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 美的口水戰 空調行業的技術戰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重現
  炎炎夏日到了,格力與美的又掐起來了。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經受理了格力電器對美的集團的起訴,該起訴主要針對專利系名稱為「空調室內機」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產品「製冷王」系列空調。事實上,格力與美的「專利之戰」對掐早在2008年就有過,2012年、2013年二者也曾針鋒相對,這次不同的是還拉上了奧克斯一起掐,這格力「發飆」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相呢?
  此次對簿公堂的原因是格力認為美的製造並銷售的「製冷王」存在兩宗罪,一是上述產品侵犯了格力在2010年提交的「空調器室內機」新型專利;二是美的以惡意低價侵蝕格力電器。格力要求美的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面對格力的起訴,美的以同樣的方式「以牙還牙」,不僅宣告格力的專利存在隱性問題,向智慧財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提起專利無效無效請求,還反訴格力侵犯涉及「空調核心部件軸輪」的專利技術,要求向格力索賠4000萬元。
  口水戰升級
  2017年6月19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發佈了格力就「空調器室內機」的實用新型專利,起訴美的侵權的消息。
  據悉,格力於2010月4月申請該實用新型專利,于當年12月獲得授權,後基於該專利打造了廣受消費者青睞的「U尊」空調產品。
  然而,格力於2016年底,發現美的旗下「製冷王」系列空調涉嫌侵權,遂請求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令美的停止侵權,並索賠經濟損失5000萬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格力發起的這宗訴訟餘音未消,美的又揮起專利「利器」,劍指格力。
  美的於2017年6月21日,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其「軸流風輪」的發明專利,要求支付侵權賠償金等費用3000萬元。據了解,美的於2007年1月申請該專利,並於2009年3月獲得授權。美的後於6月26日向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包括面板、顯示盒和PCB電路板等技術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並要求格力支付侵權賠償1000萬元。
  「專利侵權的3起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不便置評。我們相信法律,相信人民法院會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判。」二者均如是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格力電器的「專利之戰」升級了:除了起訴美的集團「偷技術」以外,還起訴奧克斯「偷人」。
  格力電器控告奧克斯2017年的新品雅典娜系列空調侵犯了格力的專利權,索賠1.1億元,創下行業之最。另外還稱,奧克斯從格力「偷技術、挖人才」, 2010年至今已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挖走格力電器超過300位研發、質檢等部門的核心骨幹人員。
  對此,奧克斯立即表示,格力電器所指的奧克斯侵權空調產品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發佈,並非2017年的新產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奧克斯並未明確指出相關空調產品是否使用了格力的專利技術。奧克斯認為,專利訴訟「既費時又費力,且訴訟結果還充滿不確定性」,甚至認為格力對其起訴是一種「商業手段」,只是想借機炒作。
  口水戰背後
  事實上,格力此次狀告美的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以小見大」,通過專利訴訟避免美的快速擴張。據美的與格力的2016年年報顯示,美的年度實現營收1590億元,格力僅實現1083.03億元。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說:「官司誰是誰非由法院判決。格力電器起訴美的集團,最核心的點是,美的集團和奧克斯在空調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快,使得格力電器的市場份額受到侵犯。尤其是奧克斯的電子商務增長速度最快,被格力電器視為眼中釘。格力電器想除之而後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口水戰和輿論戰。打官司和起訴,打壓對方品牌美譽度、損害品牌形象,使得格力電器處於有利位置。」
  梁振還表示,格力電器起訴美的集團之後,會使其各自的經銷商在進貨時,避開有訴訟風險的商品,從而會影響美的集團空調的銷量。「這一訴訟可謂一石二鳥。」
  到底美的集團對格力電器造成怎樣的實質性威脅?或許從財務報表中能獲取答案。
  兩家公司2017年一季度的業績情況看來,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為598億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47億元,同比增長11%。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為297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40億元,同比增長27%。從一季度的業績對比來看,美的集團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都超過了格力。
  格力力不從心
  有業內人士表示,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的競爭之所以如此激烈,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前的空調市場已觸及天花板。
  資料顯示,在2014年中國大陸空調市場的零售規模為1575億元,僅比2013年增長0.6%。2015年空調市場零售規模不僅未上升,反而下降了4.8%為1374億元。儘管2016年由於天氣非常酷熱,空調零售額上升到了1606億元,但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空調行業的增速已經到了天花板,而格力與美的作為大陸空調領域兩大巨頭,相互廝殺必不可免。
  2017年1月以來,格力電器股價不斷攀升,市值已經突破2400億元。4月底,格力電器披露了2016年年報,公司2016年營收為1083億元,同比增10.8%;淨利154億元,同比增23%。
  但不難發現,其營收結構卻從未發生較大的改變。2013年,來自空調的營收占到了格力電器的89%;到2016年,空調的營收仍舊占到了格力電器的81%。與董明珠宣稱「我的手機在世界上第一」、以及竭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高調相比,格力電器的多元化戰略仍未實質成形。
  這意味著,空調仍是格力的主要利潤來源。一個市值2400億的公司不能靠一個夕陽產業支撐未來。格力深知這個危機。從2013年成立大松生活電器,主推小家電產品,發展熱水器、淨水器等產品,再到後來的格力手機,今日的新能源汽車,格力電器也一直在其他領域進行嘗試。
  不過,格力的多元化產品距離成功還有不小的差距。
  專利之爭或為未來競爭新手段
  反觀美的,美的集團主要收入來自空調、小家電、冰洗等業務,其中,空調業務的銷售額為668億元,占比45.9%,其他家電業務占54.1%。
  中怡康資料顯示,美的旗下的電飯煲、電磁爐、壓力鍋、電水壺產品線下零售額市場占有率高居行業第一,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產品位居第二,冰箱、熱水器、抽煙機位居第三。
  不久前,美的和格力發佈一季報,美的營收598億元,增長56%;淨利潤44億元,增長11.4%。格力營收297億,增長20.5%;淨利潤40億,增長27%。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美的都超過了格力。
  2017年,美的營收在2016年近1600億的基礎上,有望破2000億;而格力仍只能在1000億量級上下徘徊。最近5年,美的集團營收從1026億增長到1600億,年均增長9%;同期格力營收橫盤千億,年均增長1.7%。在整體業績上,格力已經被美的超越。
  梁振指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空調行業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以粗放式經營為主,注重銷售管道,以行銷來驅動。而現在開始轉變,注重產品的技術研發,以技術戰為主。」
  他認為,空調行業的專利之爭,尤其是高品質的專利之爭,極有可能是家電領軍企業在完成品牌建設、產業鏈佈局和管道佈局之後,下一個發展週期的競爭新手段。
其他文献
這裡簡直就像是塞滿一個個充滿樂趣的微世界新大陸,到處是玻璃、馬賽克、陶瓷、木頭的組合,只要低下頭看,就能發現一個微景觀;閒逛其中,總可以發現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禮品或飾物。  這是東莞市寶田生活館總經理張珮蓁的工廠產品展示區,在外人看來,更像是她的玩具收納區。  來回忙碌在其間,張珮蓁興奮地向我們展示不同種類物品的新奇功能和用法。她捧起一個玻璃小禮品擺弄,可以作為夜燈,亦帶有定時設置功能,自動定時
期刊
中醫認為人體背部的督脈與人體臟腑密切相關,而督脈是沿著脊柱而走行的,脊柱的位置不正,直接影響到督脈氣血的運行。一般脊柱不正的初期都只是功能受影響,檢查指癥基本正常。但隨陽氣受阻時間越來越長,就會損傷臟腑而出現器質性的病變。  【門診病例】  李女士,47歲,是一名企業高管,來診時訴背部疼痛,很僵硬,伴有胃腸不適,經常胃脹,食欲不佳,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的緣故,人也有時會容易煩躁發火,但吃點涼的東西
期刊
案例重現  2017年一開年,屈臣氏的轉變就開始了。這個僅用10年就擴張了3000多家門店的美容連鎖巨頭,近年正逐步喪失它的商業影響力。  2014年,屈臣氏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為163.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015年,其銷售額增長9%;2016年,其銷售額在中國大陸市場首次下跌3.82%。  對於體量如此龐大的商業業態來說,表面上下滑的是銷售額,而其蘊含的潛在隱患可能更大。日
期刊
「我曾無數次在夢裏獨自行走在書中描寫的修道院,不經長老允許偷偷闖入圖書館那迷宮似的結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漫長走廊盡頭,循著那謎一樣的符號;探尋每間密室的功能,繞過哈哈鏡前扭曲的自己,一步步深入最深處的密室,如饑似渴地一冊冊閱盡。」  ——安伯托·艾柯  艾柯的「玫瑰的名字」和曹雪芹的「紅樓夢」都是圍繞著某一種場所展開一段有趣又曲折的連貫性故事。雖說故事有別,手法有別,但兩個作者相對的都非常有場景概
期刊
進入大陸投資的第30個年頭,代工巨頭富士康的A股之路異乎尋常。從2月1日招股書申報到3月8日首發獲批,短短36天,「單騎闖關」的富士康創造出了A股IPO的驚人速度,其火速闖關及過審,成為「獨角獸轉身快跑」概念的最好樣本;也彰顯了大陸資本市場對所謂新經濟企業「即報即審」的「綠燈」政策。  事實上,此次搶跑IPO的,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旗下控股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招股
期刊
古話講:能者居之!公司選拔管理層員工的時候,不外乎按照傳統的方法,領導人會依靠主觀意識做出判斷,他們會觀察:熟練掌握了某一項技巧,那麼他應該也能出色地完成其他類型的任務;善於雄辯、性格外向;看起來具備領導力;  然而,主觀判斷法難免會摻雜偏見,並不能保證晉升的公平性和多樣性。  對於那些從小公司一步一步成長為行業巨頭的企業集團而言,除去如何有效的進行企業事物管理,避免資源浪費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
期刊
鏈家、「我愛我家」等地產服務中介經過多年的佈局,早已在房屋租賃市場賺得盆滿缽滿,而開發商們似乎也想在此尋求新的發力點。隨著萬科、龍湖、綠城等開發商的涉足,長租公寓在成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新趨勢的同時,也將迎來新一輪混戰。  擁有個性化裝修、拎包入住便捷的長租公寓,儘管租金相較於普通住宅高出30%~50%,但依然贏得了眾多城市白領的青睞。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
期刊
郭台銘給小股東發錢了!此訊息如網路病毒般,立刻傳遍台灣大街小巷。  事緣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簡稱FII)在大陸 A 股掛牌引發市場關注,而在2018年1月底的鴻海股東會時郭台銘曾允諾,將協助股東參與FII新股抽籤。可是,在3月16日委託券商舉辦的說明會上,不料因為程式錯誤,發生「意外」:一是導致不少在 1 月 31 日股東臨時會當天未能到場登記的小股東,遭拒於門外;二是表示礙於兩岸法令規定,臺灣
期刊
這個設計成抖動光效的平面logo正占領越來越多年輕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的手機螢幕,點開它的人臉上要麼就是陶醉,要麼就是笑到直不起腰,這個稱之為抖音的短視頻APP有著謎一樣的魔力,讓人上癮。  抖音自上線以來,憑藉多元的音樂風格、酷炫的視覺編輯功能、個性化的分發機制,在上線不久後便受到了年輕用戶的追捧,實現了遠超10億的日播放量。  即便如此,抖音在日新增用戶數上依然保持著明顯的增長。在過去半年內,抖音
期刊
柯文哲愈來愈奸巧?蔡英文越來越壞?為因應2 0 1 8年選戰佈局,與2 0 2 0年大位之爭,柯蔡二人貌合神離的作為,已造成民進黨的困擾。對於民進黨是否在臺北市提出人選迎戰柯文哲,基層單位希望蔡英文以徵召方式提名陳菊或鄭麗君出征,迎戰柯P。然而黨中央卻傾向不提名,爭取與柯合作模式,由柯做掉國民黨,讓蔡排除連任障礙。為解決基層雜音,蔡與多位重量級人士分別於春節期間,會見柯文哲,商談彼此合作模式。當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