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白芋粥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不知怎么就想起小时候的白芋粥。
  甘薯,在我们老家叫白芋或者红芋。表皮深红、里面金黄的叫红芋,比较甜。外表略浅、内瓤米色的叫白芋,比较面。
  小时候得到的说法是,红芋是山地生长,产量比白芋低,白芋更适合在平原种植,每亩地能收五千斤左右。不过直接反映到市场上,红芋不仅少,而且价格也比白芋略贵。当时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生活在平原地带,物以稀为贵吧。
  所以,童年时代的我,见到红芋更多是在年节的时候。长辈们买回来,简单的,放进草木灰中烤熟,很香。复杂的,会把它切成薄片,在开水里汆烫一下,摆在竹匾上晾干,然后油炸,非常酥脆。更复杂的,比如我爸,会把刚煮熟、滚烫的红芋加面粉一起揉面,包上红糖做成一种烫面油糕,软糯甜香,非常解馋。但这种东西父亲并不常做。“炸红芋,太费油了。”我爸说。
  如果说红芋是童年的节日礼物,白芋更像我故乡主食记忆的日常。在我们家,白芋作为主食,会从秋天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春末,一日三餐里总有一餐,是用它做成的稀饭。那时粮食定量供应,父母每天面对着正长身体的三个孩子以及他们惊人的食量,白芋是粮食最好的替补。
  【2】
  番薯四百年前传入中国,据说有好几条路线,我看到比较可信的记载是,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夹带回国引种,其子上书地方官,请求广泛培植。
  番薯的推广,让福建平安度过了万历二十年的大旱,但陈氏父子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速生丰产的作物,在此后的二三百年,改变了东亚大陆的人口和自然资源配置。
  中国十七世纪的人口数量不过一亿四千万,借助番薯、玉米和土豆的力量,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个数字迅速膨胀到四亿左右。
  对人口增长来说,番薯这种碳水化合物是必要条件,而对于我这代人来说,它又是难以割舍的记忆。
  当年的淮北平原上,农民在麦收之后,大都会种上白芋这种高产的备荒粮食作物。
  盛夏,田野里经常可以见到它:绿色的叶子附着在紫色的藤(老家叫白芋秧子)上,匍匐于地面,可以吃的是它的块状根茎部分。
  秋收时节,人们会把它们从地下连拔带挖弄出来。白芋水分很多,为了保存,一般人家会就地把新鲜的白芋切成片状,散在田间晾晒。待完全脱水之后,再正式收回家里。
  至今我都记得这样的场景,一望无际的田里,白茫茫一片,很壮观。
  【3】
  切片晾干的白薯片,老家叫白芋干子,可以磨成粉做成主食,也可以用来做酒。
  白芋干子的面粉可以贴饼子,或者做窝头,黑乎乎,热的时候吃,黏黏的,有种甜味,但不容易消化,胀肚子。
  白芋干子酿的酒,我们当地就叫“老白干”,与高粱酿造的衡水白酒同名,很烈,有很浓重土腥的谷物回味,价格便宜,下苦人喜欢喝。
  可能今天的孩子,很难理解白薯这种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对一个地域的影响。其实老家人从前的许多特质都与白芋相关,比如形容一个人“二皮脸”不知道害臊,我们会说一句歇后语,“白芋秧子烤火——甜不嗖的味儿”。
  我“学农”的时候加工过猪饲料,用麦麸和斩碎的白芋秧子同煮,灶房内的空气,确实弥漫着一股甜不叽叽的味道。
  再比如,老家方言属于淮海官话区,有很浓重的开口音,说普通话时难以去除,老家人便称之为“白芋干子普通话”,相当于四川人嘲笑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是“椒盐普通话”一样。可见,甘薯这种作物在社会学意义上对我故乡的影响之大。
  【4】
  该说说我们家的白芋粥了。
  白芋粥,顾名思义,是用白薯煮的稀饭。对此,我的父母却各持不同的料理方法。
  我妈妈在大别山长大,稻作区,所以做粥加米。
  妈妈的白芋粥做得斯文,她力气小,先要在案板上费力地把去皮的白芋切成小块,再放进米粥的锅里,黄色的小块白芋和白色的大米交融在一起,色彩很好看。然而,我和妹妹都更喜欢爸爸做的白芋粥。
  父亲是淮北人,麦作地区吃面,所以用面浆勾芡,粥的品相不及妈妈,但由于白芋块儿大,吃起来过瘾。当然,我们更喜欢的是爸爸做饭的干净利落劲儿:上锅烧水,同时把洗好的白芋飞快削去皮,水开时把白芋平放在手心上,手臂伸直,用菜刀很粗放地斫下去,刀刃切入白薯刚好两三厘米,然后轻扭刀背,伴随清脆的一声,一块滚刀状的白薯块便落入了滚水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般。
  妈妈一辈子要强,每次见到她看不惯的“兜了面的粥”,却被孩子们这般狼吞虎咽,都不免要挑爸爸的刺:“看看,又把面粉弄到身上了,都跟你讲了多少次……”一边说,一边在爸爸的衣襟上拍拍打打。
  但有件事情妈妈对爸爸是心悦诚服的,这就是挑选白芋。
  白薯讲究甜和干面,甜是味道,干面是口感,入口要特别“粉”,类似栗子的感觉才好。
  县城的市场上,每次都有很多卖白芋的,他们大都推着两个轮子的平板车,老家叫平车。平车上堆着白芋,上层有掰成两半的,剖面上挂着淀粉浆液,供顾客挑选。
  白芋一次不能买太多,否则没有菜窖,上冻之后白瓤会变黑,味道发苦,所以家里一般只买三四十斤,堆在厨房角落里,能吃半个月。
  有次跟父亲去买白芋,看到一辆平车上的货色非常好,刚想问价,却被他拉了回来。“你看看白芋上的泥,沙土的,沙土地长萝卜,不长白芋。懂吗?”父亲说。那时,我爸常年在县郊的校办农场劳动,看上去像个农民,也学会了许多农业常识。他挑选白芋不仅看出产地,还要看外形、掂分量。
  【5】
  上高中后,我接替爸爸给全家做白芋早餐,一套流程也做得像模像样,甚至能熟练地手臂平伸斫大块,但挑选白芋这件事始终学不会,就像我到现在都不懂听声音挑西瓜一样。
  按照美食家的说法,美食分三个层次:首先是温饱之需,其次是口舌之欲,最后是慰藉心灵。我这一代人贪吃的天性其实源自食物匮乏的童年,能求得温饱已经是那时许多家庭的梦想。然而,就是在这种刚刚就能达到的温饱之需里,一些关于食物的记忆便深深埋下了种子,历经数十年都难以改变。
  汪曾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咸菜慈姑汤》,感念他童年时代曾经“吃伤”,年逾花甲却又“因为久违,有了感情”的一种食物。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有着汪先生味觉记忆中的这种食物,我的“慈姑”则是白芋粥。
  汪先生在文章结尾动情地写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我想念家乡的雪。”我同样很想喝一碗白芋粥,并且无比怀念那些从白芋稀饭开始的一个个日子。
  等天再冷一点儿,我打算去市场上买点白芋。
其他文献
亲戚,已经搞不清楚了。如今一般是爷爷奶奶生日或者过年,才会充当司机,带着爸爸妈妈先走到爷爷奶奶家,然后碰到叔叔婶婶弟弟,逢大寿就还有远一点的姑奶奶、舅公、姨婆等,见面时,也有必定遵循的礼数。  而餐桌上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咸鸡咸肉牛肉香肠猪肚皮蛋海蜇酱鸭冷盘,外加海参肉皮蛋饺黄鱼鲳鱼虾仁热炒,一锅鸡汤,最后八宝饭收尾。年年如此、家家一样,而且无论多少人的饭局,饭量都是有备无患。那一桌相当规格的菜在整个
【观点】   幸运垂青四种人   不少人认为运气是偶然的,但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博士研究发现,运气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特别垂青下面4种人。   1.只争朝夕的人。美国精神病学家马克·班斯奇克指出,事情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可能再做了。因为只有行动才会有机会,抓紧时间就是抓住机会。幸运的人不会把事情都推到最后。   2.自认幸运的人。怀斯曼认为,自认为幸运的人处理问题时更积极
一、字谜   以下谜面各打一字  1.喝是没问题,就是吃不饱  2.前前后后一会儿  3.表面说缺水,事实是洪涝  4.知错即改,各留半边  5.领到奖杯不得了  6.屋漏致使水进来  7.草根早已有水平  8.何以自大丢人  9.缺少沙和尚  二、脑筋急转弯  1.什么时候月亮发的光最亮?2.现在食品安全这么严重,我们吃什么才最安全呢?3.在数字一到十中,哪个做事勤劳,哪个最懒?4.出海的渔民最
在台湾认识一个教授。  有一次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见到了师母。她端庄和气,是一个让人倍感亲切的女子。  饭桌上吃饭,教授举着红酒杯,一时兴起,与我聊起了他和师母的往事。  两个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同是台湾大学的学生,共同组织社团、创办文学杂志、参加90年代初台北的学生运动。  教授娓娓道来,脸上泛着浅笑。旧事重提,让整个屋子里扬起怀旧的味道。  男主人言罢,女主人接话。在爱人的嘴里,教授又是另
和妻子结发成婚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结婚时,虽然我们都是教师,但我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的父亲中风卧床,治病花费了不少钱,加上姐姐刚结婚不久,妹妹在为工作奔波,家里的开销紧巴巴的。妻要求到镇上拍摄几张婚纱照,我也吝啬地婉拒了她。她深情地对我说:“辉,给我们一个爱的印证,留下一个怀念吧!我出钱,你摊个人就行。”我觉得男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就太没味了,于是对她说:“爱是不需要把柄的,还是多留些爱让我们以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定期清洗你的卧具,才能保证你的睡眠健康和睡眠质量。下面教你清洗凉席的方法。  1.草席由灯芯草、蒲草、马兰草等编织,缺点是容易生虫。使用前,最好反复拍打几次,在阳光下晒晒,然后用消毒水擦拭一遍,再用肥皂水洗去霉点,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  2.竹席不宜暴晒,否则会变脆。  使用前应该用温开水擦拭,然后阴干。如果竹席比床铺大或者铺不平,很容易折断,所以垫竹席时
没有一样乐器能在电视广播上闹出这么大动静。你可以在牛津街最闹忙的时候一丝不挂拉大提琴,或者用长笛袭警,不过所有这些新闻都关乎行为,而非乐器。但是把小提琴忘在出租车上或是在地铁里演奏,把它忘在舞台上或是被贼偷,那么从福克斯新闻到《体育画报》的所有媒体都会以小提琴做大标题,并带着相当程度的惊讶和恐惧。   为什么小提琴会得到如此无与伦比的关注?很明显,因其高价。菲利普·昆特曾把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忘
美肤  这样洗脸好处多   我们天天都在洗脸,只是知道每天洗脸可以让自己的皮肤变得更干净一些。其实我们在洗脸的时候只要在我们的脸盆中放一点东西,就可以让皮肤变得白嫩有弹性。   1.在水盆里放上一点盐,不光有杀菌的作用,还可以祛除脸上的油脂,特别是那些油性肌肤。长期使用可以清除我们脸上的油脂,这样脸上就不容易长痘痘了。   2.如果你是干性皮肤,可以在脸盆里适当加一点蜜蜂。洗脸的时候,轻轻地拍打脸
他走得很快,她走得很慢,时有曲折的白色走廊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他偶尔停下来等她,走廊上除了一急一缓的脚步摩擦地面的动静之外,没有别的声音。   这是她住院的第二个月,没有告知远方的父母,也没什么朋友,异乡生活有些孤单。   疹子是突然发起来的,发现的时候已经在脖颈下面大片地蔓延,她猜测是房间不干净有螨虫,换衣服打扫消毒擦药,可没能好起来。   初时医生告诉她一星期便可出院,没承想过了四五个星期
當年的慈禧太后,真的说一不二吗?不,这只是一般性的传说。是的,在大清朝,有一个公主敢于当面甚至当众驳慈禧的面子,公然批评她的过失。   她就是固伦荣寿公主(1854年2月28日~1924年),恭亲王奕诉的长女,也是清代最后一位公主。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懿贵妃(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当慈禧独揽政权时,为表达谢意,封奕诉为议政王和军机大臣等职位,也将他7岁的女儿接进宫中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