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根据行业需要,结合民办本科的特点,梳理人才培养思路,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为外语教育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元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直接接触外国语言和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具有正确的思维判断.课程思政要深入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思政为“道”、为“德”,专业为“术”、为“才”,两者相融,才是外语人才.外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新媒体教学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混合式教学及国内外联合共建课程,都是新媒体时代确保课程思政效果的有效途径.
思维水平决定了高中生数学课程学习的深度和效率.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基础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并探讨了提升高中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了化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践方法.通过将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巧妙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功能.同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软件,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标,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高等教育的对象从90后转变为00后.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大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发现大学生成绩下降、学生之间成绩差异更加明显、不及格率上升、单个学生不及格课程门次增加等问题,这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关.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提高学习效果的相关建议,有助于促进00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如何在当前医患关系下将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的教学中,是医学教育理念中值得突破的方式.在传统的诊断教学模式中,极少涉及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诊断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文和医学素养,是当前医疗环境下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绩,很多高职学院在不断探索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正逐步实现由外在向内在、由宏观向微观、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大数据价值引领并服务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同样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动力.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开展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实践育人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对于创新高职实践育人模式,建设学习型、实践型辅导员队伍,提高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提高医药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质量,探索适应医药及相关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桂林医学院从自身情况出发,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积极推行大学生班级导师制,三年来将激励方法与评价方式相结合,在制度的完善、运行机制的创新、顶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阐述了高校实施大学生班级导师制的目标意义,重点探讨了桂林医学院实施大学生班级导师制的工作实践和成效,分析了实施大学生班级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
在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深入发展的情形下,制药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在高职的药学教育上,药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是缺一不可的.高职药学教育中的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很多机遇和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入手,对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路径展开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的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职业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和手段.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讲授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思政内容,既在内容上无缝衔接,又在效果上润物细无声.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对如何开展、怎样做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探讨,深入挖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包括责任与担当、思想品质、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逻辑思辨、创新精神、工程伦理等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同时,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