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和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学龄前教育。这就给学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声乐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民族声乐教学进行研究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相比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的培养目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所涉及的民族声乐教学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音乐能力的幼儿教师。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民族声乐教学时侧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础发声方法,更加注重对于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现阶段来说,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中的民族声乐教学过于模仿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专业性较强的发声方法的训练以及演唱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后,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的需求不相符合。

二、对高校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想要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民族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最主要的传播群体,想要学好民族声乐,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二)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所占比重失衡


  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当中,民族声乐教育在幼儿教育、普通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缺失。对很多学生来说,在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很少对民族声乐的知识进行过了解和学习,也就是说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略轻。同时,高校音乐教育队伍建设中,民族声乐的师资力量不足。

(三)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民族声乐教学属于艺术类的范畴,对于艺术类的教学来说,其不仅仅要求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技巧进行掌握,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其中所包含的有与各种音乐相关的历史文化的知识以及和音乐的鉴赏审美存在关联的美学修养,在民族声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当中,只有为作品赋予感染力以及生命力,才能更好地體现作品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对于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缺失,也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习。

(四)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教师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十分单一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民族声乐的学习。目前,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一言堂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行高校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民族声乐教学环境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每一个人都处在音乐的海洋当中,被各种各样的音乐所包围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民族声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更好地对民族声乐进行感受和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地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声乐的弘扬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和民族声乐相关的民族文化的展示和讲述,让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艺术家对民族声乐进行介绍的视频,让学生对民族声乐有更深的感受。

(二)编写具有地方性以及民族性特色的教材


  想要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活动,进行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十分重要。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其在歌舞音乐、民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以及民族器乐五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编写,充分对优秀的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进行引用和吸收,从而更好地学习民族声乐的地方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江苏南通有名的《打麦号子》、江都的田阳山歌《撒耥子撩在外》和《拔根芦苇花》、扬州的《茉莉花》、苏州的小调《姑苏风光》以及《孟姜女》加到教材编写当中,让学生对于每首歌曲的风格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做到有韵味地将歌曲演唱出来,对于淮剧、昆剧、扬剧等氛围的音乐进行充分的体会,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产生喜爱之情。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不仅应该对中国民歌的体裁、特点进行讲述,还应该对民歌的演变、起源进行介绍和描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率。

(三)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音乐相对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绘画、哲学、文字、影视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属于一门具有很强技术感的艺术学科。音乐教学处在艺术教学的范畴当中,侧重点主要就是文化。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时,应该让学生对自己在幼儿民族声乐教学当中所应肩负的责任有一个清醒和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指引,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声乐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民族声乐文化相关的图书角,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民族声乐文化。

(四)多元化活动的开设


  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课程安排以及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工作时总有一些内容无法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学习。因此,可以在课下开展多元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促进学生民族声乐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多元化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将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延伸到第二课堂进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民族声乐活动讲座,安排一些专业的教师轮流进行知识的讲解,也能够对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五)注重基础的教学


  对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声乐知识,音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在进行歌唱基本能力教学时,其所涉及的包含声音、共鸣、气息、表情等各个方面,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对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更好地学习民族声乐。
  例如,教师在从基础能力为入口开展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声音潜力以及嗓音条件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示范教学,加深其对于重难点方面的理解和学习。在指导学生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打哈欠”的方式进行感受。从而对喉头擋气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六)加强教师的建设和实践


  对于学前教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在教学时不仅应该对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还应该对专业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有能力的专业性人才。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传授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知识,为今后走上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去到相关专业的学校和机构观摩和学习,从而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带回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同时,教师还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幼儿园中去进行相关的了解,可以与幼儿园在职的专业教师以及有相关经验的专家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书籍、互联网以及学术期刊等方式,了解和学习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最实用的、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传授给学生,为自己之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传统高校中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对于学前教育中民族声乐教学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无法对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教学时,应该立足高校的教学现状,从各方面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从而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北极光》2019年第10期。
  [2]卢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与改进》,《智富时代》2019年第2期。
  沈 旭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21日,笔者受开封二夹弦剧团副团长吴晓玲女士的邀约,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封二夹弦戏曲博物馆开馆仪式。坐落于鼓楼区复兴坊历史文化街区生产后街37号院的开封市二夹弦戏曲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开封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以及数十位文化界、戏曲界、教育界人士出席了开馆仪式。  田爱云老师在仪式上发言说:“开封二夹弦戏曲艺术一度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生存出现危机。为拯救这门古老艺术,在开封市委
在音乐领域,钢琴是十分典型的乐器,其所具有的艺术功能和特色比较显著。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在情感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保证钢琴的演奏更具有感染力。不仅如此,在演奏期间做好触键合理规范也十分必要,通过情感与触键的协调与运用,能够优化钢琴演奏的声音效果,也能够保证整个演奏氛围更具有感染力。下面主要从情感表现以及触键技巧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从而养护工作效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钢琴作为典型的乐器,其在音乐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依靠力量,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对高等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价值判断。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是多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厘清多主体参与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能够完善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不能使用英语恰当地表述中国特色文化。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寻求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我国译自俄文的音乐理论文献数量比较多,其中和声学教材的翻译出版也非常引人瞩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阿连斯基、斯克列勃科娃与斯克列勃科夫、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材编写小组(由斯波索宾、杜波夫斯基、叶夫谢耶夫、索科洛夫组成,简称“小组”)、秋林、霍洛波夫、佳吉科娃等俄罗斯作曲家、理论家编著的和声学教材均被译为中文出版并在我国和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初中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项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在大脑中成功地构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再以概念堆砌为主,而是以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之中。
节奏的探索在20世纪音乐探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值划分是美国作曲家考威尔节奏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节奏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新时值划分以泛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泛音列中各音振动比值的运用,打破传统时值"二分法"的边界,使时值类型更为丰富,节奏形态更为多样.本文通过三首钢琴作品分析,集中展现考威尔新时值划分理论及其具体运用方式,并分析该理论自身及其在应用中的缺陷,最后从20世纪音乐节奏探索的宏观视角,评价考威尔新时值划分的历史意义.
探索和研究提升徽州民歌介入徽州研学旅行项目的路径,在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等理论的支撑下,开辟一条有徽州特色的研学旅行创新之路,同时,又能对徽州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以徽州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徽州民歌为个案,以开发相关研学旅行项目为研究目的,通过学理分析、田野调查、成果借鉴、实践探索、前景预判等研究过程,以文化学、音乐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理论的知
国人对西方歌剧的认知和诉求受时代影响而呈现出某些时代特性.清廷遣西使臣及近代的鲁迅、宋春舫等知识分子对中国歌剧的贡献,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国人对歌剧艺术的认知和期待视域,也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各国的新的接受传统.新的接受传统,对近代中国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上海这一近现代崛起的国际大都市,中西文化交融,文人荟萃,为西方歌剧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歌剧的诞生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金课的“两性一度”为准绳,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专业特点,设计课程的框架、模式及教学内容,以编程思维和编程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其中,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在出错中学习、精讲多练、借见编程、强化调试、积沙成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