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在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对人创造力培养具有优势的学科,所以,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属当务之急。在影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因素中,教学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教学环境;优化;创造能力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美术教学环境
教学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1]诺克和国际教育评价学会认为教学环境是学习场所,弗雷泽认为教学环境是课堂生活情境,霍利认为教学环境是一种班级气氛,辛克莱儿认为,教学环境就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力量和各种外部刺激因素。
结合以上看法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环境首要的就是视觉环境,其次是情感环境,最后就是思维环境。
1.2 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将创造力理解为,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思考独立性的重要。“提出和发现的问题之间的差异可能部分反映了发散性思维的态度组件。”[2]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激情如同航行中的灯塔,为人照亮道路、保驾护航。精力是创造力迸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激情和热情驱使着我们高效工作时,还应拥有平和的心境。[3]
创造力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在丰富情感前提下、满足了充沛精力的前提,创造力的迸发才有可能实现。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的基本情况
案例是笔者在河南伊川县直中学实习时听取的一个优秀美术示范课,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在此加以描述和分析。
2.2案例描述和分析
案例 《美丽而又方便的世界》
领域:设计与应用
阶段:初中
课时:1课时
目的:利用自然材料,结合生活物品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感受设计艺术为生活带来的视觉的愉悦和功能的便利。
设备:ppt、常见的瓜果蔬菜等材料、雕刻工具
过程:教师以为一位学生庆祝生日作为情境导入,示范用苹果设计烛台,学生尝试体验制作苹果烛台,并点上蜡烛,为同学庆祝。接着,师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设计和加工自然材料的方法,包括消减、添加、分割重组等,并从学生制作的烛台中找出运用这几种方法的作品。随后,欣赏和评价一些有趣的、著名的设计作品,包括苹果闹钟、南瓜灯、长信宫灯等,归纳出设计的思维包括联想的、逆向的、发散的等等。随后,进行“异想天开的游戏”,包括“说一说”和“做一做”。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设计思路,“做一做”中,学生以一根茄子为原材料,完成创意设计接龙的游戏。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效果: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师讲解生动、引导得当、学生反应热烈,作品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
2.3 案例成效
以上教学案例,分别从情感环境、视觉环境和思维环境等角度探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可能性。经过教学活动,学生纷纷表示了“有意思!”、“开拓了眼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等感受。说明以上课例在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美术及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技能的同时,对于激发的创造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等有一定的作用。
2.4 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以上课例的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时间、设备和环境限制,对于多媒体设备等需求,通过努力得到了解决。此外,这些课程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单元设计,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系统化的课程和教学设计,从而长期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
3 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笔者在河南伊川县直中学实习期间,发现学生的创造力严重不足,学生的思维很固定。举个例子,笔者让学生以“夜黑风高”为例作画,学生们画的都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可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尝试,整个实习下来,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这其中就包括了优化美术教学环境,经过总结得出了以下方法。
3.1 从优化情感環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情感环境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由集体的每个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只有生活在爱、公平、鼓励的环境中,才能使学生自信,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4]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3.2 从优化视觉环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视觉作为人的第一感官,视觉的感官经验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结合,进而激发人的创造力。
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美术馆、展览馆欣赏美术作品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5]所谓见多识广,学生见得多了,就会有新的思想迸发出来,进而进行创造。学校还应注重校园的整体规划,使之符合和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有创意的建筑能刺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是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资源。能够有创意地使用教具演示事物,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启发,悟出道理,形成自己的个性作品。
3.3 从优化思维环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思维环境是指在思维的启动或思维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和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经常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问就可以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已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霍佳静.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活动机制探析[J].科技教育,2011,2:153.
[2] Mark A.Runco,Shawn M.Okuda.Problem discovery,divergent thinking,and the creative proces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88,17:211.
[3]郝边远.基础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长春师范学院,2012:11.
[4]陆春燕.宝贝,我爱你-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情感环境[J].经验荟萃,2005(10月下旬).
[5]宋术成.澳大利亚美术课堂注重挖掘与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2-05-25.
【关键词】:教学环境;优化;创造能力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美术教学环境
教学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1]诺克和国际教育评价学会认为教学环境是学习场所,弗雷泽认为教学环境是课堂生活情境,霍利认为教学环境是一种班级气氛,辛克莱儿认为,教学环境就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力量和各种外部刺激因素。
结合以上看法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环境首要的就是视觉环境,其次是情感环境,最后就是思维环境。
1.2 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将创造力理解为,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思考独立性的重要。“提出和发现的问题之间的差异可能部分反映了发散性思维的态度组件。”[2]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激情如同航行中的灯塔,为人照亮道路、保驾护航。精力是创造力迸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激情和热情驱使着我们高效工作时,还应拥有平和的心境。[3]
创造力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在丰富情感前提下、满足了充沛精力的前提,创造力的迸发才有可能实现。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的基本情况
案例是笔者在河南伊川县直中学实习时听取的一个优秀美术示范课,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在此加以描述和分析。
2.2案例描述和分析
案例 《美丽而又方便的世界》
领域:设计与应用
阶段:初中
课时:1课时
目的:利用自然材料,结合生活物品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感受设计艺术为生活带来的视觉的愉悦和功能的便利。
设备:ppt、常见的瓜果蔬菜等材料、雕刻工具
过程:教师以为一位学生庆祝生日作为情境导入,示范用苹果设计烛台,学生尝试体验制作苹果烛台,并点上蜡烛,为同学庆祝。接着,师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设计和加工自然材料的方法,包括消减、添加、分割重组等,并从学生制作的烛台中找出运用这几种方法的作品。随后,欣赏和评价一些有趣的、著名的设计作品,包括苹果闹钟、南瓜灯、长信宫灯等,归纳出设计的思维包括联想的、逆向的、发散的等等。随后,进行“异想天开的游戏”,包括“说一说”和“做一做”。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设计思路,“做一做”中,学生以一根茄子为原材料,完成创意设计接龙的游戏。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效果: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师讲解生动、引导得当、学生反应热烈,作品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
2.3 案例成效
以上教学案例,分别从情感环境、视觉环境和思维环境等角度探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可能性。经过教学活动,学生纷纷表示了“有意思!”、“开拓了眼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等感受。说明以上课例在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美术及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技能的同时,对于激发的创造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等有一定的作用。
2.4 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以上课例的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时间、设备和环境限制,对于多媒体设备等需求,通过努力得到了解决。此外,这些课程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单元设计,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系统化的课程和教学设计,从而长期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
3 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笔者在河南伊川县直中学实习期间,发现学生的创造力严重不足,学生的思维很固定。举个例子,笔者让学生以“夜黑风高”为例作画,学生们画的都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可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尝试,整个实习下来,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这其中就包括了优化美术教学环境,经过总结得出了以下方法。
3.1 从优化情感環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情感环境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由集体的每个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只有生活在爱、公平、鼓励的环境中,才能使学生自信,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4]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3.2 从优化视觉环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视觉作为人的第一感官,视觉的感官经验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结合,进而激发人的创造力。
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美术馆、展览馆欣赏美术作品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5]所谓见多识广,学生见得多了,就会有新的思想迸发出来,进而进行创造。学校还应注重校园的整体规划,使之符合和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有创意的建筑能刺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是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资源。能够有创意地使用教具演示事物,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启发,悟出道理,形成自己的个性作品。
3.3 从优化思维环境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思维环境是指在思维的启动或思维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和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经常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问就可以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已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霍佳静.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活动机制探析[J].科技教育,2011,2:153.
[2] Mark A.Runco,Shawn M.Okuda.Problem discovery,divergent thinking,and the creative proces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88,17:211.
[3]郝边远.基础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长春师范学院,2012:11.
[4]陆春燕.宝贝,我爱你-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情感环境[J].经验荟萃,2005(10月下旬).
[5]宋术成.澳大利亚美术课堂注重挖掘与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