镇,位于大洼县中部,是大洼县政府所在地。大洼镇以发展食品深加工及新材料加工业为主,要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和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