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初探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估标准最早出现在2004年,但只适合高职院校,却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双师型教师在学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要高于高职院校的认定标准。2010年以来相关专家借鉴职业教育经验,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专任教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具备将理论专业知识和生产中的实践操作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和用理论知识解决在科研或企事业单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在相关企业实际工作或培训的经验和背景,具备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转型发展的必然需要
  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地方产业需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转型升级,学校以往设置的一部分专业忽略了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造成近年来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需求,成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通过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工作,建设一批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符合的应用型专业,致力于研究生产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和工艺水平,培养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
  不管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的能力,还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拥有一支具备教师素质和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
  人才培养的必然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服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然需要,学校必须拥有专业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才能胜任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本科院校需要有一支既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又能用理论知识解决科研或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教书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始末,只有教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地方产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服务地方的必然需要
  新形势下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普通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院校转型发展应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根据地方行业需求改造传统专业或设置定向培养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深度培养、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是高等院校与地方产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键。
  “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不转型的过程中,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核心,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关键,但是整个系统的培养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的教师紧缺
  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紧缺同时符合学历要求与实践经历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较高,但是欠缺实践职业能力,不具备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实践的能力。企业引进的人才能结合自身技术授课深入浅出,但缺乏深厚的理论素养。很多高等院校在外聘兼职人员方面,还要求技术型人才的学历须与高校普通教师具有同等学历,从而使得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进入高校的门槛受到限制,当然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标准,甚至评职不占优势。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由于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突出,就业面比较广,成为许多高校和企业竞相挖掘的对象,从而使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竞争激烈。
  参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建设意愿不强
  从教师自身建设意愿来看,由于高校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即使有机会挂职培训,因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企业信息保密等原因,使得在企业的培训实践工作没有深度,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激励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普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区别不大。普通本科高校在对教师的职称评聘上主要以科研成果为评聘条件,职称高低主要取决于科研成果,专业教师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研课题上,花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上的时间较少。高校在奖励绩效方面,主要以教师教学课时量和科研成果作为奖励内容,没有对针对“双师双能型”技能有特别的奖励制度,教师认识不到“双师双技能”的价值,对双师双能的申请和考核不積极、不主动。另外,由于高校人才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等制度建设没有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优先权利,教师在自身经济压力的前提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践能力培训和提高上。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构建策略
  完善相关软件与硬件氛围
  高校创新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沟通、良性互动的通道,甚至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与高效互动平台,政府的相关政策提供有利的干预和引领,合作企业乐于与高校进行人力和资源上的整合。良好的平台模型搭建,首先需要高校懂得与地方政府多方位联系沟通并且服务地方,贴近企业并谋求深度合作,才能保证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
  完善制度保障
  首先高校在制度上应进一步细化双师型教师选聘认定标准和原则,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统一标准,并且由专门认定机构考核其专业技能。然后在课程体系制定上应该更加灵活,应用型大学服务社会、为企业输出人才之余重点是运用于学生课程培养体系。
  完善已有教师的培训机制
  通过完善现有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系统科学地提高其专业素养,构建与学校发展相符的实践培训资源平台。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与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横向联系,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实践渠道,方便教师积累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自主培训与校本培训、校企培训相结合,丰富、系统和精细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完善引进人才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挖掘已有“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潜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引进校外双师型人才的进程,与企业合作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引进专业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同时也要注重搭建引进人才的职后继续教育和学历培养氛围。
  调整考核和激励等配套制度
  教师这个主体的内驱力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关键,健全的评价激励体系能够带动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目标评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等级划分和评审,将双师双能型作为重要考量权重,并适当倾斜。在工资待遇上,在基础校内工资之外合理设置双师双能部分的特殊津贴。考核和评价机制上是在不同层次和水平上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针对双师型教师侧重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成果,监督、追踪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效果,同时降低理论和科研水平。
  结语
  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严格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方向。并且注重双师型教师职前引进和职后培养的软、硬件环境,协调制度标准、管理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激励等。
  基金项目: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探究”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
期刊
教材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气息浓郁、文化内涵丰富、时代色彩鲜明,在编排体系上也独具匠心.显示了主流教材的发展方向.但笔者在
期刊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冷冻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并对治疗手段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行肝肿瘤经皮冷冻术患者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对肿瘤消融直径、血小板减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重点大学,近年来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介绍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方案以及对一流专业建设的初步思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校从2013年起全面启动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引领,以“顶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不但有记录语言符号的功能,还具备特定的艺术价值。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怎样让小学生把我们的祖国
期刊
会议通知工作是保障会议顺利召开的首要基础工作。如果通知出现了差错,势必影响会议的整体效果,甚至会导致会议不能顺利召开。电话通知是办公室最常用的一种通知方式,由于是
期刊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表情达意的,诗歌也不例外。诗歌中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诗论中,意象是一个丰富的领域。意象在新诗中也是活跃的。一方面,它是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将面临新的深刻变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妇女在进入围绝经期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下降)而导致生理和情绪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本文目的是
要想上好课,就得先设计好课。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环节的思考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