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连连祝君安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紫砂壶的创始,自然就是相传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的龚春手制的“供春树瘿壶”,每部紫砂著作基本上都要提及。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位大师、艺人仿制过“树瘿壶”,也不断地进行着创新:黄玉麟、顾景舟、裴石民、徐汉棠等,创作出了形形色色的“供春树瘿壶”,或瓜钮,或灵芝钮,或水波钮,还创新出“龙行供春壶”、“供春提梁壶”等新品种,运用过紫泥、段泥、朱泥、团泥等多种泥料,每一款作品都浸淫着创作者对“供春壶”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内涵的升华,这是后辈工艺大师与紫砂师祖的精神对话,是紫砂非物质遗产的渊源延续,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永远故事。
  一次与东北壶友谈到紫砂文化,谈到“供春树瘿壶”时,壶友认为很多创作者制作的“树瘿壶”由于壶身的处理方式力求仿真,而做得粗糙褶皱,没有经过明针加工,泡养起来藏污纳垢,不会产生光货那种温润宝光,甚是遗憾。不禁对创作者提出了过分要求,可否创新出一款“供春壶”,既有美好的象征,又能够通过精心泡养产生温润秀美的效果。于是尝试采用稀有的原矿本山绿泥,制作这款既能达到泡养后温润如玉又源于“供春树瘿”款式的新壶形。
  “树瘿壶”的壶身表面必须是仿真树瘤或树皮的凹凸褶皱,为处理成温润秀美的效果,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脑海中隐约勾勒出了一款花货的雏形,但壶身的仿真与明针的处理非常困难,只好先打起身筒,封上满片和底片,拿着加工出褶皱的壶身,采用各种办法尝试着处理起来,最终一款新型的“供春壶”诞生了,取名“好运连连壶”。
  整体设计外形仍遵循“供春壶”的轮廓。作品的盖子是创作思想的灵魂所在,倒扣的灵芝伞帽做成压盖,钮是用两枚小巧灵秀的灵芝做成的,三枚灵芝紧密相连,正可谓“好运连连”。灵芝的吉祥寓意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通过人们的美化演变而化生融合出如意、祥云等形象。灵芝菌盖表面有一轮轮云状环纹,被称为“瑞征”或“庆云”,是吉祥的象征,后来演变成“如意”,多用黄杨木、紫檀木或玉石雕刻而成,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工艺品,常为皇家或富贵人家赏玩、摆设或收藏。中国悠久的灵芝文化深刻地影响到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特别是灵芝作为“长生不老药”、仙草和祥瑞之物,首先为亚洲地区所接受。灵芝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珍贵药材,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了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在上品的120种中药中,灵芝排位高于人参,为上上药,并具有益心气、安精魂、补肝益气、不老延年等功效。在民间,灵芝被称为长寿福禄、吉祥如意之神草。在一件作品中刻画出三枚紧密相连的灵芝,对吉祥的祝福可谓无比真切。
  壶身上有一只小小的七星瓢虫栩栩如生,好像正在往上爬行一样。别看这只小虫个不大,雕塑它可花费了很大工夫。瓢虫主要使用清水泥制作,身上的七个花点儿却是用拼紫泥点上去的,每一条腿都是用刀在泥条上割下来再粘贴到壶体上,所有人都不相信这样的精雕细琢出自于那粗壮的手指。事实上,在生活中瓢虫的腿爪基本上是蜷缩在身体下,露出来的部分很少,在此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处理,拉长了瓢虫的腿,显得小虫更加生动、有活力、有灵气,强化了视觉效果。
  壶嘴为一弯嘴,把子为圈耳型,为了过渡自然,流把与壶身的衔接处用一圈泥片做出造型,貌似粗糙随意,但是使流把产生了一种从壶身破势而出的效果,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力度,而且使整体壶面由壶身的自然褶皱到流把的光洁圆润过渡衔接得非常完美,倾注了对此壶的用心良苦。为使作品壶身的肌理如丝如缎、温润素雅,采用本山绿泥制作,充分彰显了原矿本山绿泥玉石般的美丽。壶身上的曲线自然流畅,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丝毫不做作,犹如潺潺流水在壶身上流淌,沁人心扉。
  为了烘托这款“好运连连壶”的吉祥喜庆的气氛,配置了四只花杯,与茶壶一同组成套组。腰身婀娜,像一朵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托于手中不忍亵玩,敢比和田美玉,胜过犀角定瓷。
  “好运连连组壶”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多门艺术精华,素养深厚敦朴,造型古拙典雅而又不凡灵动,线条流畅,蕴含精、气、神之美,制作工艺精湛、质朴大气、神形兼备,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浪漫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供春树瘿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风格,使广大紫砂爱好者看到了江南才子阴柔婉约的一面,也读懂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下苍生的祝福。
其他文献
品茗与赏壶都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紫砂壶从构思到创作的过程,应该是积极 向上、充满喜悦的.紫砂壶不但外表独特,而且从气质到内涵、思想精神均体现出了 吉祥、祝福的意义,符合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宜兴紫砂壶便是如此。紫砂矿料来源于大地深处,其造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外合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行。因此,每一把紫砂壶都可说是自然的产物,它们深刻的美学内涵也与生俱来。紫砂壶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历经岁月洗礼,其人文价值亦随之提升,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理念。  紫砂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关于立意及造型涉及多种元素。壶艺创作也因此而颇具深度,因为不仅需要
紫砂光货壶捧在手中长久端详,不亚于藏者在抚摸他的心水之物,"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说的就是这个理。花器也好,筋囊器也好,紫玉之间独爱线条流畅、周身端正、气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在茶与陶的相融中,风格和款式不断拓展,可谓千姿百态、各臻其妙。当代的紫砂从艺人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探究紫砂的工艺精神,进行独立的创新设计,丰富了紫砂文化艺术的内涵。将中华民俗文化中的吉庆元素契入紫砂壶“龙凤呈祥”的创作之中,使传统题材别开生面,表现出作品的个性风格和寓意色彩。  关键词 紫砂壶;龙凤呈祥;砖雕图案  宜兴紫砂文
摘 要 数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追求和推崇引起了艺人和壶友间强烈的共鸣,制壶艺人刻意求新,赏壶者推敲玩味,促进了艺术效果与制作技巧的日臻完美。纵观紫砂艺术的古秀新葩,筋纹效果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肃、行云流水的从容、花枝摇的和顺、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变化,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开拓起到了承上启下以及添砖加瓦的作用。  关键词 线条;筋纹;提梁  紫砂筋囊器的形态优雅多姿,讲求淳朴逸秀的艺术风格,所以造
摘 要 通过对“雍容华贵”、“君度”形态结构反差强烈的特色进行探讨,论证紫砂壶艺造型结构丰腴与纤柔融和一器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阐释一种别具一格的抽象艺术美感。  关键词 传承发展;双圈包容壶;和谐之美  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历经五百余年的风雨兼程,已成为宜兴陶艺园地中最具特色、自成高格的一大艺术品种。它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历代制壶大家的努力创造,不少各领风骚的茗壶经典之作留传至今,恰似一座紫砂历史文化
宜兴紫砂陶艺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备受世人的重视,这其中更以紫砂茗具独领风骚,蜚誉海内外。紫砂泥材质独特,透气性强,用它制作而成的壶则得以成为泡茶
紫砂花货体现着一种绚丽逼真之美,艺术作品取法于大自然,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山石树木、瓜果菜蔬无一不成为陶艺家的创作素材。紫砂艺人们在继承前代其他行业匠人对自然的借鉴基
千年中华文化陶冶着中国人的情操,从古至今无数文人用心创作。佳作迭出,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光芒。紫砂陶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其格调高雅、气韵生动,在我国工艺发展史上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