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6例Ⅰ、Ⅱ、Ⅲa期乳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组(67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79例)行腋窝清扫时常规切除ICBN,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等情况.结果 保留组及对照组术后1、3、6个月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9%、74.9%(P<0.01);11.9%、60.7%(P<0.01);7.4%、5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无明显差异,术后8个月~5年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Ⅰ、Ⅱ、Ⅲa期乳癌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不影响局部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国内外关于应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诊断原发性醛固酮症(PA)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62—2007.12)、PubMed(1970—2007.12)、VIP(1989—2007.12)、万方(1982~2007.12)、CBMdisc(1978—2007.12),纳入应用ARR诊断PA的所有诊断性研究文献,按QUADAS(Quality Ass
期刊
目的 比较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和未解剖喉返神经(RLN)预防其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切除术中RLN解剖(472例,639侧次)与未解剖(232例,296侧次)临床资料,比较两者间并发RLN损伤几率.结果 解剖组:RLN暂时损伤为1.49%(7/472),无永久性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1.69%(8/472).未解剖组:暂时损伤为6.03%(14/232),永久性损伤2.16%(
由《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主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内分泌外科进展高峰论坛”拟定于2010年7月9日~11日在美丽的国际海滨旅游城市连云港召开。
期刊
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蛋白质从肠道丢失,特别是血浆蛋白经肠道黏膜向肠腔内异常大量排出,导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类疾病[1].引起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基础疾病包括各种炎症、肿瘤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等,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糖基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矫正先天性心脏畸形的Fontan术[2]等,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硫酸乙酰肝素(he
期刊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1994)。
期刊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行手术治疗,9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复发;3例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因误诊误治,致使甲状腺功能永久性减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易误
甲状腺疾病多需手术治疗.由于甲状腺紧邻气管和食管,后方紧贴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甲状腺组织又有丰富的血供,难免在颈前留下明显的手术疤痕,我科自 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完成局麻下小切口甲状腺侧叶加峡部切除术30例。
子痫前期-子痫是指妊娠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我国发病率为9.4%.可引起孕妇[1]及胎儿[2]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用文献汁量法总结我国近21年发表的乳房再造(BR)文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乳房再造"为检索词,从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题录,阅读原文,按手术方式、研究方向、刊文期刊、发文机构等行计量分析.结果 共获检247篇,主要发文期刊、发文机构、作者、地区的发文数量、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依次是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5篇,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46篇,亓发芝9
美国著名内分泌外科专家Boger认为甲亢的手术治疗病死率几乎为零,可迅速和持久达到甲状腺功能正常,并有避免放射性碘及抗甲状腺药物带来的长期并发症和获得病理组织学证据等独特优点.因此外科治疗甲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1-2],而其围手术期准备与处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预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