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过程中通过与人交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活中的语言是真实而丰富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有很多的机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在交往中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幼儿学习语言,始终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进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这个过程是复杂和曲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给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孩子 交流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27-01
2006年我投入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飞逝和环境的改变,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游戏、学习的环境是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工作中经常有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超市碰到了同学也不打招呼;在家里从不跟父母说幼儿园的情况;在路上碰见父母的朋友也不说话、不打招呼等等。而孩子在幼儿园回答问题积极活泼,根本不像父母所说的那样,这很让我“头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交流,增强幼儿表达的欲望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认为:孩子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手段,是一种交流的途径。日常生活给幼儿提供了很多交往机会,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口语表达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真实的生活情景,尽量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表达。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看到阳阳推倒了晓涵,以往我会因此批评阳阳,跟他讲道理,鼓励他们做好朋友一起玩。但这次我想的就是如何利用这样的事件达到最有效的教育价值,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让“当事人”讲述推人的原因和经过,让“当事人”自己分析这样做是否合适,让其他了解情况的幼儿讲讲当时的情景,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还发展了幼儿的辨论性语言。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情景,往往给幼儿提供各种难题,但因为和自身的需要相关,幼儿会主动的去解决。
記得图图刚进幼儿园时都不愿跟我们老师讲话,不过对于自己的东西很爱护的,有一次,他带了一瓶牛奶放在柜子里,午睡起床后看见同伴在动他的牛奶,他跑到我面前跟我说:“老师,她想吃我的牛奶。”我立即表扬了他,之后图图跟同伴的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事实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会促使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而老师积极的引导则极大地鼓励了他们的交流行为。
2 在幼儿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前,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娱乐性活动,比如平时让孩子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实践性场合玩耍或到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等。父母应利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或观察后,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轻松地跟孩子交谈。长此以往,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而且能加深孩子的认识,对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不仅在幼儿园加强实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天性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让其闭嘴,而应就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思考、探索。家长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家长要耐心地问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做了什么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听;还可用鼓励的眼神让孩子说说一天中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帮助孩子作好记录,第二天反馈给老师。这样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又能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3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阅读、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达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每次午饭时间,孩子的吃饭速度有快有慢,快一点的孩子们经常三五个在活动室的语言区看看书又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他们在讲故事,老师来了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
当然,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我们要无“原则”的鼓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这些孩子,因为胆小与自卑,往往说话声音非常小,甚至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就要付出百倍的爱心,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出发,在他们的讲话中挑亮点。尤其对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哪怕说了一个字,说了半句话,也要真诚的鼓励,切忌横加指责,盲目排比,粗暴对待。同时对于口齿不清不能正确发音,但表达愿望又非常强烈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给予适时纠正。
孩子的语言表现需要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阅读、表达有利于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可能他们讲的和故事书、绘本中的表达有些出入,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成为成就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听、多说、多看、多练,让每一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孩子 交流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27-01
2006年我投入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飞逝和环境的改变,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游戏、学习的环境是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工作中经常有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超市碰到了同学也不打招呼;在家里从不跟父母说幼儿园的情况;在路上碰见父母的朋友也不说话、不打招呼等等。而孩子在幼儿园回答问题积极活泼,根本不像父母所说的那样,这很让我“头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交流,增强幼儿表达的欲望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认为:孩子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手段,是一种交流的途径。日常生活给幼儿提供了很多交往机会,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口语表达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真实的生活情景,尽量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表达。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看到阳阳推倒了晓涵,以往我会因此批评阳阳,跟他讲道理,鼓励他们做好朋友一起玩。但这次我想的就是如何利用这样的事件达到最有效的教育价值,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让“当事人”讲述推人的原因和经过,让“当事人”自己分析这样做是否合适,让其他了解情况的幼儿讲讲当时的情景,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还发展了幼儿的辨论性语言。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情景,往往给幼儿提供各种难题,但因为和自身的需要相关,幼儿会主动的去解决。
記得图图刚进幼儿园时都不愿跟我们老师讲话,不过对于自己的东西很爱护的,有一次,他带了一瓶牛奶放在柜子里,午睡起床后看见同伴在动他的牛奶,他跑到我面前跟我说:“老师,她想吃我的牛奶。”我立即表扬了他,之后图图跟同伴的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事实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会促使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而老师积极的引导则极大地鼓励了他们的交流行为。
2 在幼儿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前,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娱乐性活动,比如平时让孩子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实践性场合玩耍或到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等。父母应利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或观察后,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轻松地跟孩子交谈。长此以往,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而且能加深孩子的认识,对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不仅在幼儿园加强实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天性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让其闭嘴,而应就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思考、探索。家长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家长要耐心地问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做了什么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听;还可用鼓励的眼神让孩子说说一天中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帮助孩子作好记录,第二天反馈给老师。这样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又能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3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阅读、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达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每次午饭时间,孩子的吃饭速度有快有慢,快一点的孩子们经常三五个在活动室的语言区看看书又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他们在讲故事,老师来了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
当然,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我们要无“原则”的鼓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这些孩子,因为胆小与自卑,往往说话声音非常小,甚至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就要付出百倍的爱心,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出发,在他们的讲话中挑亮点。尤其对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哪怕说了一个字,说了半句话,也要真诚的鼓励,切忌横加指责,盲目排比,粗暴对待。同时对于口齿不清不能正确发音,但表达愿望又非常强烈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给予适时纠正。
孩子的语言表现需要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阅读、表达有利于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可能他们讲的和故事书、绘本中的表达有些出入,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成为成就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听、多说、多看、多练,让每一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