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代狼真的来了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xiy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如今已变成经典。但事实是。相比较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时人们对人才外流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如今绝大多数人对大规模留学潮已经习以为常。
  金融危机后,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中国人的强国梦似乎正在成真。很多人认为中国将会与世界霸主美国平起平坐,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
  但是,有一种差距还是令国人十分清醒的,那就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倒下,并且目前已开始复苏,普遍认为得益于其教育与科研的根基没有动摇。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差距不是“差钱”,很重要的是差在体制上。
  据教育部前一段时间公布,2009年全国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的只有750万,有84万人退出高考。正是看到了国内高考制度中的种种问题,一些考生和家长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了出国留学。
  从前几年的“港校热”,到近几年的“欧美高校热”,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经受全球化的冲击,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也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中国落榜生刷新美国高考奖学金记录
  
  中国高考刚刚结束,而“洋高考”也接踵而至:2008年~2009年度美国高考ACT最后一次考试于6月13日全球同步进行。
  据了解,“洋高考”势头很强,近5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的“美国高考生”人数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每年中国内地报考美国高考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2009年1月,在大多数高三学生正在紧张备战高考时,不满19周岁的青岛二中女学生徐彤已在2009年1月的美国高考中,以28分的成绩拿下了同批次美国高考的最高分,顺利地拿到了杜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分获两校价值人民币过百万的奖学金。
  “徐彤获得的杜兰大学奖学金包括8万美元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和7.6万美元的需求性奖学金。这也是全球ACT中心额度最高的奖学金。”ACT中国区总裁Andrew介绍。
  参加完美国高考,徐彤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今年的中国高考。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徐彤仅考了490分,与山东省586分的一本线差距甚大。注定无缘国内名校。
  “相比ACT考试,国内高考的数学太难了!”徐彤说,在考完数学时,自己就觉得没有太大希望了。除了语文和英语,对数学、理综和综合能力的考试,徐彤感到都不理想。
  徐彤说,美国高考是一张试卷考四门课,与国内高考截然不同。而国内的高考,数理化都需要不断地做练习题,没有时间绝对不行。“所有高中的知识我都掌握了,只是应试技巧不够娴熟。”
  而在之前徐彤收到的美国杜兰大学的通知书上手写标注着:“非常感谢你和我分享你父亲的经历。我很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希望你的爸爸成为你今后成功的榜样。期望着今年9月份在杜兰大学看到你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徐彤在申请杜兰大学时,学校出了一个题目,要求考生描述能够影响其今后发展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徐彤写的是自己父亲的经历。父亲的故事也让徐彤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她开始了解国外的学校,开始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徐彤认为,这是除了她的成绩外,最能打动国外大学的地方。
  接连体验两种高考,徐彤感受到两种高考在选拔标准、录取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徐彤说:美国不仅以高考成绩论高低,还需要社会实践活动、发明创造、推荐信、论文等表现学生能力的材料才行。不只看重学习能力,更重视学生的组织、创造能力。
  
  考生:国内高考让人窒息
  
  对于徐彤来说,选择美国高考虽然也要经历几个月的培训适应,但较之国内高考备考的艰辛程度要“舒服”很多。
  “我不是特别能学,有时是老师逼出来的。虽然我不是很能学的人,但是如果有兴趣,我就会学的很多。主要归功于兴趣。”对于自己的学习经历,徐彤这样总结。
  “很多参加国内高考的同学心理压力特别大,因为高考就一锤子买卖,平时备战高考的‘一模’‘二模’‘三模’成绩都很好,但高考一次发挥不好就全砸了。”徐彤说。“高三一年除了考试就是做题,有的同学一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高考当天,各个行业都要为高考让路,陪考大军经常堵塞交通,紧张的气氛让人窒息。”
  “美国高考最吸引我的是,不搞一考定终身。”她说。
  与中国高考不同,“洋高考”一般一年可以考多次。而且可以选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分数去申请。目前,美国向中国大陆学生开放的高考形式有两种,分别是ACT(每年可考5次)、SAT(每年可考7次),从2007年起,中国学生就可以在注册相关的课程后在本地的ACT中心报名并参加美国高考ACT考试。而SAT在中国内地没有考点,考生只能去香港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通过两种形式中的一种考试,都有可能被美国的大学录取。
  青岛大学ACT中心副主任王磊告诉记者,参加美国高考的学生每年有多次机会。而且只需要提交一次最好的成绩即可。国内高考分数一分之差,就决定能否上“一本”院校,能否上好专业,而参加美国高考,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如果收到多张入学通知书,可以自己比较之后作出选择。
  “要申请美国大学,成绩达不到要求不行,但只有高分也不行。美国大学选拔人才更加注重综合能力。”有着切身体会的徐彤说,越是名校越看重学生分数之外的素质,但是对于学术造假,国外管得特别严,比如写论文一旦发现引用没有出处,就得重写。
  王磊对美国高考制度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他说,美国大学考官会花很多时间去阅读学生的申请材料,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体来审视他的综合能力和成绩。“美国高考使一些被国内高考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学生,找到了一扇窗户。”
  
  名校招生受阻“洋高考”
  
  中国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名校情结”,而“美国高考”是申请名校、奖学金以及签证成功率的重要砝码。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有200多所顶级名校,可以满足在中国国内不能实现“名校梦”学生的愿望。
  国内考生青睐于“美国高考”,不仅仅是为了逃避相对“难考”的国内高校,更是对重视综合素质、倡导自由学风等高考制度以及教育理念的向往。这使得国内的教育在遭遇“狼来了”局面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今年的高考录取中,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名校,北大、清华两个学校增加了在北京的招生名额,这让许多深怀北大清华梦想的学子心中又燃起炽热的希望。
  但北大清华增加名额并非扩招之举,其他重点高校接着跟进也不是追“时髦”。一个始料不及的原因是,今年高考报考人数暴跌。
  导致北大清华在北京招不够足够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报考美国高考的中国考生骤然增加。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报考SAT的内地考生突然翻番,达到1.5万人。北京报考SAT的趋势尤为明显,越来 越多的尖子生放弃国内高考,加入“考赴美国”的行列。北京高考成绩最拔尖的人大附中在高考前夕,就有43名学生拿到了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不仅仅如此,从全国各地的汇总情况来看,近几年考生以及家长对外国名校的追逐近乎疯狂。为了考上国外的好学校,有的学生不惜“打飞的”到境外赶美国高考。
  “洋高考”的进军被认为是教育国际化催生“考试无国界”的必然结果,但这也是美国等国家揽储全球人才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中国庞大教育市场潜力的强势争夺。
  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洋高考”告诉我们什么
  
  从前几年的“港校热”,到近几年的“欧美高校热”,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经受全球化的冲击,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也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据统计,2008年报考美国高考的中国高中生超过1万人,报考英国高考的考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而今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欧美高校由于经费困难纷纷主动出击,巡回招生,声势浩大。“不单是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特别是新一届政府也鼓励这样做。奥巴马就是留学生的后代,他们给美国带来一个新总统。”某出国留学中心主任说。
  “洋高考”紧盯的对象。不仅是国内教育体制下的“尖子生”,还有综合素质全面的通才。
  有评论对此表示担忧:“消耗大量公众资源培养的优质学生选择加盟国外名校,势必导致国内大学生源质量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顶尖学生的流失,国内高校的学术科研极有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学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如此恶性循环,国内大学发展前景堪忧。”
  对于人才这种宝贵的资源,实际上全世界都在竞争,这种竞争是双向的、多方面的。仅2008年一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就达17.98万人,创出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去年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其中学历留学生的比重持续上升。
  “对高中生留学,没必要进行价值判断,这不是坏事。留学生越来越多,其实也是高校竞争加剧的信号。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变革。关起门来是不可能发展的。留学生会不会回国,有市场就有吸引力。人才会作出自己的选择,不用操心。更多人出去,不是坏事,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来越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
  “留学。其实是中国人在表达自身向外求发展求生存空间的意愿。即使孩子在高中阶段出国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西方生活氛围,孩子的根也在中国,而不会‘连根拔起’。”杨东平对人才回流很有信心,“中国的机会多,而人才总是趋向机会的。如果有一天中国实力超过美国,留学生就会回流。”
  杨东平认为,我国高考需要适应国情,但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而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的最终方向是扩大考生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的目标。
其他文献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24题是力学综合题,考查动能定理、机械守恒定律、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等力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是否严谨.此题是一道较难题,
菱镁建材制品是指玻璃纤维开刀丝或网格布与混有盐卤的菱镁矿物及助剂一起在模具中成型制成的瓦、墙板等建材制品。菱镁矿俗称菱苦土,是镁的碳酸盐矿物,分子式为 MgCO_3,比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让学生学会质疑,运用知识迁移,不但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一、学会质疑,达到促进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心
本文详细叙述了道路工程现场非破损检测技术,其中包括路面基层石灰土压实度的超声检测法、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的超声检测、路面平整度的超声非接触式测量和路面混凝土厚度的
文章对项目实施进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分析,提出采取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经济活动方法,以达到成本控制的预定目标、实现赢利的目的.
生物学科必修2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普遍被同学们认为是个难点,很多同学以为这一章只要通过做题,掌握解题技巧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诠释和深入。实际上,本章知识的重难点应从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假说一演绎法)来突破。本章相关的基本概念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着重介绍北美大城市在近几十年,特别是近10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在90年代发展的预测,并结合我国大城市发展的需要,提出几个问题。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ajor d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其实,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只有把形成
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在原有的基点上获得成功,使每个人成就他自己。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成功教育的理念已成为业内人士、社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教师认同,近几年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