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欲望的问题,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欲望的问题,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下面谈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回答感到非常神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老师顺势问: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吗?这样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获取新知的欲望,同时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
二、突破重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提问
数学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结构中的衔接点,并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进行设疑问难,引起获取新知的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不协调”,从而诱发学生产生获取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根据算式:90÷30=3
(1)(90×2)÷(30×2)=3
(2)(90×100)÷(30×100)=3
(3)(90÷3)÷(30÷3)=3
(4)(90÷10)÷(30÷10)=3
设疑:1.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的商有什么特点?
2.以原式为标准,(1)(2)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都扩大2倍、100倍…)商怎样?
3.追问“都扩大”是什么意思?(就是同时扩大)
4.(3)(4)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与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怎样?有什么规律?
经过观察、分析、解答上面问题,学生就能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时我再问: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综合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此时追问:找出这个性质中的关键词?这种提问突破了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的概括能力,牢固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扩展思维,抓住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促其知识内化,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已知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行程应用题后,很多学生都会套用公式“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进行求解。为了防止学生只会套用公式,我又出了下面两道题:
(1)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开出后1小时,甲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3倍,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学生在看到题后,有部分学生第(1)题列式为:(60 65)×(1 2),有很多学生发现做错了,又改为:(60 65)×2 65×1,通过讨论、总结,大家都意识到有些问题不能只套公式,要仔细审题,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做第(2)题都这样列式:(60 60×1.3)×3。我鼓励大家这样做是正确的,还可以试着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有个别学生举手示意,终于又有了新的算法:此时,我用赞许的目光让他们讲解:60×3 60×3×1.3,当我问到60×3×1.3表示什么时,学生这样解释:因为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3倍,而两车行驶的时间相同,所以乙车行驶的路程也是甲车的1.3倍,所以用60×3再乘以1.3,求出乙车行驶的路程。通过他们的讲解,其他学生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算理。像这样的有关思维的小火花,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一定要及时地鼓励赞赏,表扬他们是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平时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論与实践,2002(7).
作者简介:张艳敏(1968—),女,辽宁省盘锦市人,汉族,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欲望的问题,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下面谈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回答感到非常神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老师顺势问: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吗?这样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获取新知的欲望,同时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
二、突破重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提问
数学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结构中的衔接点,并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进行设疑问难,引起获取新知的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不协调”,从而诱发学生产生获取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根据算式:90÷30=3
(1)(90×2)÷(30×2)=3
(2)(90×100)÷(30×100)=3
(3)(90÷3)÷(30÷3)=3
(4)(90÷10)÷(30÷10)=3
设疑:1.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的商有什么特点?
2.以原式为标准,(1)(2)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都扩大2倍、100倍…)商怎样?
3.追问“都扩大”是什么意思?(就是同时扩大)
4.(3)(4)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与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怎样?有什么规律?
经过观察、分析、解答上面问题,学生就能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时我再问: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综合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此时追问:找出这个性质中的关键词?这种提问突破了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的概括能力,牢固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扩展思维,抓住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促其知识内化,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已知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行程应用题后,很多学生都会套用公式“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进行求解。为了防止学生只会套用公式,我又出了下面两道题:
(1)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开出后1小时,甲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3倍,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学生在看到题后,有部分学生第(1)题列式为:(60 65)×(1 2),有很多学生发现做错了,又改为:(60 65)×2 65×1,通过讨论、总结,大家都意识到有些问题不能只套公式,要仔细审题,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做第(2)题都这样列式:(60 60×1.3)×3。我鼓励大家这样做是正确的,还可以试着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有个别学生举手示意,终于又有了新的算法:此时,我用赞许的目光让他们讲解:60×3 60×3×1.3,当我问到60×3×1.3表示什么时,学生这样解释:因为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3倍,而两车行驶的时间相同,所以乙车行驶的路程也是甲车的1.3倍,所以用60×3再乘以1.3,求出乙车行驶的路程。通过他们的讲解,其他学生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算理。像这样的有关思维的小火花,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一定要及时地鼓励赞赏,表扬他们是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平时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論与实践,2002(7).
作者简介:张艳敏(1968—),女,辽宁省盘锦市人,汉族,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