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和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督中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夜间痛、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2.8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8例,无效14例,有效率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BASDAI、BASMI、BASFI、脊柱痛、夜间痛、PGA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控制病情活动。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钠;补肾壮督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7.00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AS好发于青少年,疾病多呈渐进性加重,迁延难愈[1]。目前虽然治疗药物的种类繁多,但疗效确切的较少,治疗上比较棘手。笔者采用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AS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住院及出院后门诊随访的AS患者112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男47例,女9例;年龄14~39岁,平均(26.42±7.3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3.52±1.82)年。对照组男49例,女7例;年龄15~38岁,平均(25.50±7.44)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5年,平均(3.55±1.3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2],并伴有外周关节炎,且排除合并心、肝、肺、肾、血液系统病变。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每次250 mg,每日3次,口服,逐渐加量至每次750 mg,每日3次维持治疗;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督中药(药物组成:狗脊30 g、淫羊藿30 g、千年健30 g、熟地黄15 g、牛膝15 g、续断10 g、秦艽15 g、防风10 g、熟附子10 g、羌活15 g、独活10 g、黑蚂蚁20 g、白芍30 g、甘草5 g)治疗。随证加减:湿热明显者,加忍冬藤、桑枝、赤芍、葛根;寒湿明显者,加细辛、桂枝、炙麻黄;气血亏虚者,加鸡血藤、当归、川芎、黄芪、人参;关节疼痛僵硬明显者,加全蝎、蜈蚣、白花蛇、延胡索。上药加水煎至250 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疗程为3个月。
  2.2 观察指标 ①疗效性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脊柱痛、夜间痛、患者总体评价(PGA)进行评分,并记录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②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2.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ASAS)提出的ASAS 20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ASAS 20是指PGA、脊柱痛、BASFI、脊柱炎症评分(晨僵有关)4个方面与基线相比,4个指标中有3个改善≥20%,且评分绝对值至少有1分的改善,而改善 < 20%的项目与基线相比无恶化[3]。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BASDAI、BASMI、BASFI、脊柱痛、夜间痛、PGA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BASDAI、BASMI、BASFI、脊柱痛、夜间痛、PGA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见表2。
  3.3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比较 治疗后,两组ESR、CRP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皮肤瘙痒,采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4 讨 论
  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很可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外伤等)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病[4]。目前主要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变病情类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能耐受或对药物反应欠佳,或因为药物的毒副作用而难以长期服用。虽然生物制剂已用于AS治疗多年,也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以及可能引起感染等原因,患者难以长期坚持使用。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总体来说尚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AS属中医学“痹病”“肾痹”“骨痹”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肾气充足则骨骼坚固,外邪不可侵。如果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导致肾虚,肾水匮乏,则不能濡养督脉,六淫之邪乘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至拘萎不用而成本病。发病内因为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肾水匮乏不能濡养督脉;外因为六淫外袭、气血痹阻[5]。AS病程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治疗上应抓住补肾壮督之关键,只有肾气充足,才能达到驱邪外出、邪去病复的效果。
  补肾壮督中药方中狗脊坚肾益血,壮督脉,强腰脚;淫羊藿温肾壮阳,坚筋骨,除冷风劳气;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痛消肿;熟地黄补肝肾,生血填精长髓;牛膝补肝肾,并能引药入肾,治腰膝骨痛;续断、黑蚂蚁补肝肾,强筋骨;秦艽祛风湿除痹痛;防风祛风胜湿,善祛经络及筋骨中的风湿,能随所引而治一身尽痛;熟附子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羌活散风祛湿,治督脉为病;独活搜肾经伏风;白芍、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又能缓解附子毒性;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督、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本方恰中AS的肾虚督寒、外邪内侵的病因病机,故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的BASDAI、BASMI、BASFI评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ESR、CR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恢复正常,提示补肾壮督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AS,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效果,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控制病情活动。
  5 参考文献
  [1] 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18-1019.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3] Zochling J,Braun J.Assess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Exp Rheumatol,2005,23(5 Suppl 39):133-141.
  [4]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02.
  [5] 米丹阳,张文举.从肝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4):49-51.
  收稿日期:2014-05-26;修回日期:2014-06-2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将案例教学结合问题引导运用于中医风湿病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将风湿科病房及门诊实习学生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案例教学结合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32例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31例。两组学生实习期满后进行统一出科考核,包括书面理论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并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结果: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生认为该
期刊
【摘 要】 周学龙教授从医从教20余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准确,用药精准,疗效卓著。周学龙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肾阳虚为本,寒湿瘀滞为标,寒、湿贯穿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点,运用补阳培土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补阳培土;周学龙  doi:10.3969/j.issn.2095-4
期刊
【摘 要】 文章报道了李泽光教授辨证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效果显著。李泽光教授在治疗本病时以化痰散结、化瘀通络为主,佐以养阴益气清热;重点强调“痰浊”病机,治疗始终不离调理脾土气机之品,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中医辨证;痰浊;化瘀通络;病例报道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亦称AL淀粉样变病,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在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分为原发
期刊
【摘 要】 文章总结了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治疗研究现代的进展,归纳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滑膜细胞;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全膝关节转换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30例(42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1天服用桃红四物汤,连续1周左右。结果:30例(42膝)平均每个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1 h,术中失血420 mL。术后主观满意率为94.80%。屈曲畸形术前10°~40°,平均25.2°;术后0°~10°,平均5.7°。HSS评分术前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超保守区域转录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单个核细胞;T-UCRs;生物标志物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06  Analyz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Ultra Conservative Region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M
期刊
【摘 要】 阐述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中、西医治疗的几点思考。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应个体化,应当重视N-乙酰半胱氨酸的应用;中医学认为,益气活血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匡扶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是增加生存期的关键,并且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中西医结合可取长补短。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肺间质病变;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学术探讨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液相芯片法同时检测IFN-γ、IL-6、IL-8、IL-10、IP-10和TNF-α 6种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血清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例设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分离血清,按MILLIPLEX MAP人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在Lumin
期刊
【摘 要】目的:降低理疗部位数未落实率,促进理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理疗部位数未落实的原因。结果:增强了圈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运用品管圈手法、幸福感、责任感、协调能力、自信心、凝聚力、积极性等,使理疗部位数未落实率由改善前的13.55%下降到改善后的4.54%,改善幅度达66.49%,经济利益上升51.12%。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理疗部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强直性脊柱炎140例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情况,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①强直性脊柱炎组UCG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正常对照组异常率为9.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