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大麻素对缺氧缺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N2+4%CO2+体积分数1%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 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 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 μmol/L、10 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

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22.21)%和(112.61±19.02)%均明显高于同组的无药物处理细胞的存活率(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780、17.391,均P<0.01),而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细胞缺氧缺糖时上调CB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CB活性。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抑制细胞中CBR的激活过程对RGCs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视神经纤维层丢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研究证明,青光眼患者在RGCs、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现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以最终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逐渐凋亡及其轴突丢失为主要特征.目前,降低眼压是控制青光眼发展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
长学制教育模式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以七年制和八年制为主。《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1]指导意见对培养目标和方向均提出了较高的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类以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视网膜缺血的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和手术降低眼压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的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从结果中取差异倍数≥1.5并P≤0.05的基因通过特异性通路分析(IPA),鉴别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和通路.结果 由芯片数据得到769个上调基因和675个下调基因,得到基因功能差异最大的10个通路.结论 本研究的数据提供了前列腺癌的候选基因,为寻找新的肿瘤生物学指标、风险因素和治疗靶点提供帮助。
目的 探讨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66例COPD患者为COPD组,同期与上述COPD患者相似的非COPD人群166例为对照组.使用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人群GCLC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各SNP位点的单倍体型与COPD发病的关系.使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芯片(MeDIP-chip)检测
目的 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词语联想任务下的功能连接研究,探讨语言任务相关脑区在运动性失语后的功能连接变化形式及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7岁,平均(56.7±8.6岁)]及10名正常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46~74岁,平均(56.2±9.0)岁]行词语联想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集,应用SPM2,AFNI、
目的 通过检测Wnt2B与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两种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82例和良性卵巢上皮瘤10例患者组织中Wnt2B和PAI-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的年龄、组织学类型、细胞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灶大小
1914年Boveri首先提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诱发肿瘤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一假设.随后,Nowell和Hungerford[1]首次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中发现融合基因BCR-ABL,即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长臂发生相互易位,具体定义为t(9;22) (q34;q11).该融合基因在CML中发生率接近100%,证实了由染色体重排形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