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颖:要干脆,不要纠结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不讨厌别人把她定位成长发飘飘、穿着礼服慢慢走、唱着伤感情歌的张靓颖,但她讨厌人们把这当成全部的张靓颖。
  
  出道6年,张靓颖确实变了。再见她时,人们不会再提“超女”,聊天时,她也不再不善言辞、惜字如金,就连“海豚公主”的美誉也不再是笼罩在她头上的光环了。印象中那个安静地站在舞台角落,唱着哀婉情歌的张靓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在的她,可以侃侃而谈地和媒体交流,是“话痨”、“微博控”,可以在舞林大会的舞台上身着紧身裙劲歌热舞,也可以在新专辑的封面上摆Pose大秀热辣身材,这些,都是她曾经极度抗拒的。改变只用了6年,张靓颖越来越像一个明星。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2005年的超级女声,张靓颖获得了季军。比赛结束后,她说了四个字:终于完了……
  她从小信奉妈妈说的一句话,“自己的事自己负责,没有谁能帮你承担”。在很傻很天真的状态下一头扎进了娱乐圈,从不知怎样表达,一开口就得罪人,到与天娱解约,被批评始终无法找准曲风,被质疑穿衣品味,她都是靠着这句话坚持下来的。
  张靓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聪明,从参加“超女”到现在,每一步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年,她利用合约中的漏洞,成为第一个顺利与天娱解约的艺人,没赔一分钱,气得天娱老总王鹏大骂“有心计、没前途”。与华谊兄弟约满后,她又选择不再续约。“我一直是个自主性很强的人,没有人能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2009年,张靓颖和朋友组建少城时代公司做自己的唱片,她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张靓颖告诉记者她其实对公司的事情参与不多,还是像以前一样当艺人,以前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除了发片或者演唱会这样重要工作开个会,平时很少在公司。当然,公司其他艺人的音乐,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她也会参与。
  如今她的自主性很高,不需要攀附和依赖谁。除了自己的作品,张靓颖也担当音乐制作人,比如为杨幂制作《需要恋爱的夏天》。“这是不一样的感觉。”张靓颖说。“在舞台上唱歌是一种享受,在棚里面‘动脑’是另一种享受,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成就感。”
  张靓颖觉得名利并没有使自己迷失,“至少我还记得自己是一个歌手,我为什么会当歌手。”每年她都会提醒自己为什么会成为歌手,就是因为喜欢唱歌。每年她也都在找新鲜感,她想一直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而不仅仅是赚钱。
  “我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做一些事情,在自己有新鲜感的时候把事情做好,我很怕有一天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觉得我需要享受生活,少些做艺人的顾虑,不要活得太累,也不太想去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是希望自己更开心地唱歌。
  
  对自己不自信,对别人太在乎
  
  “凉粉”们喜欢叫她“靓墩儿”、“井姐”(横竖都很二),其实她并不傻大姐,也不那么大大咧咧,张靓颖骨子里是个相当谨慎的人。她是“微博控”,又总担心自己什么都发,会不会变成一种习惯,有一次甚至干脆把手机客户端删掉。她曾经搬家都不找搬家公司,白天忙完通告,半夜装车至凌晨4点,细细碎碎地搬两个月。很多时候她都做着最坏的打算,也特别容易接受悲观的论调。
  她觉得情绪可以有,但是不希望什么情绪都让大家看到。“我不知道,有的时候又想让大家了解我,我就是一天一个变,下一秒钟我的决定就改变了。”
  以前接受采访时,张靓颖说她爱的是唱歌,而不是在舞台上全方位的表演。过去在台上张靓颖容易紧张。她不敢看台下的人,眼神对上了马上移开;灯光一亮,她下意识闪躲;摄像机拍她,就立马走开;甚至粉丝们在台下喊她的名字,她也会有一种莫名想往后退的感觉。
  “我原本就是那种自我保护心理特别强的人,跟人聊天时会有所保留,我也不会讲话,怕讲错,很拘谨,有很多顾虑。”
  出道时张靓颖20岁,对娱乐圈不了解,入行后发生了很多事,她根本无法理解。没有安全感,抗拒周围,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知道跟大家要聊些什么,所以经常处在一种“放空”的状态。就连唱歌这个让她很快乐的事情,她也不自信了,老觉得自己唱不好。有时明明上台前还在跟大家开玩笑,一上台就要唱悲伤的歌,这让她很崩溃。于是她用拒人千里的姿态掩饰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别人太在乎。
  直到第四张专辑《我相信》,张靓颖才开始渐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2011年的新专辑《改变》,不是张靓颖一拍脑门想到的,做上一张专辑《我相信》的时候,张靓颖发现自己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有自信。有了自信之后就敢放手让自己去做更多的尝试。现在她跟很多人变成了朋友,更加放松,也更多地开始享受音乐。
  
  我一直觉得我过得蛮自我的
  
  她不讨厌别人把她定位成长发飘飘、穿着礼服慢慢走、唱着伤感情歌的张靓颖,但她讨厌人们把这当成全部的张靓颖。对她来说,海豚音已成往事。
  张靓颖说,改变并不是要变成新的样子,而是要找回自己,新专辑的英文名字其实是“Reborn”,重生。她希望找回最初唱歌的状态。当艺人之前,张靓颖的世界就是家人朋友,之后突然多了很多人。他们的在乎无形之中对张靓颖来说是一种牵引,把她牵引到他们希望的方向,可是,张靓颖说,人生应该由自己来决定。
  做了五、六年大家认同的歌手,能不能当回自己认同的歌手。
  张靓颖说,这种回归不是说回到“非艺人”的生活状态,而是精神状态。当艺人后这几年慢慢知道一些所谓的规矩,结果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张靓颖开始纠结。“因为我心里还是知道我要什么,我的风格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说起来很不讲道理,但我不想让人从市场的角度定义我的成功。”
  “很多人可能会说,‘靓颖,我们想听你唱慢歌唱情歌’。不好意思,我觉得那种情绪的自己已经过去,而如果只是为大家唱的话,那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改变》是比较自我的一张专辑吧,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张靓颖的歌变了,但我觉得无所谓,因为在失去一部分听众的同时,我可以让另一部分人了解真实的张靓颖。”
  所以这一次张靓颖跳起了热舞,穿起了性感的紧身衣,比起改变,她更想要表明一种想要改变的态度和决心。“要干脆,不要纠结”。
  27岁的张靓颖关注和思考的东西,已经上了台阶。进娱乐圈6年,张靓颖觉得娱乐圈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你接触的就在你的圈子,你不接受的自然就不在你的圈子,我一直觉得我过得蛮自我的。”
  前一段她还演唱了《Mamma Mia!妈妈咪呀》中文版主题曲《The Winner Takes It All》(胜者为王)。这是一首颇有“内心戏”的歌,描述的是当爱情不再,女主角面对旧爱,爱情还是友谊,皇后还是奴隶,是输还是赢的内心独白。
  如今,她头上已经有了很多“最、唯一、首位”的头衔,比如首位亮相格莱美红毯的华人歌手,唯一一位受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并献唱的华人歌手。张靓颖说她想要创造更多的第一。“我要当第一个唱到一百岁的歌手!打着吊瓶还在唱歌!哈哈!”
  
  记住张靓颖三个字就好!
  
  《京华周刊》:现在大家提到你,用的最多的形容词是“国际化”,你怎么看“国际化”?
  张靓颖:记住张靓颖三个字就好。
  《京华周刊》:如果让你失去现在的公共身份,换取自由、无压力的正常生活,你干吗?
  张靓颖:我不愿意。我觉得可以抛弃明星身份,但是我还是喜欢唱歌,也喜欢大家听我唱歌,看他们听我唱歌时候的表情,这份感觉我有点舍不得。咳,好像这份感觉和自由一样让我舍不得!说不清楚!人有的时候就是很贪心,什么都想要!我希望能找到平衡点,我不需要得到很多,两者都刚刚好,就好。
  《京华周刊》:除了音乐,对你来说生活中什么最重要?
  张靓颖:快乐。其实我一直那么喜欢音乐也是因为音乐给我带来的是快乐。
  《京华周刊》:从酒吧唱歌到“超女”到现在的国际声誉,你认为自己身上什么是没有改变的?你对什么一直深信不疑?
  张靓颖:我认为我可以做的事情我都能做好,我认为我不能做的事情通常都做不好。
  《京华周刊》:选男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张靓颖:哎呀,怎么回答啊~聪明,有才能,有内涵,要善良,可以小错不断,但是不能犯大错,哈哈。
  《京华周刊》: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张靓颖:在意。我要是不在意的话一开始就不会那么拘谨,就不会因为害怕伤害而把自己裹起来,什么都拒绝,什么都不接受,把自己搞成一个超级保守的人。所以虽然我嘴上一直说我不在意,其实心里很在意,这个不能骗自己。但我觉得我其实是在那些我在意的事情上,才会在意大家看法,比如说我的音乐,我的穿着,我有用心的事情,我就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其他文献
影响世界的能力,首先来自于我们将如何报道中国。    我曾有过一次在夜空中俯瞰纽约时报广场的机会。飞机掠过曼哈顿中城时,机翼下的时报广场上,奔腾的车流之光与巨幅广告显示屏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时报广场是纽约的心脏,也是纽约的标志,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走过时报广场,与你擦身而过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的人群,放眼望去,又仿佛置身于全球品牌广告的包围之中,流光溢彩的背后是“品牌形象”的百花争
期刊
被一个杀人狂如此推崇,台湾人出乎意料又有些尴尬,于是反弹、反思。    7月22日,被称为挪威“9·11”的恐怖杀人事件震惊全球,挪威受伤最深,还有几个地方陷入意外的错愕,因为杀人者除了“行”之外,还有“言”。这个名唤布雷维克的冷血男子曾经上传了一份《欧洲独立宣言》,其中“盛赞”了台湾、日本和韩国,点到台湾竟然不下十六次。  听其言观其行,布雷维克的真相已经基本清楚。他是极右翼的种族主义分子,尤其
期刊
汪峰40岁了,但他说自己并没有因为当了爹,到了中年而开始温情脉脉,相反,他更有棱角了。    汪峰今年刚好40岁,正在准备他的全新个人专辑。他的助理说,汪峰经常从下午一直工作到凌晨,而这张专辑“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些大名鼎鼎的摇滚人中,似乎只有汪峰还在孜孜不倦地扑腾着。像任何一个正常的“艺人”一样,他签公司、出专辑、开演唱会、上娱乐访谈节目,还不乏争议性的新闻。汪峰清楚地知道
期刊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去满洲”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来钱。    抗战时期,中国东北,当时称“满洲”,这片一百一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世界近代史或者亚洲近代史上特别是东亚近代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离开了满洲,历史就无从谈起。  1931年9月18日,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带领关东军发动了9·18事变,而“爱国将军”张学良则“不带走一丝云彩”,挥挥手就把满洲送给了关东军,这样关东军几乎没有花
期刊
未播先热的《新还珠格格》,由于其天价网络版权费,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视频网站间的“买剧大战”。    《新还珠格格》的投资方一定很开心,他们预料到了该剧在芒果台热播。但未必能想到,网络版权会卖到3000万的天价。而抢下该剧的搜狐,也是苦不堪言,号称买了独播,却苦于高昂的版权成本,不得不分销给优酷、PPTV、乐视等竞争对手。  奇艺、优酷、土豆、PPTV众多在线视频供应商,一年来正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期刊
手艺的熏习会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我曾经在《尼木三绝》中写道:“手艺是尼木人的灵魂。”如今我离开尼木已经有七年了, 但那年的尼木,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地之门。在四年的藏地生涯中,遍布大地的手艺人为我展示了藏文化中最简朴、最宽广、最精深的主题—— 他们的手艺和他们的生活。  由于并非科班出身的人文地理领域工作者,那时我对于“人文地理”一词一知半解,尼木式的村庄给我上了第一课:这个四周被高山与
期刊
福州三面环山,面朝大海,与背后的中原政权隔着崇山峻岭,这注定了它长期处于历史的后排。它那与生俱来的海洋文明,在这个农耕国家仿佛一种异端,原本就是一种次文化。  直至鸦片战争之后,福州作为首批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才迅速地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这些名字足以支撑起中国的近现代史。  历史的风云散去,福州重归平静,继续在温吞之中经历着幸福、安宁与侵蚀。    一    东
期刊
爱,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问题,看似搞笑,其实相当严肃。很多人认为,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它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无法解释,不可捕捉,但以经济学来看,爱不是无厘头的,婚姻更不是没理由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谁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的理性选择,爱往往来自于某种强烈需求的满足。    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在意不同的爱:少儿最在意母爱,青少年最在意情爱,中老年
期刊
桃色交易  世纪佳缘乱象调查  世纪佳缘,国内最大的交友网站,今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创办人龚海燕身家已达7千万美元。这个号称“最严肃的婚恋网站”,目前正在遭遇一场“欺诈风波”。  刘擎,山东女孩,世纪佳缘4000万注册用户中的一位,在和另一位除性别之外、其余信息全部虚假的注册用户交往中,发生车祸导致八级伤残。当“恋爱对象”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刘擎愤而起诉世纪佳缘欺诈。  刘擎的遭遇或许是极端个
期刊
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就是权力。依照这个定义,权力几乎无所不在,它绝不仅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而是存在于一切人际关系中,包括婚姻家庭中。  “婚姻就是一场男人和女人争夺话语权、经济权、掌控权的战争。”这是来自热播剧《婚姻保卫战》的台词。剧中许小宁、郭洋、老常三个家庭的老公最终都沦落为“家庭煮夫”,看着强悍的老婆冲锋陷阵,只能可怜巴巴地反抗、挣扎。  以往男强女弱的婚姻关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