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文化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人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方式,但是受到当时战乱的影响,人们无暇顾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对本国的文化也形成了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博物馆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和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展现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比如风俗习惯、信仰、生产的各项技术、知识、文学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时代历史的缩影,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的体现,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
  针对国家和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传承的历史,是国家和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了很多历史时代中的封建糟粕,但是大部分是民族历史的精华,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文化遗产来说更加的鲜活,因为这种文化是依附于民族和群体的传承和发展的,并不是死的。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提高传承人和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部分都是人们口心传授,或者是技能的传递,这些人掌握着中华传统的艺术和精髓,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象征。我国杰出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传承人都是文化的宝库,身上具备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具有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者。当前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非物质的保护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传承者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提升。提高传承者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文化的顺利传承,避免非物质文化的遗失。
  (二)重视教育的传播方式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过程中,教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因为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导致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丢失,对此,相关的院校已经逐渐的开始开设相应的课程,从本科、博士等开展教育,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专业的人才。
  在文化保护的工作中除了要重视教育,也应该重视教育的传播方式。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选择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即不但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统计、记录、摄像等,做好系统的统筹工作,同时在本科、专业教育层面应积极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同样对中小学生也应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三)保存与建立原生态生存环境 环境的保护和公众的保护意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应该重视宝贵的文化传承和传承精神之间的联系,在历史背景下的传承离不开人们对它的认识和需求,保存原生态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们对文化意识的传承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实现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很大,对此可建立条件有限的生态博物馆来保持原生态的非物质传承的环境。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是环境保护的初级阶段,全国范围内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是人们目前的愿望,在文化、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的、落后的东西势必会被淘汰,但是民众的保护意识的提升,可以让那些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存在博物馆,在民俗的文化中,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认识到这种文化或者是技能。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掌握某一项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技术、工艺、技能的群体、个人或者是族群,是在这个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并且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人或者是群体。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传承人年事已高,来不及将这些优秀的技能、艺术、工艺、等方式找到优秀的继承人传承,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留存下来,一旦传承人逝去,就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失。所以,文化的濒危是一种传承的危机,必须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认识到文化的精粹和文化传承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也是低文化的保护。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众在文化的傳承和保护的工作中,应该不断的认识到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历史性的任务,文化是历史的总和,必须要将文化的精华进行传承,保护历史遗留的财富,才能提高民族的自豪感,提升民族的归属感,提高人们的素质。对此,应从保护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同时开始,才能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秀娜;石美玉.关于建设世界城市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2]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論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其他文献
由于农村配电网的光伏出力与负荷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针对其概率潮流计算处理随机变量相关系数矩阵非正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分解法的Nataf变换处理光伏出力与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并且结合CSMCMCS-L算法进行概率潮流计算,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而且相较于其他处理非正定性的方法计算更为简单,精度更高。采取光伏出力的综合建模方法,以准确反映不同情况下光伏出力特性。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为实现陀螺仪动压马达气浮轴承内部间隙的精确、快速测量,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测量系统。通过施加外力将轴承内部间隙转化为外部微位移,应用多测头相对测量方法间接获得内部间隙。系统中嵌入3个微力传感器,实现施力过程的闭环控制,保证力的连续、精确加载。采用自动翻转机构,实现径向、轴向间隙测量状态的自动转换,完成连续测量。为克服零件装夹中存在定转子相对倾斜而导致间隙转化不正确的问题,在轴向夹持部分引入柔性连接结构,同时利用转子体自重实现其与定子轴的自动找正,在测量过程中基于接触力和位移的双重反馈,实现零件平衡的自动精确调
多股漆包线与端子电阻热压焊过程中,随着焊接次数增加或焊接节拍变化,在电极上产生的热积累不同,传统的恒流控制方法难以保证接头加热的一致性。研制了一种电阻热压焊电极位移控制系统,在焊接过程中,利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对电极位移进行实时检测,并建立模糊PID控制器实时调控焊接电流,使实际位移曲线跟踪目标位移曲线,通过控制接头热变形的方法控制接头加热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恒流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端子热输入的有效控制,焊接过程热输入稳定,在特定端子50次焊接试验中,焊后端子厚度误差减小了84.97%,接头
【摘 要】儿童心理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儿童当中的一个特殊性群体“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留守儿童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环境当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长期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让留守儿童产生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