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要落实上述理念和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突破点和出发点。而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探究问题,产生发现新问题开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不管是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其核心都在于学生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能力呢?
  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创新需要民主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的氛围中,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参与创新学习,在老师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感到有压力,一味看老师的眼色行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这怎么可能有创新呢?故民主性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内在要求。
  为此,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其次,要鼓励、刺激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中树立好问的良好风尚;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创造性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于有些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予以回答。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努力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
  维。
  第三,打破传统的、惟一的、讲台与学生座位对峙的布局,创设出多样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座位排放模式。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时,为了营造民主、竞争的氛围,大胆地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以教室为中心各围成半圆型,分别代表美、法、日、中、德五个国家。在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下,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而紧张的讨论、争辩,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就连平时未曾发过一次言的同学也能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讲桌、课桌排放布局只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够形成师生、生生多边心智对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法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教学场”,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的思维
  学生学习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准备,将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心态、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驾驭教材能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更重要的是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再适时给以点拨、策划、导演,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场所和舞台,这对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问题的设计大有学问。首先,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量。那种照本宣科,大家能齐声回答的问题不是好问题。问题难易程度最好让学生“不思索,答不出;跳一跳,能想到”。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其次,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第三,问题的设计思路上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提出问题,去分析思考。“是什么”侧重对问题现状的分析;“为什么”侧重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要考虑问题的后果;“怎么办”则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自觉养成“三问”习惯,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克服思维障碍,教给学生“问题”方法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对问题产生的不同类型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问题的产生按情况分为三大类:
  (1)呈现型问题情境:是将一个现成的问题提供给解决者去思考。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2)发现型问题情境:问题是自己发现的,由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他人提供的。这类问题情境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特别要关注此类问题的产生。
  (3)创造型问题情境:克服思维定势,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教学实践中常用的“问题”方法有:
  ①“假如”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间的假设发问。②“列举”的问题方法。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③“比较”的问题方法。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异同。④“替代”的问题方法。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⑤“除了”的问题方法。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⑥“可能”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可能的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⑦“想象”的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⑧“组合”的问题方法。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⑨“六W”的问题方法。利用英语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做出发问的问题。⑩“类推”的问题方法。比照某一些事物的属性推出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属性。
  上述“问题”方法既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也有进行集中性思维训练的;有属于求同性思维的,也有求异性思维。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训练。尤其应加强学生求异性、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想象力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的学风。
其他文献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恶性脑胶质瘤关系密切。在胶质瘤微环境中,HCMV的潜伏感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发展。这种影响途径主要包括:HCMV感染下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调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里自主探索、学习的一种非正式教育活動。本文通过综合论述,明确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扮演观察者和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从而关注幼儿探索活动的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幼儿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区域活动里获得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目的确定CpG寡核苷酸(CpG oligonucleotide,CpG ODN)作为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的最佳剂量,观察最佳剂量的CpG ODN和STAg鼻内免疫小鼠所诱导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直接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字词教学的结果,比如学生能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等等,在处理时无非就是读读写写,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尤其是会用的目的。如何有效地
期刊
目的: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h GHRH)由下丘脑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人生长激素(h GH)。前原蛋白h GHRH(1-107/8)的成熟由一系列蛋白水解加工步骤,最终的成熟形式是h GHRH(1-4
目的通过一些体内和体外试验证实,来自细菌或人工合成的非甲基化的CpG寡核苷酸(ODN)能诱导免疫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单核细胞因子、INF-γ等的分泌,并能激活自然杀伤细
【摘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使学生高效识字、愉快识字,使识字课堂充满快乐体验,达到学字、认字的目的,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本文从汉字的音、形、意各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自主识字;教学方式;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势在必行;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它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适时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就具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本文将从适时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有利于加大教学容量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适时;农村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