芘-邻香兰素类Cu(Ⅱ)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来源 :精细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芘为荧光基团、肼为连接臂,根据席夫碱反应,制备芘-邻香兰素类Cu(Ⅱ)荧光传感器(TM),其结构经熔点、1HNMR、13C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TM在乙腈体系中对Cu(Ⅱ)有很好的紫外、荧光和比色响应,响应时间为12 min,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且对Cu(Ⅱ)的识别可视、可逆.通过荧光滴定法计算出TM对Cu(Ⅱ)的检出限为0.48μmol/L.TM具有桔黄色的固体荧光,但其乙腈溶液荧光很弱,通过对比加水或Cu(Ⅱ)的荧光强度,结合紫外和荧光滴定光谱以及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TM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识别机理.TM可用于自来水中Cu(Ⅱ)的检测,回收率为91.2%~107.3%,相对误差为6.3%~8.8%.高选择性和对Cu(Ⅱ)的快速响应使TM有望成为AIE型荧光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Cu(Ⅱ)的检测.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大批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各个高校相继实行了选修课制度。近年来,高校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专业选修课是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重要。由于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所以该课程一般是只能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  一 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针对大量的地震数据给传输和存储带来的巨大压力,在现有无损压缩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Seg-Y地震数据文件的压缩方法。论文根据Seg-Y文件中的地震数据是以四个字
以2-吡啶甲酰氯和E-2-苯并噻唑-3-(6-羟基萘)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1个Cu2+荧光探针(E)-6-[2-(苯并噻唑-2-基)-2-氰基乙烯基]-2-萘吡啶甲酸酯(P1).通过1HNMR、13CNM
无机水合盐类相变复合材料由于其卓越的热力学性能与丰富的储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此类材料作为中低温相变材料中重要的一类,是制备室温环境下相变复合材料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校的安全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部分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导致被盗、被骗、被抢劫、被伤害等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课或选修课。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
期刊
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形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它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理论,并且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同时网络传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优于相应块体材料的优良特性,由于合成方法所限,很难实现宏观量级尺度金属纳米材料的定向生长.固态离子学法能够有效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长度、排列有序度
己二胺(HMDA)和盐酸胍(GHC)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抗菌剂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将PHMG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制得了C==C官能化PHMG(MPHMG).通过FTIR、1HNMR、13CN
以对氨基酚和3-溴肉桂酸为原料,以4-溴-1,8-萘酰亚胺为荧光母体设计合成了一例用于检测细胞内肼的荧光探针NH1.该探针能够对肼产生特异性响应.利用1HNMR、MS对NH1进行了结构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支撑材料,十二酸(LA)、十四酸(MA)、十六酸(PA)或十八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压片机、红外热成像仪、导热系